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班上个月从小班调来一个叫胡思彤的小朋友,听他原来的老师说,他有很不好的习惯,上课时坐不下来,到处走动,看看这儿,摸摸那儿,有时还跑上来拿老师的教具学老师在那儿指,弄得教室里的孩子满堂大笑,影响正常的教学。看见小朋友手里有东西,伸手就抢,抢不到就顺手打小朋友一下。吃饭时拿筷子夹小朋友碗里的东西吃。来到我们班后,我对其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这孩子话也说不好,发音不清晰,数数的能力也远不及和他的同龄的小朋友,缺少家长和老师的关爱,没有与别人交往的经验,以自我为中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对其进行以下几点引导:
第一,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感受到老师给他的满满的爱。
在孩子入园时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小脸,然后把他带到坐位上,待他坐好后告诉他,你听话,在这儿乖乖的等老师,老师在门口等其他小朋友。如果离开位子,就不是乖孩子,老师就不喜欢了。
第二,让孩子喜欢老师,能安静的坐下来,同时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余时带孩子看我们周围的环境,教他看墙上的画,画里有谁?数数有几个?说出总数。有时把墙上的画编成故事讲给他听。教他看书时,教他指读书上的儿歌,按书上相应的要求做,说不好的话和发不好的音都及时的让他反复的练习说。要求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给孩子讲故事。
第三,教孩子怎么样与人相处。
开始时他打小朋友就被小朋友打哭。后来我请几个大一点儿的孩子带他去玩,和他一起玩。他们有时拉着他一起滑滑梯,有时和他一起玩开火车,有时背着他,有时两个人搭轿抬着他,看见玩的很开心。问他“你今天玩得开心吗?”告诉他不要打小朋友,小朋友就会和他一起玩。同时告诉他想玩小朋友的玩具时要对小朋友说“借我玩一下好吗?”想吃小朋友的东西时要对小朋友说“给我吃一点好吗?”小朋友不给,不要抢也不要打。你打他们,他们会用劲儿打你的。让他感受到原来不用打就能和大家一起开心的玩。目的是教孩子怎么样与人相处。
第四,让孩子能坐下来听讲。
上课时,请他起来跟着老师读,并告诉他乖乖的听老师讲课,不要离开位子,坐不好就不让哥哥姐姐带你去玩。
第五,要求孩子排队。
我告诉他要一个接一个排好队,排好队就不会被踩脚,饭菜也不会泼到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排好队老师才会发东西给吃。如果他没有排好,就请小朋友帮助他,让他排好队才发东西给他吃。
第六,让孩子做事。
孩子吃的果皮,让他自己拿去扔在垃圾桶,喝水后自己把杯子放好,吃完饭后叠小椅子。做得好及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好时老师给予鼓励。午睡时教孩子穿脱衣服和鞋子。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教孩子,现在他的爸爸说他在表达方面有一点进步了,在教室里也能按要求排队了,但还是坐不住,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继续配合努力。
我们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和鼓励,发现孩子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多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引导孩子,使孩子全面发展。把自己的爱平均分给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千不要偏爱其中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我对其进行以下几点引导:
第一,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感受到老师给他的满满的爱。
在孩子入园时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小脸,然后把他带到坐位上,待他坐好后告诉他,你听话,在这儿乖乖的等老师,老师在门口等其他小朋友。如果离开位子,就不是乖孩子,老师就不喜欢了。
第二,让孩子喜欢老师,能安静的坐下来,同时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余时带孩子看我们周围的环境,教他看墙上的画,画里有谁?数数有几个?说出总数。有时把墙上的画编成故事讲给他听。教他看书时,教他指读书上的儿歌,按书上相应的要求做,说不好的话和发不好的音都及时的让他反复的练习说。要求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给孩子讲故事。
第三,教孩子怎么样与人相处。
开始时他打小朋友就被小朋友打哭。后来我请几个大一点儿的孩子带他去玩,和他一起玩。他们有时拉着他一起滑滑梯,有时和他一起玩开火车,有时背着他,有时两个人搭轿抬着他,看见玩的很开心。问他“你今天玩得开心吗?”告诉他不要打小朋友,小朋友就会和他一起玩。同时告诉他想玩小朋友的玩具时要对小朋友说“借我玩一下好吗?”想吃小朋友的东西时要对小朋友说“给我吃一点好吗?”小朋友不给,不要抢也不要打。你打他们,他们会用劲儿打你的。让他感受到原来不用打就能和大家一起开心的玩。目的是教孩子怎么样与人相处。
第四,让孩子能坐下来听讲。
上课时,请他起来跟着老师读,并告诉他乖乖的听老师讲课,不要离开位子,坐不好就不让哥哥姐姐带你去玩。
第五,要求孩子排队。
我告诉他要一个接一个排好队,排好队就不会被踩脚,饭菜也不会泼到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排好队老师才会发东西给吃。如果他没有排好,就请小朋友帮助他,让他排好队才发东西给他吃。
第六,让孩子做事。
孩子吃的果皮,让他自己拿去扔在垃圾桶,喝水后自己把杯子放好,吃完饭后叠小椅子。做得好及时给予表扬,做得不好时老师给予鼓励。午睡时教孩子穿脱衣服和鞋子。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教孩子,现在他的爸爸说他在表达方面有一点进步了,在教室里也能按要求排队了,但还是坐不住,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继续配合努力。
我们老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多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和鼓励,发现孩子好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多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引导孩子,使孩子全面发展。把自己的爱平均分给班上的每一个孩子,千不要偏爱其中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