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学校的通识性课程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c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与建构、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四大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目标。阅读,是达成语文核心素养的首要路径,理应成为学校的第一课程。如何落地?笔者认为,应抓住三个关键词,即时间、环境和课程。
  零整结合,保证阅读时间。完整与零碎时间整合利用,让阅读随时发生。阅读素养,绝不是功利性阅读可以达成的,更不是一曝十寒能够实现的,只能是在文火慢炖的长期浸润中培育而成。
  课内集中阅读。在学校课表中,每周安排1~3节阅读课时,用于集体、系统、自主地阅读指定书目,师生同读。
  校园零碎阅读。利用校园零碎的时间片断,背诵优秀经典诗文,如晨诵、午读、晚听等,师生同行。
  家庭闲暇阅读。把阅读开发成周末、节假日的必做家庭作业,通过闲暇阅读、亲子共读、同伴阅读等方式,让阅读贯穿于求学生涯的全程、全域。
  创设条件,营造阅读环境。把图书放在离学生最近的地方,让阅读随处发生。对于图书来说,与其在书架上慢慢发黄,不如在漂读中渐渐磨损。
  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环境设计上,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角落,通过标语、图画、挂饰等,营造“书香满校园”的文化氛围;活动设置上,定期向全校师生发布好书推荐,评选阅读达人,开展阅读分享活动,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
  创设阅读条件,让阅读无障碍发生。将学校图书馆设置于教学区,以便学生借阅。采取“藏、借、阅”一体化布局,强化服务理念,提供错时服务,空档时间全时段、全开架开放;设立班级图书角,打造“班级微图书馆”。办理班级借书卡,班级可通过“团借”的方式,向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充实“班级微图书馆”;建立校园书吧,在食堂、门厅、走廊、运动场边等开阔地,设置读书角,打造“校园微图书馆”,让阅读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实现。建立年度图书采购经费保障机制和新购图书书目征集办法,丰富图书馆藏,提升图书品质。撬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资源,通过师生图书漂读、家庭图书共享、学生毕业赠书等方式不断丰富班级图书角和校园书吧。
  多元立体,创设阅读课程。用课程理念和方式落实阅读计划。
  实施梯级阅读。根据儿童语言学习规律、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以及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情感需求,科学研制分级分类书目,设定不同梯度、难度的推荐书目。制定分级分类书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难度很大,各学校可直接以新教育研究院研制的阅读书目为蓝本,实施梯级阅读。这份书目清单根据不同学段、不同类别(文学、科学、人文),依据“核心价值观”和“民族性”两个标准,将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如爱国、友爱、自信、尊重、友谊、同情、敬畏、宽容等,贯穿于推荐书籍之中,为学生们提供丰富健康的精神食粮。
  保证达标阅读量。我们的目标是,每一年级的整体阅读量不低于100万字,保证每名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累积阅读量在1200万字以上。幼儿园不断深化绘本阅读项目研究,实现绘本阅读与儿童五大领域发展的深度融合。
  拓展阅读纵深。既可以是绘本、文学、科学和人文类的阅读,也可以是英语、数学、历史、地理、政经类的阅读;既可以是单纯的纸质阅读方式和纯文本阅读,也可以是非连续性文本和数字化阅读。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学生要学会筛选和提取信息,发现和解释信息,整合和还原信息,评价和运用信息。
  丰富阅读实践。以读引读,拓宽范围;以读引写,强化练笔;以读引演,活学活用;以读引讲,走向深度;以读引唱,深化感悟。
其他文献
近日,大悟县22名名师及班主任参加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孝感市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名师教研能力及班主任育人能力高级研修班”理论学习圆满结束。教师们共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杜时忠教授等九位专家学者的专题报告。报告内容有《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中国德育改革大势》《在常态的教育中我们应努力什么》《中小学生守则修订的时代意义》《从终身发展看基础教育给我们留下
近日,红安县教育局召开了全县义教阶段教育教学质量阶段性总结会。据悉,红安县教育局将按照《质量提升工程考评办法》,坚持以抓管理、建机制,抓师训、搞教研为抓手,狠抓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真正做到绷紧“质量”这根弦不松懈,死守“课堂”这个阵地不动摇,盯紧“管理”这个关键不放松,发动“教研”这部引擎不熄火,抓实“考评”这个抓手不含糊,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  (红安县教育局 卢杰峰)
提炼课堂关键词。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很多人都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大多以专家的观点和学校的规定为标准,但很少顾及学生的意见和感受。我们学校关于好课的标准,是综合广大家长、学生、教师和社会人士的意见逐步提炼出来的。我们学校曾广泛征集各类人士对好课的看法,以便提炼出好课的关键词,以此引导教师慢慢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  提炼的过程大体分四个步骤——  一是请大家描述自己教育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课。二是从课
本刊2015年第7期推出“特别报道”——《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松滋路径》后,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关注。松滋经验的可取之处在于,通过建立乡镇校际之间的办学资源联盟,逐步盘活城乡教育资源,破解制约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理念、思路、师资等瓶颈问题,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走出了一条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  近日,省教育厅副厅长黄俭对该报道作出批示,“松滋教学资源联盟全力
张万州是郧西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郧西一中”)1979届毕业生,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到家乡投身教育工作,曾带过18届高三,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做到名校长、市劳动模范、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面对多次另谋高就的难得机会,他都坚定地选择了当老师、做教育。2005年,张万州回母校担任校长。十年磨一剑,主持郧西一中工作十多年来,他一心一意地主导自主教育改革,使学校的教育质量在全市县(市)一中名列前茅。
日前,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武昌召开。郧县作为县市区政府唯一代表作发言,县长孙道军在会上作了《整合资源创品牌 提质增效促发展》的交流。  近年来,郧县持续强化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脱贫、抓民生、抓发展的理念,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抓就业促创业、抓产业促事业、抓人力促人才”的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稳规模、强内涵、拓市场、提质量、促就业、惠民生”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有力地服务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近
7月21日至24日,《湖北教育》第十三届通讯员培训暨第二届教育舆情应对培训会在武昌隆重举行,来自全省80多个县市区的420多名代表与会。与往届相比,今年的培训活动呈现三大亮点:一是会议规模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400人;二是活动丰富并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既有政策理念上的引领,也有实操层面的交流;三是开门开放办会,与会代表参与课程安排、会议主持、组织总结等全过程。一年一度的教育宣传教育写作交流盛会,对唱
几年来,老河口市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施“硬件优先、应用优先、教学优先”三大推进策略,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抓好设施设备配建是根本点。老河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工作,重点加强组织管理、整体安排、协调督办。市教育局紧紧抓住试点机遇,顺势而上,主动作为,充分利用专项
幼儿园转岗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过渡时期的适应性困难,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心态上的适应性困难。工作环境与条件的改变、心理预期与现实感受的落差、工作经验与学前教育要求的不同等,使得一些转岗教师心生迷茫。例如:一些自认为是“被中小学淘汰、不要了”才不得已到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缺乏适应新环境的积极性;一些自感对学前教育不太擅长而产生自卑心理的教师在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时,时常采取回避的方式;还有一些原本抱
竹溪县教育局不断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推出了“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的创新举措。“五个一”工程,即“一个小课题”“一份申报文本”“一年研究时间”“一套过程资料”“一篇发表文章”“一点研究成果”。努力降低科研门槛,鼓励全员参与,缩短研究周期,做到有效实用。力争实现5个省级课题、30个市级课题、50个县级课题、200个校级小课题的“十二五”课题研究目标,使每所学校都有研究课题,每位教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