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改水田项目中新增水田的适宜性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hizunb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湖南省华容县梅田湖镇北剅口村、金鸡村旱改水项目为例,通过划分评价单元,构建水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项目区规划新增水田进行适宜性评价,为旱改水项目和其它土地整治项目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S2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46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总体要求,明确关于建设占用耕地要“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规定,进一步挖掘耕地后备资源,解决新增建设用地占用水田补充平衡问题,部分市、县已着手采取将等同数量的旱地改造为水田的方式间接开发水田。在旱地改水田项目(以下简称“旱改水项目”)设计过程中,对旱地进行水田改造的适宜性评价是关键问题。
  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含义
  土地适宜性评价(appraisal of land suitability)是指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预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度及其限制状况。通过评价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农、果、林、水产养殖等各业生产以及适宜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及利用不合理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从而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分区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的基础评价。
  2 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2.1 可供选择的几个指标
  在一般的宜耕土地适宜性评价中,应对地形、地质、气候、土壤及社会经济条件等评价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选择合适的参评因子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在诸多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中,某些评价因子存在着极限指标。当这些因子的变化超过极限指标,土地就会失去某种土地利用的价值或根本无法实现持续高效土地利用。主要包括海拔、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质地、pH值、含盐量和土壤侵蚀强度等。
  2.2 指标选取确定
  评价因子应选择那些对土地利用影响明显而相对稳定的因素,以便能通过因子指标值的变动决定土地的适宜状况。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等资料,并结合旱改水项目的实际情况(现状已经是多年耕作、地形坡度较缓的旱地),弃用有效土层厚度、地形坡度、表层土壤肥力等评价因子,而选取如下评价因子:障碍层深度、剖面构型、表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7个指标。
  3 华容县旱改水项目新增水田适宜性评价的过程及结果
  3.1 评价过程
  3.1.1 划分评价单元
  评价单元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是评价的具体对象。评价单元的划分要综合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组合方式以及对耕地质量的影响。项目区新增水田可根据来源划分为2个评价单元:旱地经过改造后新增的水田和通过土地平整新增的水田。
  3.1.2 确定评价因子及其参数
  根据适宜性情况,各项评价因子等级越高,分值越高,各参评因子的最高赋分为100分,最低赋分为0分。
  3.1.3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
  根据各评价因子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权重之和为1。评价因子参数及权重见表1。
  3.1.4 总适宜性等级的确定
  根据项目区土壤采样和对项目区各评价单元实地考察,参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和《农用地定级规程》(GB/T28405-2012)中关于农用地的评价标准,对各评价因子进行分类,针对各单元,对各个评价因子进行打分,再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进行综合打分,按得分从高到低分为4级,依次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
  本项目土地评价采取以下评价模型评定各单元等级。
  公式:S=∑PiW
  式中:S—評价单元适宜性分值;
  W—该评价因子权重;
  Pi—评价单元因子得分值。
  若S≤50,则判断该单元不适宜;若50  若70  3.2 评价结果
  抽取项目区典型地块(编号为12、20、33、45、56),结合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等工程规划布局情况,根据公式计算,项目区新增水田适宜性分值分别为为92.9、90.3、90.75,适宜程度为高度适宜。项目区土地适宜性好,实施旱改水项目后新增水田为一等宜耕地,本旱改水项目是可行的。
  4 结 论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一项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多个学科,评价过程较为复杂。不同类型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在指标选取、因子赋分和权重确定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作为旱改水项目的一项基础工作,水田适宜性评价体系构建也因区域而异。本项目位于湖南省华容县,属环洞庭湖平原地区,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建设条件优越,在指标选取时弃用了一些差异细微的影响因子(如地形坡度)和一些粗糙模糊的定性指标(如是否需要施肥或大量施肥),引进了有机质含量、pH值等定量指标,为评价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史同广,郑国强,王智勇等.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
  [2] 凌云川.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林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林业资源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实现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平衡,才能真正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阐述了现代林业生产与林业保护的关系,分析现代林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加强林业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林业生产;林业保护;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
摘 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设计和应急无线通信网系统结构进行详细描述,系统地说明了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在发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各个基站之间采用无线链路加IP链路备份的联网形式,形成省-地-县(市)气象局之间的语音和数据通信网,当采用无线链路时,该网络可以完全独立于公共通信网,打造一条极端气象灾害条件下能在省-地-县(市)气象局之间全天候的可靠通信通
12月2日  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专家座谈会  12月2日上午,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专家座谈会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召开。就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务实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发展的通知》进行讨论和交流。  12月3日  市长谈5G:5G提升城市智慧  12月3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主办的“未来5G信息通信技术研讨会”进入第二天,多位国
摘 要:在玉米的生产中,常常受到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危害,导致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大减降低。玉米的倒伏一直是影响玉米生长的大问题。本文就玉米倒伏问题,提出玉米的预防措施,以供玉米生产中参考。  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107  1 玉米倒伏的危害及类型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如果降雨或是灌水过多
摘 要:降水pH值和降水成分可以反映大气污染情况,在山东省枣庄市环保局和市中区环保局设置降水监测点,对降水中pH值、电导率以及降水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成分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来源情况,提出了防止酸雨产生和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大气;降水;特征;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A  1 监测点位及监测项目  1.1 监测点位  山东省枣庄市市一直很重视
摘 要: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进步,以往运行的城市防洪要求已远远达不到现在的需求。防洪水系建设是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提高民众的防洪意识、未雨绸缪是防患于未然的有效办法。建设好城市防洪水系,力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民众;防洪意识;提高;作用  中图分类号:S4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政府要为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加快城市建设防洪水系,是每个老百姓迫切的需求。本文通
摘 要:玉米比空栽培较好地解决了密植与通风透光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提高了玉米产量和品质,同时还解决了休闲养地与稳产、高产之间的矛盾,并具有省工省力,降低成本等优点,所以在生产上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应用。但通过调查发现,部分种植户末能全面准确掌握该项技术,在生产上的诸多环节如选地、整地、施肥、比空方式的选择、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等还存在很多问题,因而也末取得应有的技术效果,进而影响了此项技
摘 要:水处理技术的膜分离技术,不仅能够对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废水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而且对于某些有用的物质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回收。本文基于膜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其特点的分析,对其在果蔬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果蔬汁;膜分离;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0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833011  人们对于果汁的钟爱是因为它由新鲜的水果制成,
摘 要:本文致力于对敦煌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专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概念、类型和外延,以及农业合作社最为重要的融资、治理和利益分配。通过以上的概述性质的研究,以敦煌市为实例,结合历年统计资料,用统计学的方式,分析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并通过当前较为流行的SWOT分析法来对敦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根据以上的分析结果,结合作者实地考
摘 要: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抓好农民增收,妥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则是做好农民工作的关键。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既有利于农民增收,也可为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还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村实现新型城镇化。为此,本文在着重分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对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4项加快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措施,以期对推动“三农”问题解决有所助益。  关键词:乡村旅游;“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