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直肠和腹腔肿物、血小板减少3周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1例主诉为“排粪次数增多1月余,发现直肠和腹腔肿物、血小板减少3周”的病例进行讨论.该患者入院诊断为:直肠癌(T4N1~2M1a~b);腹腔肿物,转移瘤?乙肝后肝硬化(Child-A),脾大,脾功能亢进,低血小板血症;贫血.本次就诊的目的为脾脏切除.术中见胃体前壁近大弯有直径约9 cm带蒂肿物,腹膜及大网膜有多个转移瘤,病理示:胃间质瘤.经多学科讨论认为:该患者胃肠道间质瘤合并腹腔转移、直肠癌,同时有肝硬化,直肠癌切除有一定风险,考虑到两种疾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治疗重点应是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遂切除脾脏,同时切除胃肠间质瘤及肝圆韧带转移瘤.术后20 d予直肠癌放射治疗,方案为VMAT(95% PTV,50 Gy/2 Gy/25 f).术后25 d开始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1次/d.放疗结束1月后,行奥沙利铂160 mg静脉化疗。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出口梗阻型便秘可能的发病机制,为PPH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寻找理论依据.方法 19例诊断为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为病例组,同时选择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以及对照组均接受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结果各组肛管功能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病例组术后15 d最低感知阈值、最大耐受阈值、直肠排粪阈值均明显低
期刊
目前我国尚缺乏科学规范的病种成本核算体系,各医院对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及核算流程尚未达成共识,探索科学合理的病种成本核算方法并研究其实施路径迫在眉睫。通过将收入分配法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联合直肠代阴道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联合直肠代阴道成形术患者(腹腔镜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开腹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的16例患者(开腹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病例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排气更快、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开腹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4/16),而腹腔镜组无一例出现围手术期并
“每次来,你们都有新的发展、新的成果、新的经验”6月2日上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午,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谢康生、副省长郑茂清冒雨考察我公司,对中联重科近年来不
目的 探讨肛愈宁软膏促进肛周脓肿术后模型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肛愈宁组、凡士林组.制备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和第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两组创面中TGF-β1及smad 7含量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第7天,肛愈宁组TGF-β1含量明显高于凡士林组(P<0.05);而smad 7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