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团在机器人双创教育中的应用r——以西安交通大学VEX机器人社团为例

来源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ru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人技术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前沿技术,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阵地.机器人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操作性和跨学科性,如何有效地开展机器人技术双创教育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西安交通大学以VEX机器人社团为载体,完善社团管理体制,提出先进教育理念,落实可靠教育模式,在师资队伍、项目来源、经费支持、学生考核等方面全方位落实机器人双创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竞赛获奖、社会影响力与示范辐射作用及学生创业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是我国高校机器人双创教育的一个典型范例.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面向车路协同实验仿真工具缺乏、标准模型缺乏、参考案例缺乏等问题,开发了车路协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由车路协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案例库构成,其中案例库包括仿真模型库和车路协同策略库.该系统可为交通工程专业车路协同相关课程的学习及创新实践课题中车路协同策略的测试、评估和优化提供有效的平台支撑.
针对隧道工程课程的特点和实践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了“慕课+翻转课堂”和“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的混合式教学实践.对混合式教学的内容、“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线上虚拟仿真+线下研讨”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并开发了相应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将固定时间地点学习变为随时随地线上学习,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通过问卷调查,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德育服务策略与路径,包括加强校史文化教育与宣传,提高大学生对校园文化内涵的理解;改善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增加学术型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将德育教育内容融入文献检索课教学;建立彰显人文情怀的空间环境;重视图书馆品牌文化建设,培育高品质的校园精神文化等,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颗粒在悬浮粒群沉降过程中所受到的不同形式的力,可计算推导出颗粒自由沉降速度公式和颗粒的干涉沉降速度公式.自制干涉沉降装置用于本科生实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ψsh与φ关系图、φ—φψsh关系,通过颗粒干涉沉降公式求出的指数n值来表征物料中颗粒的粒度和形状的影响,粒度越小,形状越不规则,n值越大,干涉沉降速度vsh越小.
基于“智能+”的富媒体教学模式是富媒体、网络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智能+”富媒体教学模式中的富媒体教材、富媒体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运用该教学模式在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传感器与测试技术中开展实践.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实验方法测量水下目标回波特性是掌握目标特性进行目标判识的重要方法.虚拟实验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目标声学参数输入模块、声散射特性计算分析模块、目标测试显控模块以及创新开发模块.此实验系统应用于水声学、声学基础、声学测量技术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将复杂的理论公式转化为基于模块的可视化场景,不仅有助于简化理论分析,降低实验成本,而且通过虚拟实验系统的拓展功能开发还可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新思路.
本文通过梳理“霺”“溦”“溦”三字的实例使用情况,讨论了此三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字义与字书韵书训诂存在的偏差,指出长期以来被视为正字的“霺”实为“霏微”语境类化后的类化字.同时,运用上代日本和文文献来补填六朝碑刻拓本与宋代刻本之间的实例空白,指出了此类文献作为古代汉字字形演变研究材料的价值.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好线上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深入网络教学改革与实践.在爱课程、MOOC、智慧树等网络平台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与考核;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引入V-ELEQ仿真软件完成电气控制的网上设计与3D仿真;利用QQ和网络实训平台,完成自动化设备的远程调试与监控.教学改革使实训教学全程网络化成为可能,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主学习能力,落实了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
伴随大数据技术的日益完善以及高等教育观念的改变,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分析了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从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利用率等方面指出了现阶段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新时代外语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其中文学课程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作为高校英语专业主干课程,近年来英美文学课程被边缘化的情况愈发突出.面对“金课”标准,原有的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挑战重重.以“金课”要求为导向,以英美短篇小说选读课程为例,探讨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相结合打造英美文学混合式“金课”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为深入开展英美文学“金课”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