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探析

来源 :科教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w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正在进行深入改革和不断创新,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高等教育迫切需要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的道路,但是现实中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道路存在认识上的问题、管理上的问题、辅导员自身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036-02
  
  我国高等教育模式正在进行深入改革和不断创新,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近年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急速扩张期,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圆了更多人的大学梦,但是也带来了更多深层次的问题。办学规模扩大、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加、教育模式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毕业生与就业市场双向选择制度以及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带来的学生思想上、心理上、人际交往上的困惑,都要求辅导员具备较系统的理论素养和职业能力,做好大学生人生规划的引领者、身心发展的疏导者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现实中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笔者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一、认识上的问题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认识不到位。
  (1)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高校在管理中,偏重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所以经常会出现“思想政治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情况,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而一旦学生中发生问题时。如学风问题、学费问题、受骗问题、学生干部成绩下滑问题、考试作弊问题等等,却习惯责任都推托给辅导员,造成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压力甚大。许多学校的专业教师更侧重的是科研和教学,而非育人,更有甚者则将育人的工作完完全全推给学生工作线的同志。而学生在学校花费时间最多的场所就是课堂,教师不仅是传授专业的理论与知识,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为人处世及职业发展的理念。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往往忽视了将专业教师与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有效结合的效能。孙桂芝认为社会各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期望值高,但评价不高,甚至有不少抱怨。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来看,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不认可、不配合、不重视的因素。
  (2)对辅导员角色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角色与中央文件中明确的身份相差甚远,尽管文件有明确规定,但是各地各部门在落实方面很不到位:一是认为辅导员是单一的学生工作者,一切与学生有关的事务都交给辅导员,导致辅导员日常琐碎事务过多,成为学生的“保姆”;二是认为辅导员是“万金油”,哪里的事务都可以分摊给辅导员,所以,任何部门缺基层工作人员,无论是什么琐碎的工作、与学生工作无关的工作,都会派遣辅导员;三是认为辅导员不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组织学生文体活动和竞赛表演的行政管理者,故认为辅导员没有学科和专业归属,无法编入教研室。
  这些认识上的种种问题,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受到层层阻碍,无法实现有效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也是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找不到自己的正确位置,对辅导员岗位缺乏归属感,从而影响了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二、管理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没有形成科学完备的规划和长效机制。
  一是多头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接受管理的领导部门多、工作涉及面广,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辅导员去解决,事无巨细、不分大小,使得辅导员工作处于频于应付的被动状态。
  二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辅导员队伍的选拔机制和考核机制模糊不完善。由于高校对辅导员工作认识存在偏差,对于辅导员选拔的职责要求不明确,造成选拔工作的不科学性,从而直接影响到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日后的管理工作;由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工作成效难以用明确的硬性指标来量化,缺少客观有效的考核标准和公平公正的考核方式,诸多高校基本上处于“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态,不能满足辅导员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心理需求。笔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学生工作领导都认为,辅导员做好一切是应当,做错一件就全完。正是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奖惩不分明,使得勤奋工作者得不到褒扬,混混日子者受不到批评,严重影响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工作的实效性。
  三是发展机制不明朗。辅导员的出路问题不明确,没有像专业教师一样有着明确的职业晋升通道,导致极个别提升管理岗位、少数人人转行政岗位、多数人留守岗位,由于发展渠道不明朗,与年轻人血气方刚大展宏图的期望产生剧烈的分歧和巨大的鸿沟,使得整个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归属感极差,从而也极度影响着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是专业培训较缺乏。各高校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有着较为系统的管理模式,注重对专业教师长期有效的培训和进修,但是对辅导员队伍缺乏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得辅导员的专业培训无组织、无目的、无长效机制。在梁金霞“关于专职辅导员队伍定期进修培训计划的情况”的调查中表明,在所有138名被调查对象中,有52.17%的人认为本校对专辅导员队伍有定期进修培训计划,也有近半数的高校没有制定辅导员进修培训计划。
  有研究者认为,要改变这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非职业化、非终身化问题,核心在于改革现行的体制,形成一套系统的、崭新的管理模式。新模式下,即由学校的某个部门牵头,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人事、工资关系归属于日常工作的安排归此部门管理,统一领导、统一编制、统一培训、统一考核。
  2.1.3 辅导员自身的问题
  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中,辅导员作为对象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整体专业化程度不够高。一是学历层次不够高。许多高校的辅导员主要为本科生学历(攻读在职研究生学位),脱产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学历所占比例相对较小。根据地区经济和教育发达程度不一,高校对辅导员的学历要求也不一,一些发达地区已将基本要求提高到硕士,而一些欠发达第五甚至仍然存在专科层次(攻读在职本科学位)的辅导员。二是辅导员队伍的学科背景跨专业化,有些辅导员专业与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差甚远,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不高缺乏科研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队伍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的需要和学生工作的发展要求。
  (二)职业化意识不够强。认为辅导员工作是过渡性职业,没有形成终身化意识,对之认同感不够,将之视为“走向行政管理岗位的平台”,或者是“曲线从教的跳板”,造成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工作实效性差。在2003年湖南省高校工委对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的200名辅导员的问卷调查中,“工作中最关心的问题”认为是“职务职称”、“领导关心”、“住房”的有358人,占53.4%,认为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发展前途”的仅50人,占5%;关于“对本职工作的态度”,认为“走错路”和“不想干,想改行”的排在第一、第二,分别占24.9%、24.8%;认为“崇高并愿意为之奋斗”的110人,占13.2%;在“影响队伍稳定的因素”这项中。认为“在学校地位低”、“待遇不如专业教师”的225人,占58.4%。
  (3)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辅导员在模糊的岗位职责下工作数年,常常会迷失自己,既不是专业教师,又不是真正的行政管理者,更多的是作为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者,学生第二课堂、文体活动的组织者。虽然整天忙忙碌碌,但工作实效并不理想。多数辅导员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分辨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得过且过、混混日子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了这支队伍的战斗力和功能性。
   参考文献:
  [1]郁军态《我国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队伍建设研究》
  [2]粱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热点问题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5
  [3]刘海春,关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的思考,学生工作的释义与构建[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4]李正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分析法等,对绵阳师范学院、西南科技大学、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四所绵阳高校的排球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引起损伤的解剖学原因与直接原因,得出排球专项运动损伤的原因资料,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中促进技术的提高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等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排球运动员;损伤;预防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只是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们,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孩子们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   一、课堂:大胆地向生活开放   如何让学生们主动地用“生活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
测定了水貂皮鞣制各工序皮板中的水分、油脂、铝及氯离子含量,分析了各工序皮板组织结构的变化,并初步探索了油鞣的改进工艺.水貂原料皮油脂含量高达30%,转鼓干燥和干洗工序对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渠道。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方式只是把课文作为单纯向学生传授语法及语言知识的载体,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提问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对所阅读文章的表层理解层次上。那么,如何借助这些课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呢?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引入建构主义理论,按照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起富于教学方式变革的教学流程,有助于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和优化,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其环节和基本内容大体是:搭建脚手架、多手段综合运用,营造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组织教学效果评价,这些环节具有整体创新的意义,值得继续尝试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制约着灾害多发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