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与“走出”: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进程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yygydsk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外华文文学产生于华人"有来无回"的"出走",而其前途和价值在于"落地生根"而非"叶落归根"。"落叶归根"联系着中国人的传统心态和人生,"落地生根"则反映出海外华人社会在地化的成熟。前者会有浓厚甚至鲜明的"中国性",后者则有着独特而复杂的"本土性"。而百年海外华文文学是在不断地走出"中国性"、走出"本土性"的历史进程中走向中华民族文学的新形态,更走向文学的新境界。这种"出走"与"走出"构成了海外华文文学的百年历程。将百年海外华文文学分成三个历史时期,考察其"中国性"、"本土性"等的产生和走出"中国性"、"本土性"等依附的努力,能够更切实地把握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与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脑外伤后颅内感染患者87例作为颅内感染组,
目的 探讨发热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等生物指标在血流感染中的诊断意义及临床应用评价。方法 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3月入住该院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CCP)抗体、葡萄糖-6-磷酸酶(GPI)和抗RA33抗体,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确诊的RA患者126例(RA组),其他自身免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