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探析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最根本的竞争是人的素质和人才的竞争。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的确立,必将使新时期大学教育产生新变化、新挑战和新任务。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最根本的竞争是人的素质、人才的竞争,但人的素质与人才的培养却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应该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素质教育?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任务又是什么?如何努力提高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这些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观
   如何给素质教育定位?事实上,教育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使人变善”和“使人变聪明”的人类特有的美好活动。然而,往往教育中的“人”被淡化了,或者重视了这部分人,而忽略了另一部分人,或者重视了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因而,教育的质量问题被凸显出来了,人们开始关注教育成功与否的问题,并对教育能否激励人的创造性的问题产生了疑虑。“素质教育”、“创造教育”、“成功教育”等概念应运而生。这些概念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對于教育本身新的反思。从这个角度来讲,素质教育体现的是一种教育观——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的确立,必将使新时期大学教育产生新变化、新挑战和新任务。
   二、新时期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任务
   (一)素质教育的本质:重视学生能力的塑造
   能力与素质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和不同的表述。素质本质上是能力的基础, 而能力则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强调素质理应过渡到强调提升能力上来。能力,无论从历史、现实、理论还是逻辑进程上,都比素质更能显示出优越性来。能力是外显的素质,它本身属于实践的范畴,更易于操作与评价。只有通过能力来体现和确证,素质的作用和意义才可以得到体现和确证。而能力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和意向, 它以其现实性、可操作性、实践性与自身批判性,显示着对社会、历史、现实、实践和人生的作用及其意义。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创造性是人的本质特征。只有创造,人类才能发展。创造,就是发明或发现,即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前所未有的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东西。创新不仅包括创造,而且包括对已有的事物予以重新组合或对已有知识的再发现。所以,创新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宽泛的外延。
   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三个方面的统一。心理学关于创造力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 创造力是一种认知、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是知、情、意的统一,它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诸多方面的基本素质,它以这些基本素质为基础。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的关系来看,素质是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影响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形成素质,内隐的素质外显就表现为能力,而创造力则是上述基本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顺利传授高深知识的需要。大学是人类文明的殿堂,它将人类创造的文化知识遗产传递给后代。学生的参与,在向学生传授高深知识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倘若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那么,大学传递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知识是很难被理解的。而要巩固知识,还必须通过学生的自我练习方可实现。而自我练习过程便是一种实践过程。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养成学生广泛能力的基础, 也是形成学生广泛能力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广泛的能力是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而言,大学尤应重视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和参与社会服务的实践能力。这是由大学职能所决定的,也是大学素质教育区别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相当重要的特征。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也是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和健康身心的需要。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 除教师通过道德教育、人格熏陶之外,很大程度上要靠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内化, 而这一内化过程便是以道德实践能力为前提的。而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强健的体魄的养成也是在学生实践活动中逐渐完成的,这也离不开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素质教育应该重视精神境界的提高
   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精神境界的提高,这体现了教育本质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教育作为一种塑造人的活动,促进人成为自身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手段是它重要的目的,但并非唯一的目的。人不应该仅仅成为自己生存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使人本身得到发展才是教育的本质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精神境界的提高。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述过这一美丽的境界:“人与大自然是同根所生; 一个是叶子,一个是花朵; 联系与同情在每根血管中呼应着。这条共有的根是什么?它不正是它灵魂的灵魂么?” 人的精神不是天生的,一个人出生时只是具备了养成精神的内在可能性, 他究竟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什么样的精神,取决于他在生命旅途中的各种际遇和他的主体选择性。另外,人的精神养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要人活着,它就不可能凝聚成一个完成了的立体塑像。正是精神的主体选择性、动态性等特点表明,教育在人的精神养成中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努力提高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一)培养能力型人才
   树立能力本位观念——这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念;在能力水平上,要具有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维与抉择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心理能力;在人格模式上,应当尊重和保护个人、自我与个性的价值;在思维方式上, 要具有理性思维。市场经济使人自觉遵循理性的法则,使人靠自己努力开拓,这就要求主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状态, 意识到自己的生存能力。
   (二)培养创新型人才
   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点,逐步改变提倡死记硬背、 实行题海战术、使用标准答案、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单纯理解为对现有知识传授和积累、在教学方法和考试制度上也是重继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发现等传统教育思维。而应以学生兴趣和特长为导向,营造创新环境、提供创新机会、锻炼创新能力,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具备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
   (三)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教育应加强实践性教学力度,尤其应注意通过见习、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参加科研实践并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增强其实践能力。
   (四)努力提高大学生精神境界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凝聚人类精神精华的经典著作,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注重专业教育中的知识与精神的交融。人文教育可以实现知识与精神的交融,这一点已无异议。结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内在的精神需要。
  
   参考文献:
   [1]韩庆祥. 能力本位[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2]文辅相. 论大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1995(3).
   [3][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王德峰译. 时代的精神状况[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
   [4]赵甲明.论寓德育于科学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7(4).
  
   (作者简介: 刘 洋(1980-),男,湖北武汉人 ,哲学硕士 ,讲师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研究方向 :应用伦理学。)
其他文献
我院自2008年2月开始正式应用清华大学开发的“清华教育在线”综合教务管理系统以来,其带给我们在教务管理乃至教学过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变革。分析教务管理系统在我院的应用状况,总结使用经验,发现应用过程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建立与教务管理系统相适应的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完善组织职能,提高教务管理效率,进一步深化我院教务管理乃至教学信息化,促进我院持续进行教学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教务管理系统在
期刊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课程设置更为完善,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应当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应当看到,优秀的教材、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都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去组织实施。可以说,教材是前提和基础,教学方式方法是重点,教师则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的实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期刊
文章介绍了《翻译批评中的语料库方法——用Wordsmith工具分析的两个译本》译文的主要内容,并且从选题意义、论证方式与效果以及文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等方面对该文进行了评论与分析。   一、引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升君、文军在2008年6月第8卷第2期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Research in Foreign and Literature) 上发表了《翻译批评中的语料库方法
期刊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出生于维也纳一个有着良好教养的富有的犹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经营纺织的成功的商人,母亲是金融世家之后。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考上了维也纳大学,学习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1903年获得博士学位。他常周游欧洲各国,遍访各国文艺界名士,与罗丹、法朗士、罗曼·罗兰等来往密切。这是一个充满着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时代,“一个太平的黄金时代”,“世界显得美丽而又合理,就像
期刊
我国的教育总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三方面任务的有效完成,即: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對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启发式教学即为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旨在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认识过程所采用的诱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教学方式。“启发”一词最
期刊
袁鼎生在《超循環:生态方法论》一书中提出了学术研究的超循环方法,袁鼎生提出的超循环方法以生态辩证性为本质特点,生态辩证性又集中体现为袁鼎生生发的整生范式,整生范式是生态辩证性的具体体现与演绎,是最高形态的生态范式。因此袁鼎生提出的超循环方法是一种体现系统创新和超越创新的辩证、动态、整生的学术方法,既是一种基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学术方法,亦是一种普适的学术方法和研究方法。   对学术研究方法的
期刊
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干旱,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农业、水产、养殖业遭受损失,水运和生态环境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新华网和搜狐网上有关干旱的专题新闻进行分析,来探究不同性质的网络专题新闻在标题、栏目设置和报道内容内容上的异同。   一、网络专题新闻特点   网络在新闻报道上,除了时效性显著优势外,还可对新闻事件做深度报道。并可配以大量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将
期刊
《知己》是郭启宏的“文人”系列史剧近作,对传统知识分子的文人性格和人生命运进行考量,亦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郭氏典雅、蕴藉的史剧风格,“传神”的史剧理论,提升了该剧的审美价值。   《知己》是郭启宏的“文人”系列史剧近作,对传统知识分子的文人性格和人生命运进行考量,亦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笔者以此为题,对作品的主题、风格、特点以及所体现的作者的“主体意识”进行探讨。   一、文人·人心  
期刊
历经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交通广播已成为我国广播传媒中的一颗闪亮的新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出现,广播这种传媒形式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文章通过对渭南交通广播现状以及发展历程的研究,总结出了地级城市的发展策略。   新媒体的出现使中国城市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与此同时,省级交通广播一家独大又对市级交通广播的强大冲击,使地市级交通广播出现了听众锐减、广告稀少、资源短缺的现象
期刊
中国的动画风格,就要从挖掘民族文化入手,无论是哪一部动画片,在其娱乐表壳之下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附着了强烈的文化意义,承载着神圣的文化使命。   斯土图亚特·布拉克顿1906年拍摄滑稽演员表情的单纯,奥托·梅斯莫创作菲利克斯猫的人性化,美国的迪斯尼动画夸张的动作及情节,短短的百年就使动画艺术在滑稽、幽默、轻松中发展到了极至,并形成了巨大的动画产业。   当代青少年是坐在电视机前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