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简析

来源 :党史文苑(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1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整个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群众观成熟于抗日战争时期,散见于该时期他的著作、讲话、信札中.本文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抗战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以及毛泽东群众观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正确理解和把
邓小平人事管理思想是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体系,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体现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改革完善人事制度两个方面.以人为
邓小平在多次搞调研的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充分尊重民意的调研作风:1931在瑞金县调研肃清"社会民主党"工作时;1961年在顺义县调研农村办公共食堂问题时;1984年在苏州调研农
邓小平在总结国际共运和我们党在处理党际关系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国际和国内形势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发展党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的重要论断.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客观、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产权的本质,摆脱了西方产权理论固有的历史唯心主义局限性以及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倾向,充分显示
毛泽东青少年时就对旧教育萌发种种不满,提出具有独创性的教育主张,并致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为当时之先锋,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人的需要这一最根本的视角来看,在国家职能的两个方面中,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应该是首要的职能、根本性的职能,而国家的政治职能是次要的职能,政治职能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具体运作中,应当对七个要素系统及其所构成的大系统进行立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公平问题有大量论述,重温这些理论对于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