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 为了解基础教育互联网学习发展现状,加快推进互联网学习发展,需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关注互联网学习发展的系统评估模型。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从互联网学习意识、互联网学习应用、互联网学习体验三个维度构建形成CAE评估模型。依照CAE评估模型形成评估框架及量表,并开展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互联网学习有效促进了学习者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的提升,互联网学习效果得到学习者充分认可,应用方式多样化发展,学
【基金项目】
:
2021年度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区域推进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1CXZX-21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基础教育互联网学习发展现状,加快推进互联网学习发展,需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关注互联网学习发展的系统评估模型。研究采用调查研究方法,从互联网学习意识、互联网学习应用、互联网学习体验三个维度构建形成CAE评估模型。依照CAE评估模型形成评估框架及量表,并开展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互联网学习有效促进了学习者网络道德与安全意识的提升,互联网学习效果得到学习者充分认可,应用方式多样化发展,学习者家长接受程度有所提升;但也存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学习者对互联网学习效果认知不充分,环境建设尚不完善,优质资源结构性短缺等
其他文献
[摘 要] 命题符号理论以命题作为知识表征的基本单位,但对命题之“从何而来、如何而来”尚未厘清。研究聚焦构成命题的奠基元素,基于知识发生的视角看知识表征,对既有理论的表征机理展开发生学追问;通过回溯哲学认识论层面上“知识何以可能”问题的思想成就,尝试自先验条件开始把握命题的发生发展机理,在发生学的意义上对既有命题表征问题给出新的诠释;进一步阐述对于认知心理学、语言学等部门科学以及知识表征工作的启发
[摘 要] 教育新基建遇上双减政策,教育公共服务如何满足适需、优质、个性的需求成为重要命题。在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成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法,从保障机制、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三大维度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十所虚拟学校进行调研与分析,总结了国际虚拟学校的建设经验。基于此,以新基建所能提供的技术环境为底座,研究依托现有公共服务体系的资源
[摘 要] 手机能否进课堂是一个经年累月的焦点话题,直到教育部再次出手明令禁止手机进课堂。基于多源流理论并根植于中国的教育政策环境,通过系统考察禁止手机进课堂政策的内在逻辑,展现出以问题源流为基础、政策源流为依据、政治源流为环境的动态嵌套,阐释了手机进课堂何以成为焦点议题、政策共同体如何发挥作用以及政治层面如何体现国家意志,从而共同促成了禁止手机进课堂政策的出台。此外,对新政的认识还需从学校、教师
[摘 要]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
[摘 要] 城乡教师的教学与教研协作,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互联网+”赋予了城乡教师间数字资源共享的条件,但需探明数字资源共享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升数字资源服务质量。基于行为预测综合模型和动机理论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城乡教师共享频率层面无显著差异,共享行为呈多向互动趋向。共享行为受益者偏向乡村教师:城市教师更多地共享学科教学软件和工具,乡村教师更多地共享课件、教学设计和练习题等。通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