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劲性复合桩地基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来源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scha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夹砂层地质为研究背景,结合工程实例,采用规范计算、现场载荷试验及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预制混凝土劲性复合桩(PPRC劲性复合桩)地基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将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PPRC劲性复合桩单桩抗压承载力试验值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较相近,且大于承载力设计值,PPRC劲性复合桩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对比可知,PPRC劲性复合桩经济优势明显,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其他文献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粉煤灰、硅灰和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合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极差分析方法得到了各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各龄期的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随着硅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各龄期的力学性能呈上升趋势;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基本不变,劈裂抗拉强度得到一定提升;当粉煤灰掺量为10%、硅灰掺量为6%、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45%时,混凝土各龄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最高.
研究了不同掺量的玄武岩纤维对3D打印再生水泥基材料工作性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3%~0.5%时,可满足3D打印所需的流动性、可挤出性、可建造性、凝结时间等要求,且所制备的3D打印再生水泥基材料的抗压与抗折性能均较好.
为改善环形UHPC制品离心成型质量问题,试验研究了水胶比、钢纤维掺量、减水剂、骨料掺量等因素对环形UHPC制品离心成型质量的影响.试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单掺细骨料UHPC制品随着水胶比的增大,其壁厚不均匀度也随之增大,制品离心成型难度也越大;双掺细骨料UHPC制品随着水胶比的增大,其壁厚不均匀度基本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适宜双掺细骨料UHPC制品离心成型的水胶比范围比单掺细骨料UHPC制品的大;减水剂用量宜为1.2%~1.5%,当减水剂用量超过2.0%时,制品无法成型;含粗骨料UHPC制品的水胶比范围宜为
以煤矸石为原料,利用机械球磨法粉碎煤矸石,并将其与不同的化学激发剂混合,制得了活性不一的煤矸石粉.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煤矸石粉掺量、化学激发剂种类和掺量对煤矸石胶砂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煤矸石粉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机械球磨破坏了煤矸石的层状结构,提高了其表面活性;以10%掺量的煤矸石粉等质量替代水泥,并掺入2%的Ca(OH)2激发剂,可加快煤矸石粉的二次水化,对应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达到最大.
传统内隔墙通过块材砌筑,以加气条板、空心板、轻钢龙骨为主,多采用人工安装,施工效率较低,且后期存在裂缝等质量问题.结合具体工程案例,以建筑工业化为方向,采用新型立模、轻质混凝土技术,进行了整体轻质内隔墙的研制和应用,实现了产品尺寸定制化和流水线生产,同时,在工厂内预埋管线,实现了现场机械化安装、与梁板柱同步施工,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内隔墙存在的裂缝等质量问题,且研制的装配式整体轻质内隔墙的隔声性能优于传统内隔墙.
对矩形肋叠合板构件和T形肋叠合板构件进行了均布加载试验,研究了各构件在受力过程中刚度、跨中挠度和裂缝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了各部件的荷载-应变曲线,并得到了构件的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叠合板件的力学性能受底板肋部形式的影响较大;相同跨度下,T形肋叠合板件的受力性能优于矩形肋叠合板件;两种肋形式的叠合板件均为受弯破坏,延性良好.T形肋预制底板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增加T形肋的腹板高度可明显提高构件的抗弯承载力;构件肋孔间的混凝土出现水平方向的贯通裂缝,表明肋孔间混凝土的破坏形式主要为剪切型破坏.
研究了水胶比和矿物掺合料掺量对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工作性的影响,分析了砂种类对UHP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水胶比、矿渣粉掺量、粉煤灰掺量均可改善UHPC的工作性,而增大硅灰掺量会降低UHPC的工作性;掺入1%的钢纤维可显著提高UHPC的力学性能;海砂、江砂取代石英砂会使UHPC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机制砂取代石英砂会使UHPC的抗压强度增加、抗折强度降低.
为了分析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在压-扭复合受力下的破坏机理,对24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进行了压-扭静力试验,分析了受力全过程中中截面应变的开展规律及轴力对扭转刚度的影响,并通过扭转变形各阶段中截面横向应变与剪应变的开展,分析了轴力对外钢管约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压比较大时,扭矩-转角(T-θ)曲线在弹性范围内出现明显的拐点,轴力提高了初始抗扭刚度;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中截面不同位置处的扭矩-应变(T-ε)曲线重合度较高,相较于方形截面,其对内部结构的约束更均匀;扭矩加载初期,方形截面外钢管角部与中部的环向
采用两种再生粗骨料(RAⅠ、RAⅡ)分别替代30%、50%、70%、100%的天然粗骨料,以及将两种再生粗骨料以不同质量比(mRAⅠ:mRAⅡ=1:3、1:1、3:1)混合后替代30%、50%、70%、100%的天然粗骨料制备了再生混凝土,研究了不同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和掺量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均随着再生粗骨料掺量的增加而降低;当再生粗骨料掺量一定时,再生混凝土的力学强度随着mRAⅠ:mRAⅡ的增大而增大;参考GB
采用固定砂石体积法和改进的全计算法,设计了C40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工作性.结果表明:当水胶比为0.37、体积砂率为51%、Ⅰ级粉煤灰替代率为20%、硅灰替代率为4%、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1%时,能够满足C40机制砂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的相关性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