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中医经典课程“三段式”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中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x2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落实中医学“5+3”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提出了中医经典课程“三段式”教学改革模式。在“基础-提高-创新”螺旋发展的理念下,将夯实课程“三基”、强化临床运用、提升科研思维作为阶段性目标。其中,基础阶段借助“基础理论联结化”“重点原文形象化”“辨证模式逻辑化”“病证特征现代化”及“病-证-方对比化”的思路执行;提高阶段依托古今医案库、“真实世界”医案、跟师见习等举措开展;创新阶段瞄准不同研究方向,突出利用“工作坊”方式进行主题讨论。同时,对不同阶段学生所
其他文献
基于“中医+”及“+中医”的培养理念,将西医基础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及其跟随各门课的实验课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融合课程:正常人体学和正常人体学实验课程。正常人体学将人体器官的大体形态和微细结构有机融合,将人体结构和功能相联系,在授课方式中将讨论式和临床案例拓展纳入教学。正常人体学实验以人体器官的生理机能为主线结合器官大体和微细结构观察及药物作用机制,进行综合性和具有中医特色自主设计性实验。运用数字化技术,将真实和虚拟相结合,进行线上和线下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训。通过多系统、多
据媒体报道,家长选择让孩子成为“鸡娃”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一些名校的中小学招生中,会把学生获得的社会竞赛项目奖项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这让家长焦虑不已。   如果孩子对某些活动和项目有兴趣,刚好有社会竞赛项目举办,参加一下培训并争取获奖很正常。但是,现实中很多家长安排孩子参加各类跟社会竞赛相关的培训班,不过是为了增加孩子上一个好学校的筹码,并不关注孩子的兴趣,也不考虑孩子喜不喜欢。对于孩子而言,走上这
本报讯(记者 赵岩 通讯员 刘茜)日前,太原市教育局印发义务教育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加强作业设计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意见指出,作业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按照教育性、科学性、层级性、统整性、拓展性、技术性、协同性的原则,履行"五育"并举职责,按照"作业领域多元,作业方式多样"的要求,突出主题性、过程性、实践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特殊时期,本科生开展了线上见习课。在总结线上见习教学运行成效基础上,对疫情后正常教学状态下如何利用互联网改革临床见习课进行思考并提出做好顶层设计,探索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临床见习教学新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发挥线上与线下见习教学各自优势;加强线上见习教学资源建设;优化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见习教学评价方案等措施。
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是助推新医科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当前中医药院校创业教育面临着起步晚、基础薄弱和体系性差的现状,尤其是课程建设不完备.对中医药院校教育进
临床见习的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渗透在见习教学实践中,实现全方位育人.通过精选呼吸病领域著名的医学科学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学发现、热点公共医学卫生事件等案例,挖掘
新时代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升高校铸魂育人工作效果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为例,通过分析“三因”理念的内涵和方法,结合抗击新冠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从树立正面典型、强化医德教育、推进网络育人、打造主题活动、发挥党团力量和启发青年创新等6个方面,探析共青团工作在非常态社会形态下对于青年教育的独特效用,以期为新常态和“后疫情”时代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可行性路径。
在分析仪器实训的教学中,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在线训练32名学生大型仪器的操作技能,将虚拟仿真实验的考核成绩与这些分析仪器应用能力相关的开卷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虚拟
班主任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近年来的新趋势。从双因素理论的视角出发,梳理分析了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实践过程中的关键症结,着眼于提高高校育人工作的成效,提高青年班主任的满意度,降低不满意感,进而产生持续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制度建设、薪酬分配、绩效分配、培训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增强青年班主任职业胜任力的对策与建议。
研究大数据语料库辅助提升中医药本科生循证医学英文写作能力的教学效果。根据先期创建的500万词级的循证医学专业英语语料库,制定配套案例教学课程。随机将2个本科生班级分为教改班和对照班,分别讲授语料库辅助的英文论文写作系列课程和常规论文写作课程。以系统评价论文中译英写作质量和课程学习满意度评价教学效果。论文写作质量总分教改班为(65.4±8.0)分,对照班为(58.9±9.9)分。教改班论文写作质量总分及词汇、语法、语篇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班(P<0.05)。各分项评价结果中,教改班表达地道、冠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