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金属杨氏模量的测定”为例

来源 :物理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xiao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江南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开展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了在实验中思政、在思政中创新、在创新中树人的教学改革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以“金属杨氏模量的测定”为例,呈现了实践课程渗透课程思政,并将之落到实处的具体实施方案.
其他文献
为深入贯彻新农科建设宣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农业发展理念,作为农科人才培养高校,需要对涉农相关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普通物理学实验是涉农学科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对理解与掌握物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至关重要.针对普通物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项改革措施,通过修订教学大纲、编著实验教材、完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机会、加强过程考核等措施的实施,提升普通物理学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全方位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实践“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必须紧紧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物理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能够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使观念和思维内化成学生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让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ETA物理认知模型,针对理论物理认知题型、实验物理认知到理论物理认知题型和应用物理认知题型3类题型的习题特点,总结出每类题型具体的应对策略.在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学生的物理基本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做好从实践到构建物理模型的过渡,引导学生做好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为提升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U型教学模式”来探索引导深度学习,以高中物理“气体的等温变化”一节为例,经历层层递进的探究,利用大量实验引导,使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旨在进行知识教学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重要内容.学科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需根据专业特色,发挥专业优势.以理工科专业课程光学为例,分析其悠久历史、探索历程和现代技术与思政要素在“个人-国家-社会”3个维度上的协同共振,构建浸润式光学课程思政模式,以供参考.
传统课堂过分强调理想模型的教学,学生缺乏对真实情境问题做理想化处理的经历,学生将实际问题中的对象和过程转换为物理模型的能力很弱.基于两种理想模型和模型建构素养学业水平的分析,从物理对象的真实化和物理过程的真实化两条途径设计情境化习题,让物理习题从理想模型回归真实情境,提高学生建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立足于大概念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分析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结合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特点,总结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构建思路,绘制了以“弦”为分析问题核心和以“半径”为解决问题核心的框架,解决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教学结构分散问题.用几道典型的题例证了用框架分析和解决问题便捷有效.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课程思政要求专业课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塑造的内在功能同时实现.物理光学是光电信息技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具体教学实施,以及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实践结果表明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实现了专业课育才育人的目的 .
以工科大学物理课程为例,介绍了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实践证明,思政元素与物理知识的合理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实现知识、能力、科学素养的协调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充分理解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学习并弘扬科学家精神.通过呈现我国物理科学家的生平事迹,以期将科学家精神融入实际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奉献、求实创新、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