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柳州花”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0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老家,屋前的水沟边有两棵盛年的紫荆树,每年4月,两棵树繁花似锦,赢得过往乡亲的赞赏。
  父亲因为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才不得不洗脚离田上岸的。到柳州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就一直和我居住,这两棵紫荆树是他从柳州带回老家的。
  记得那是10年前,父亲初到柳州,当时正值春天,我们带他去看紫荆花,看到一条条街道被花儿妆扮得美轮美奂,他的病容舒展了。他走到紫荆树下,摸摸这棵,望望那棵,还捡起地上的落花端詳,既惊喜又爱慕。很可能在那时他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这样好看的花,要是我老家也有种就好了。
  一天傍晚,父亲拿回了两棵小小的紫荆树苗。他说,大院搞卫生,环卫工人把花圃里自然生长的紫荆树苗扯走,他从垃圾堆里捡回了这两棵。他要把紫荆树苗种在阳台的花盆里,我当时不以为然,心想,这样的乔木树种种在花盆里,能不能活还是个问题。
  日子就在我不以为然时逝如水流。父亲爱惜花木,缘于他对庄稼的热爱,但他已经不能种田了,就每天伺候我家阳台上的花草。得益于他的精心护理,两棵紫荆树苗竟然活得好好的。
  第二年清明节回乡,父亲把两棵紫荆树连盆一起带回了老家,他亲自挥锄在老屋前的水沟边把紫荆树种下,还小心翼翼地用旧编织袋在树的四周围护起来。水沟那边就是村道,过往的乡亲们很好奇,都问是什么树。碰到母亲刚好在树边,她就会一遍遍地解释:“他爸爸从柳州拿回来种的,不知道叫什么,说是开花很好看。”
  要说这两棵紫荆树也真够争气的,一年比一年长得高。因为在水沟边,水份充足,它们长得绿油油的,枝繁叶茂,壮实健硕。到了第三年,两棵长得比成年人还高的紫荆树就开花了,一棵花粉红,一棵花深红,它们像两位盛装的姐妹,在老屋前迎接人们的赞赏。“哎哟,这么好看的花,叫什么花啊?”乡亲们问多了,母亲就不想解释那么多了,直接命名为“柳州花”。
  每年4月柳州紫荆花开放时,父亲就知道他种在老家的两棵紫荆树也开花了,他就会找个理由回老家。那时我还没有汽车,没法送他,他就一个人到车站坐车回去。父亲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后,医生反复交待,千万不要再干使大力气的活儿,可是每次回老家,父亲根本闲不下来,母亲向我“举报”了好几次。可是作为儿子,我讲他不听,想拦也拦不住。我知道,像父亲这样一个对土地深深眷恋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疾病,是断不会像羁鸟、池鱼一样,乖乖待在钢筋混凝土的空间里的。我知道,父母土里刨食养大我们八个孩子,对大地、山川、草木的感恩之情,早已镶嵌到他们的灵魂里了。
  2014年,父亲不情愿地离开了这个日益美好的世界。弥留之际,当故乡的一切在他的脑海里闪现时,我想,一定会有那两棵紫荆树。他走后,每年清明遇到花开的时候,兄弟姐妹都会选开得最艳的几枝,扎成一束供奉于他的坟前。
  如今,故乡的村道边紫荆树越栽越多,故乡也越来越美丽,宜居而幸福。父亲当年从柳州带回来的那两棵紫荆树就像是领头人,每天在检阅它们的部队。后来,亲友们都知道了这两棵紫荆树的来历,说看到它们就像看到他们的“大哥”(父亲排行老大,“大哥”成了他的爱称)。
  经过近十年的大力种植,柳州市的紫荆树也越来越多,每年4月春风吹来,27万棵紫荆树繁花似锦,把广西的“紫荆花城”映照得地红天红,美不胜收。
  每当我和家人、朋友徜徉在柳州的花海之中,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想起他种的紫荆树——那两棵远在大石山里的“柳州花”。
  摘自《来宾日报》2019年7月26日)
其他文献
迎新年,辞旧岁。  新的一年是崭新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模样。不过在很多人家里,却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贴春联”。  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平时写的叫对联,现在就成了春联呢?中国楹联协会副会长萧良平说,原来对联是一个统称,春联则是专指为了庆祝春节所写的对联,另外还有旧时贴在寺庙楹柱上的对联叫楹联,祝贺新婚的对联叫婚联等等。  春联古时叫“桃符”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从古至今的传统习俗中,
初遇他时,我二十六岁,正是女大当嫁的年龄,而我却乐和乐和地优哉游哉,对交友这事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农村的父母却以这事为家庭之最,寝食难安,天天对我狂轰滥炸,甚至半夜都打来电话追问:“你找了男朋友没啊?你不要把我们急死啊,你不要到時眼高手低,失婚就麻烦了。”  我笑嘻嘻地应付着爸妈:“放心吧,今年,我绝不会把自己窝在家里发霉的。”为了增加活力,以十二分的精神来面对这场“挑战”,美食犒劳绝对不可少。就在
棉茧头  棉茧头,又叫白蓬,淡绿色,身上披白毫,卧趴田问地头,外形与蓬蒿相似,掐下茎有白色乳汁顺着手指缝流淌下来,凝固后黏稠。本地人常用来做菜粥、摊饼。还可做青团,这功用和绿苎头相仿。  清明前万物生长,天清地明,这时做青团孝敬祭拜先人。但绿苎头要用生石灰“炝”,比较麻烦,棉茧头只需滚水焯一下,剁碎直接揉在米粉里,做的青团比绿苎头还香。绿苎头团子是香得浓烈,绿得发亮,但棉茧团香淡而悠远,是另一种迷
“双皮奶”素有广东甜品之王的美誉。这种由牛奶、蛋清和白糖等混合炖制而成的特色小吃,起源于广东顺德,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其状如膏,色洁白,口感细腻嫩滑,如丝如绸,入口即化;口味香而不重,甜而不腻,吃后唇齿留香。根据个人喜好的不同,又分为原味双皮奶、红豆双皮奶、莲子双皮奶、双皮奶窝蛋等多个品种,可热品亦可冷食,适合做饭后甜点,能帮助消化、养胃,特别对女性来说常吃有养颜美容的功效。  双皮奶因首创于广东
教育出一名优秀的孩子,当然不是一件小事情,其中蕴含着很多学问。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以良好的家风教育子女成才。  比如,李嘉誠先生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他期望孩子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生存的本领,以后才有机会立足于社会,绝不能依靠父母的荫庇来生活。当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只有八九岁时,李嘉诚先生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一方面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列席旁听,一方面让孩子们就某些问题发表独特的见解。通过参加董
求医用药是治疗很多疾病的必要手段,不过日常保健要靠自愈力。我们身体里庞大的自愈系统是与循环系统、应激系统、免疫系统、骨髓造血干细胞机能等相关联的,这便是身体里的“神医”。当身体出现病症时,或者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神医就施展医术,自行诊断治疗。  据德国健康杂志《生机》报道,人体自身有能力治愈60%~70%的不适和疾病。研究显示,当人们有不适或是生病时,身体可以自动从自身的“药铺”中找到30~40种“
小伟8岁时有一天问我:妈妈,你为什么不爱美?  我的第一反应是,与其每个月花几千元上万元买化妆品、买衣服,还不如用这钱培养儿子、和家人出去旅游,或者做点其他改善自己和家人生活条件的事。总之,我认为化妆品、衣服都是消耗品,用完就完了,对人没有真正的意义。  平时,我把穿衣打扮省下的钱都用在对家人有益的事情上,感到很充实。我对别人关于我外貌的评价一概置若罔闻。  直到有一天,9岁的小伟在一篇作文中的第
孩儿她爸出差回来,给我带回一把精致的桃木梳子。“家里这么多梳子,还买它干嘛?”嘴上虽然埋怨着,心里却是欢喜的。人有百媚千娩好看的梳子也有反情万种,每一把梳子都是不可替代的孤本,一来是因为各自不同的质感和设计;二来,也凝结着买梳子的人,风里雨里孤身远行的印记——那些天各一方的日子里,每一个黄昏和清晨里的思念,还有—个大男人,在上白把梳子里精挑细选时,那不与人说的细腻和柔肠。  记不清这是第几把梳子了
“五一”假期,小雯一家三口回到东北的父母家,一家人欢聚一堂,格外热闹。小雯看看两旁的父母,早已是白发苍苍,日渐衰老,顿时心生悲凉。自己平时远在上海工作,每年只有节假日可以回老家看看。小雯心想:我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当时父母正在那间阴暗的小厨房里忙着做饭,小雯突然就想到,为父母改造一下居住环境。  首先,小雯去家具店新选了一款布艺沙发,把父母用了N多年的笨重木沙发“淘汰”掉,那个老沙发总是硌得慌
跟“上海爷叔”一样,不是所有的阿姨都可以叫作“上海阿姨”,叫“上海阿姨”也是有条件的,起码要做到“三会”:会调解,会持家,会打扮。  老底子,上海住房紧张,一幢楼里要塞进“七十二家房客”,往往一个亭子间里三代同堂,“赛过”现在的群租。底楼小小的灶披间四五家合用,每天烧饭辰光真是“轧扁头”(起冲突)。天天“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免磕磕碰碰,引发互相吵骂。这种情况下,有没有热心肠的阿姨出场调解矛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