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在导入新课、课堂重难点教学、课堂小结、课后学习和复习、课后教学反馈和实验课教学六个方面的应用进行阐述,并详细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在化学课的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特点,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并充分发挥其优势,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教学活动,是化学课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多媒体技术以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情景再现效应,人机交互效应,个别化效应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育功能,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媒体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
一、创设真实情境,精心导入,激发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事半功倍。然而传统化学教学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上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硫》这节课中,教师首先播放新闻短剧《酸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球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思考自然现象、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但要注意,短剧播放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二、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进,要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学科中很多现象、化学反应原理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从而突破重难点。如:《化学反应速率》中的“活化分子、活化能”这个难点,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理解有关概念,达到教学目的。
三、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可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育技术还可以将微观的内容直观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对微观和抽象的知识有更好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方面的发展已经从分子水平深入到了原子水平、电子水平。例如,《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通过动态模拟这一显微过程,加之视觉、听觉的共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思考、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些变化过程尽量真实地展现给学生,运用多媒体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动态过程的展示,形象逼真、立体感强,极之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动感”,配之以声音、色彩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可以做到化繁为简,非常好地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
四、展示知识脉络,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在课堂小结时,用投影或计算机等展示化学知识脉络,可以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在复习《元素周期律》时,通过教学光盘,向学生展示本章内容和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条理清晰,并能加深理解和记忆。或把各种元素的基本结构性质等制成投影片,投影片用彩色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元素结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在讲解该投影片时,不仅老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最难以观察的是许多演示细节
借助电视录像片,恰当地应用特写放大,慢动作、图像滞留等手段,将实验材料与物像放大,将操作方法与程序适当放慢,以增加实验可见度,便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掌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真实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巧用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化学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提供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河北乐亭第二中学;063600)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中学化学 课堂教学
在化学课的教学中,如何结合课程特点,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并充分发挥其优势,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教学活动,是化学课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
多媒体技术以其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情景再现效应,人机交互效应,个别化效应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而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教育功能,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多媒体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应用。
一、创设真实情境,精心导入,激发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在上课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事半功倍。然而传统化学教学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显然是很不够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上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硫》这节课中,教师首先播放新闻短剧《酸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球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从而引起学生思考自然现象、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进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教育、环保教育。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其献身科学的精神。但要注意,短剧播放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二、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进,要恰当应用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学科中很多现象、化学反应原理等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从而突破重难点。如:《化学反应速率》中的“活化分子、活化能”这个难点,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学生很容易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理解有关概念,达到教学目的。
三、在课堂上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前串后连、突破时空局限,可使学过的知识瞬时再现,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育技术还可以将微观的内容直观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学生对微观和抽象的知识有更好的。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微观方面的发展已经从分子水平深入到了原子水平、电子水平。例如,《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通过动态模拟这一显微过程,加之视觉、听觉的共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诱导学生思考、讨论、共同探究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些变化过程尽量真实地展现给学生,运用多媒体是有效的途径之一。这一动态过程的展示,形象逼真、立体感强,极之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动感”,配之以声音、色彩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可以做到化繁为简,非常好地解决了重点、难点问题。
四、展示知识脉络,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在课堂小结时,用投影或计算机等展示化学知识脉络,可以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例如,在复习《元素周期律》时,通过教学光盘,向学生展示本章内容和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条理清晰,并能加深理解和记忆。或把各种元素的基本结构性质等制成投影片,投影片用彩色图像的形式显示出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元素结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脉络清楚的知识结构。在讲解该投影片时,不仅老师要向学生讲清楚本章的主要内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引导学生使其能够用语言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五、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最难以观察的是许多演示细节
借助电视录像片,恰当地应用特写放大,慢动作、图像滞留等手段,将实验材料与物像放大,将操作方法与程序适当放慢,以增加实验可见度,便于学生观察、记忆、理解、掌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真实的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模拟实验的巧用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化学课的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教师而言,不仅提供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河北乐亭第二中学;0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