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因机制

来源 :岩性油气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wan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高压压汞、低温氮气吸附和核磁共振等实验,表征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页岩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陇东地区三叠系长7段页岩油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孔隙度平均为7.55%,渗透率平均为0.149 mD,属于典型的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残余粒间孔、黏土晶间孔为主,并发育少量微裂缝;(2)储层整体排驱压力较高,为0.67~27.54 MPa,平均值为5.54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较低,为33.22%~84.35%,平均值为64.71%,且平均喉道半径小,为0.008~0.163μm,平均值为0.277μm,表现出强非均质性特征;(3)研究区典型样品的等温线形态均呈反“S”型,属于典型的Ⅳ型等温线,易出现H3型“滞回环”现象,孔径小于200 nm的孔隙以平行板状为主;(4)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的孔径大多小于30μm,且随着样品物性的变好,储层内较大尺寸孔隙(大于200 nm)的占比逐渐增多;(5)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储层经历了较强压实、较弱胶结与较弱溶蚀等3种成岩序列,其中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具有负面影响,溶蚀作用对储层品质和孔隙结构的改善具有建设性作用。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到今天,探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各学科常态课通用学习方式,就历史学科而言,在探讨历史教与学有效性方面也出现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很多还是将知识传授和学科成绩优劣作为有效考量的标准。其实历史学习的有效内涵应该是历史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历史教学的效度应该包括储备认知、发展能力、培养思维、完善人格、内化行为等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新一轮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由于某些家长忙碌于事业发展,其子女成长于隔代教育环境中。隔代教育即祖辈对孙辈的抚养与教育活动,对学前儿童的成长、发育存在很多负面影响。探讨了隔代教育给学前儿童性格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了解决策略。
新中国成立后,企业制度的演变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大的阶段。改革开放前,中国企业制度实现了从不同所有制企业制度并存向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微观结构的转变。改革开放后,又逐步从公有制经济主导的企业制度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微观结构的转变。回顾70年实践历程,中国企业制度的演化是围绕确保企业的生产性功能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在不同时代环境条件下,需要寻找
货物铁路运输是一种经济快速的货运方式,钢卷火车运输传统的装车方式主要是通过手工方式,存在装车效率低、装载率低、信息出错率高等弊端,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随着人工智能及工业控制自动化的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起重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多。铁路运输的传统装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及货运量增加的要求,改变传统装车方式实现钢卷的无人化吊装成为钢卷火车运输的研究热点。结合湛江钢铁厂成品仓库无人化项目经验
为了改善血管支架置入后近壁面的血流特性,抑制血管支架内血小板、脂类等物质的黏附,降低支架内出现再狭窄现象的概率,基于仿生学原理,在管状血管支架内表面设计了不同高度的正六边形凸起微织构,采用有限元法探究了不同高度微织构在心脏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对近壁面处血流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无织构支架,内壁带有微织构的支架能够有效改善血流状态,在心脏收缩期当血液流速达峰值时刻,微织构高度为35μm的支架下血流
沙垛1井的勘探突破表明,苏北盆地阜宁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苏北盆地阜宁组二段泥页岩纵向发育特征及横向展布规律控制因素不清,制约了苏北盆地页岩油的发展。为了苏北盆地页岩油的大规模勘探与开发,开展了苏北盆地阜二段泥页岩层系纵横向非均质性研究,明确了阜二段泥页岩非均质性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苏北盆地阜二段泥页岩层系纵向可分为4种岩性组合,不同岩性组合具有不同的测井特征。受环境、岩性非均质性
建设美丽乡村本质上离不开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目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困境表现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结构失衡以及监督机制不健全等。据此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优化路径: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健全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结构;培育现代农业载体,推动农业现代化生产;健全监督体系,提高农村治理现代化水平。
总结分析中国陆相页岩油与北美海相页岩油的地质、开发特征差异,梳理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评价方法与技术进展,指出了中国陆相页岩油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阐述了中国页岩油开发评价技术在有利岩相识别、储集性表征、可动性评价、可压性评价、产能评价及地质建模-数模一体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国陆相页岩油高效勘探和有效开发面临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勘探开发技术体系不完善、工程技术与国外差距大、开发成本高等多方面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与衰弱综合征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9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老年患者,最终纳入67名患者并分为3组[非衰弱组(n=31),衰弱前期组(n=23)和衰弱组(n=13)]。收集整理各组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g,ABPM)数据、腹围以及空腹血糖、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