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述了嫁接对茶树良种化的作用,介绍了云南省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包括嫁接方法及时间、砧木与接穗选择、嫁接管理等内容,以期为云南茶区的嫁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S88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66-01
  云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茶区之一,截至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6.67万hm2,产量20.7万t[1]。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仅占20%左右,造成平均产量低,商品茶质量优势弱,严重阻碍了“两高一优”茶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结合云南省的相关政策和云南茶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老茶园改植换种存在巨大的人力、财力问题,且周期长,投产慢。利用茶树嫁接技术可以加速老劣茶园良种化,且能为云南省茶树资源品种的繁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加快云南省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嫁接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2个部分长成1个完整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一般选用具有2~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嫁接技术最早是运用于果树和观赏植物上,后来被引用到蔬菜和林木等农作物上,福建省、广东省等主要产茶区将嫁接技术运用于改造老茶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因此,嫁接技术在茶树领域开始受到重视,目前嫁接技术在茶树良种化工作中的运用虽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科技工作者们已经从以前单一的嫁接繁育提升到茶树育种和资源收集的科学研究水平,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嫁接对茶树良种化的作用
  茶树(Camillia sinensi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非酒精类饮料的木本植物之一。它生长周期长,自然结实率和杂交结实率都较低,使得常规茶树育种需要15~20年[3]。早在20世纪80年代,嫁接技术就被应用于茶树的育种工作和良种繁育工作中[4]。目前,全国各地新建茶园已经基本都是采用无性系良种进行种植,而老茶园基本为有性系茶园[5]。为了改进老劣茶园品种差、产量低、长势弱等特点,采用一年生木质化枝条在长势良好的老砧木上进行嫁接,可以改良茶树品种,扩大茶树良种种植面积。并且与利用实生苗种植相比能够较好地维持茶树品种的经济性状,达到老茶园改造的目的。
  近年来,云南省茶区的干旱尤为严重,对春茶的成茶品质和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茶树嫁接能够增强植株抗性能力,例如采用云抗10号或者云抗14号等抗逆性强的国家级良种进行嫁接后,形成的新植株抗逆性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茶树嫁接可提高植株耐低温能力,由于茶树砧木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嫁接苗耐低温能力明显增加;茶树嫁接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和能力。嫁接后的植株有利于提高产量,嫁接苗茎粗叶大,可使产量增加。茶树嫁接利用了砧木茶树原有庞大根系的吸收能力和营养库,因而接穗新枝生长速度远快于扦插改植换种时幼树的成长,从而使茶树成长成园时间显著缩短。与改植换种(扦插繁育)相比,茶树嫁接具有成活率高、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以及能够保持和改良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等特点。
  2 茶树嫁接技术
  2.1 嫁接方法
  嫁接的主要方法有芽接、单芽切接和劈接等。茶树嫁接工作中一般采用的是低位、高位切接2种方法。云南省茶区主要采用的是低位劈接嫁接方法,即将要改造的茶树进行齐地剪去地上部所有的枝条,选取符合要求的茎干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将短枝下半部削成斜楔形,即可进行嫁接,劈接刀架在砧木截面中心处,用锤子敲接刀背部,把砧木顺纹理方向劈开,深度约3cm,将接穗插入劈缝,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齐,将着生叶的一侧朝外。在接口上下处用嫁接塑料膜绑捆扎实,然后把四周原来扒开的湿润泥土封盖砧木切口,用手压实,再把周围的土壤覆盖到接穗的叶柄基部。
  2.2 嫁接时间
  云南省一般在5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茶树嫁接工作为宜。因为此时间段正值雨季,茶区的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中的水分较高,茶树的生长能力较为旺盛,有利于提高茶树嫁接的成活率。
  2.3 砧木与接穗选择
  树龄在40年以下的茶树均可进行嫁接。在准备改造的实生树上,选取直径0.6~2.5 cm、生长健壮的茎干作砧木,每丛选8~10个。剪切砧木时,砧木尽量保留1~2片叶片。
  云南省作为茶叶产业的贸易中心,茶叶产品主要是作为流通商品进行生产,因此选择具有市场潜力的品种作接穗是嫁接增效的关键。嫁接品种选定后,接穗选择半木质化的枝条最好。接穗采下后,及时剪除叶片,以50枝为1捆整理捆好。最好就是当天剪接穗当天进行嫁接,需要运输的,用湿稻草或湿布打包包装防止枝条脱水,需要储存的,在室内用湿沙保存。接穗选择还要注意接穗与砧木的亲缘性,例
  如其来自于同一个母本或者是父本的2个品种进行嫁接后,成活率可以明显提高并且能够较好地保持品种的遗传性状。接穗选择好以后,对接穗进行削切,削切的坡度要保证与砧木的切面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使2个形成层较好地接触后,接穗和砧木破损的细胞结合后,使得养分和水分的流通,从而使嫁接的新植株正常生长。并且在愈合期要及时供水,保证水分充足。
  2.4 嫁接管理
  嫁接后每10~15 d在茶树行间浇水1次,保持土壤潮湿。嫁接后,在茶树的行间开挖20 cm左右的施肥沟,施1次基肥。6~9个月后,再施1次追肥,以保证新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嫁接后70 d左右,接口已经逐步愈合,此时选择阴天及时解除绑扎带。在茶叶萌发期注意抹芽,以保证接穗正常生长,并根据接穗的长势及时解膜。
  嫁接后的当年6月和11月完成定型修剪,做好健壮树枝的留养和打顶等工作。培养优良的树形、树势和树冠。另外,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合理使用农药。嫁接后如有杂草要及时拔出。
  3 参考文献
  [1] 李斌,高峻.茶树嫁接与云南茶园良种化[J].云南农业科技,2009(1):58-60.
  [2] 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王荣.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8(12):26-28.
  [4] 者跃达.景东县茶树嫁接技术研究与应用前景探讨[J].云南农业科技,2009(S2):32-33.
  [5] 田丽丽,王长君,姚元涛,等.茶树嫁接改种技术[J].落叶果树,2011(4):44-47.
其他文献
摘要 从落叶覆盖的腐殖层土壤中富集、分离得到12株纤维素降解茵,从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茵(X10),研究其最适宜的培养条件为:配制以葡萄糖 微晶纤维素(1:1)为碳源、以蛋白胨 牛肉膏(1:1)为氮源的培养基,pH值7.5,30℃下培养40h,测得纤维素降解酶酶活可达到67.44U。通过对其16srRNA测序鉴定,该菌与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oxydans)有99%的同源性。纤
摘要分析了南杂2008棉花的特征特性,从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全程化控、平衡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收花等方面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  关键词棉花;南杂2008;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90-01    南杂2008(审定名:大丰杂312),由大丰市金禾良种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苏棉12号选系10
摘要松田贝力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西瓜生产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该水溶肥料,能显著提高西瓜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关键词松田贝力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西瓜;肥效  中图分类号S651;S1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118-01    按照农业部《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肥料登记资料要求和《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497-2002)的要求,为验证陕西
摘要 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是水利普查工作的生命,也是普查成败的关键所在。介绍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控制措施和验收方法,以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  关键词 水利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TV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217-01  1 质量控制的总体要求  1.1 质量控制的
摘要 对长柄扁桃的开放式组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9种抑菌剂不同浓度抑菌效果的比较,发现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种抑菌剂效果较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L16(44)研究出适合长柄扁桃开放组培胚培养的抑菌剂浓度组合和适宜的培养基,即7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 mg/L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5 mg/L和1/2MS。  关键词 长柄扁桃;开放式组培;抑菌剂;胚萌发  
摘要 为改良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季节性干旱造成的土壤水分匮乏的现状,以梨树为研究树种,以富思德农林保水剂应用效果为研究重点,研究了保水剂对梨树生长指标(叶片大小)和生理指标(光合速率)以及对研究区土壤水分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思德农林保水剂具有促进叶片生长、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产量、果实品质和土壤含水量的作用。施用富思德农林保水剂处理比空白对照的叶面积、光合速率、产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土
摘要通过示范表明,在平原稻作区种植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9号,表现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总结了甬优9号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水稻;甬优9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1-0192-01    甬优9号系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以甬粳2号A为母本、早熟中籼K6093为父本配组育
摘要介绍了武陵山区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精细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科学施肥、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该地区玉米栽培参考。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武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1-0072-01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饲养业和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其种植面积和产
摘要 采用地块抽样法,2010—2013年对遂川县茶小绿叶蝉发生情况和不同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调查比较春、秋茶采摘方式、套种豆类作物不同种植方式,茶园除草不同管理方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发生程度的关系,发现及时分批采摘茶叶、严禁茶园套种豆类等作物、及时除草等措施对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效果非常明显。依据调查结果提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对策。  关键词 茶
摘要对6种葛藤绿肥N、P、K、Ca、Mg、S、Fe、B、Mn、Cu、Zn、Mo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葛属是含N、P、K高的绿肥,且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在6种葛藤中,属于二级有机肥的有葛麻姆和葛藤;其余的粉葛、热研17号爪哇葛藤、越南葛藤、三裂叶葛藤都属于三级有机肥。  关键词 绿肥;葛属;营养元素;含量;品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 S142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