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述了嫁接对茶树良种化的作用,介绍了云南省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包括嫁接方法及时间、砧木与接穗选择、嫁接管理等内容,以期为云南茶区的嫁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S88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66-01
云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茶区之一,截至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6.67万hm2,产量20.7万t[1]。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仅占20%左右,造成平均产量低,商品茶质量优势弱,严重阻碍了“两高一优”茶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结合云南省的相关政策和云南茶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老茶园改植换种存在巨大的人力、财力问题,且周期长,投产慢。利用茶树嫁接技术可以加速老劣茶园良种化,且能为云南省茶树资源品种的繁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加快云南省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嫁接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2个部分长成1个完整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一般选用具有2~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嫁接技术最早是运用于果树和观赏植物上,后来被引用到蔬菜和林木等农作物上,福建省、广东省等主要产茶区将嫁接技术运用于改造老茶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因此,嫁接技术在茶树领域开始受到重视,目前嫁接技术在茶树良种化工作中的运用虽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科技工作者们已经从以前单一的嫁接繁育提升到茶树育种和资源收集的科学研究水平,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嫁接对茶树良种化的作用
茶树(Camillia sinensi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非酒精类饮料的木本植物之一。它生长周期长,自然结实率和杂交结实率都较低,使得常规茶树育种需要15~20年[3]。早在20世纪80年代,嫁接技术就被应用于茶树的育种工作和良种繁育工作中[4]。目前,全国各地新建茶园已经基本都是采用无性系良种进行种植,而老茶园基本为有性系茶园[5]。为了改进老劣茶园品种差、产量低、长势弱等特点,采用一年生木质化枝条在长势良好的老砧木上进行嫁接,可以改良茶树品种,扩大茶树良种种植面积。并且与利用实生苗种植相比能够较好地维持茶树品种的经济性状,达到老茶园改造的目的。
近年来,云南省茶区的干旱尤为严重,对春茶的成茶品质和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茶树嫁接能够增强植株抗性能力,例如采用云抗10号或者云抗14号等抗逆性强的国家级良种进行嫁接后,形成的新植株抗逆性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茶树嫁接可提高植株耐低温能力,由于茶树砧木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嫁接苗耐低温能力明显增加;茶树嫁接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和能力。嫁接后的植株有利于提高产量,嫁接苗茎粗叶大,可使产量增加。茶树嫁接利用了砧木茶树原有庞大根系的吸收能力和营养库,因而接穗新枝生长速度远快于扦插改植换种时幼树的成长,从而使茶树成长成园时间显著缩短。与改植换种(扦插繁育)相比,茶树嫁接具有成活率高、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以及能够保持和改良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等特点。
2 茶树嫁接技术
2.1 嫁接方法
嫁接的主要方法有芽接、单芽切接和劈接等。茶树嫁接工作中一般采用的是低位、高位切接2种方法。云南省茶区主要采用的是低位劈接嫁接方法,即将要改造的茶树进行齐地剪去地上部所有的枝条,选取符合要求的茎干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将短枝下半部削成斜楔形,即可进行嫁接,劈接刀架在砧木截面中心处,用锤子敲接刀背部,把砧木顺纹理方向劈开,深度约3cm,将接穗插入劈缝,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齐,将着生叶的一侧朝外。在接口上下处用嫁接塑料膜绑捆扎实,然后把四周原来扒开的湿润泥土封盖砧木切口,用手压实,再把周围的土壤覆盖到接穗的叶柄基部。
2.2 嫁接时间
云南省一般在5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茶树嫁接工作为宜。因为此时间段正值雨季,茶区的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中的水分较高,茶树的生长能力较为旺盛,有利于提高茶树嫁接的成活率。
2.3 砧木与接穗选择
树龄在40年以下的茶树均可进行嫁接。在准备改造的实生树上,选取直径0.6~2.5 cm、生长健壮的茎干作砧木,每丛选8~10个。剪切砧木时,砧木尽量保留1~2片叶片。
云南省作为茶叶产业的贸易中心,茶叶产品主要是作为流通商品进行生产,因此选择具有市场潜力的品种作接穗是嫁接增效的关键。嫁接品种选定后,接穗选择半木质化的枝条最好。接穗采下后,及时剪除叶片,以50枝为1捆整理捆好。最好就是当天剪接穗当天进行嫁接,需要运输的,用湿稻草或湿布打包包装防止枝条脱水,需要储存的,在室内用湿沙保存。接穗选择还要注意接穗与砧木的亲缘性,例
如其来自于同一个母本或者是父本的2个品种进行嫁接后,成活率可以明显提高并且能够较好地保持品种的遗传性状。接穗选择好以后,对接穗进行削切,削切的坡度要保证与砧木的切面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使2个形成层较好地接触后,接穗和砧木破损的细胞结合后,使得养分和水分的流通,从而使嫁接的新植株正常生长。并且在愈合期要及时供水,保证水分充足。
2.4 嫁接管理
嫁接后每10~15 d在茶树行间浇水1次,保持土壤潮湿。嫁接后,在茶树的行间开挖20 cm左右的施肥沟,施1次基肥。6~9个月后,再施1次追肥,以保证新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嫁接后70 d左右,接口已经逐步愈合,此时选择阴天及时解除绑扎带。在茶叶萌发期注意抹芽,以保证接穗正常生长,并根据接穗的长势及时解膜。
嫁接后的当年6月和11月完成定型修剪,做好健壮树枝的留养和打顶等工作。培养优良的树形、树势和树冠。另外,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合理使用农药。嫁接后如有杂草要及时拔出。
3 参考文献
[1] 李斌,高峻.茶树嫁接与云南茶园良种化[J].云南农业科技,2009(1):58-60.
[2] 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王荣.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8(12):26-28.
[4] 者跃达.景东县茶树嫁接技术研究与应用前景探讨[J].云南农业科技,2009(S2):32-33.
[5] 田丽丽,王长君,姚元涛,等.茶树嫁接改种技术[J].落叶果树,2011(4):44-47.
关键词 茶树;良种化;嫁接技术;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S88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7-0066-01
云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茶区之一,截至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36.67万hm2,产量20.7万t[1]。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仅占20%左右,造成平均产量低,商品茶质量优势弱,严重阻碍了“两高一优”茶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结合云南省的相关政策和云南茶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分析,老茶园改植换种存在巨大的人力、财力问题,且周期长,投产慢。利用茶树嫁接技术可以加速老劣茶园良种化,且能为云南省茶树资源品种的繁育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加快云南省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嫁接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2个部分长成1个完整的植株。接上去的枝或芽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或台木。接穗一般选用具有2~4个芽的苗,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上部或顶部,砧木嫁接后成为植物体的根系部分。嫁接技术最早是运用于果树和观赏植物上,后来被引用到蔬菜和林木等农作物上,福建省、广东省等主要产茶区将嫁接技术运用于改造老茶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因此,嫁接技术在茶树领域开始受到重视,目前嫁接技术在茶树良种化工作中的运用虽只有几十年的时间,但是科技工作者们已经从以前单一的嫁接繁育提升到茶树育种和资源收集的科学研究水平,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嫁接对茶树良种化的作用
茶树(Camillia sinensis)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产非酒精类饮料的木本植物之一。它生长周期长,自然结实率和杂交结实率都较低,使得常规茶树育种需要15~20年[3]。早在20世纪80年代,嫁接技术就被应用于茶树的育种工作和良种繁育工作中[4]。目前,全国各地新建茶园已经基本都是采用无性系良种进行种植,而老茶园基本为有性系茶园[5]。为了改进老劣茶园品种差、产量低、长势弱等特点,采用一年生木质化枝条在长势良好的老砧木上进行嫁接,可以改良茶树品种,扩大茶树良种种植面积。并且与利用实生苗种植相比能够较好地维持茶树品种的经济性状,达到老茶园改造的目的。
近年来,云南省茶区的干旱尤为严重,对春茶的成茶品质和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通过茶树嫁接能够增强植株抗性能力,例如采用云抗10号或者云抗14号等抗逆性强的国家级良种进行嫁接后,形成的新植株抗逆性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茶树嫁接可提高植株耐低温能力,由于茶树砧木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嫁接苗耐低温能力明显增加;茶树嫁接扩大了根系吸收范围和能力。嫁接后的植株有利于提高产量,嫁接苗茎粗叶大,可使产量增加。茶树嫁接利用了砧木茶树原有庞大根系的吸收能力和营养库,因而接穗新枝生长速度远快于扦插改植换种时幼树的成长,从而使茶树成长成园时间显著缩短。与改植换种(扦插繁育)相比,茶树嫁接具有成活率高、投资少、成本低、见效快以及能够保持和改良茶叶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等特点。
2 茶树嫁接技术
2.1 嫁接方法
嫁接的主要方法有芽接、单芽切接和劈接等。茶树嫁接工作中一般采用的是低位、高位切接2种方法。云南省茶区主要采用的是低位劈接嫁接方法,即将要改造的茶树进行齐地剪去地上部所有的枝条,选取符合要求的茎干作为砧木进行嫁接,将短枝下半部削成斜楔形,即可进行嫁接,劈接刀架在砧木截面中心处,用锤子敲接刀背部,把砧木顺纹理方向劈开,深度约3cm,将接穗插入劈缝,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对齐,将着生叶的一侧朝外。在接口上下处用嫁接塑料膜绑捆扎实,然后把四周原来扒开的湿润泥土封盖砧木切口,用手压实,再把周围的土壤覆盖到接穗的叶柄基部。
2.2 嫁接时间
云南省一般在5月中旬至10月中旬进行茶树嫁接工作为宜。因为此时间段正值雨季,茶区的土壤含水量和空气湿度中的水分较高,茶树的生长能力较为旺盛,有利于提高茶树嫁接的成活率。
2.3 砧木与接穗选择
树龄在40年以下的茶树均可进行嫁接。在准备改造的实生树上,选取直径0.6~2.5 cm、生长健壮的茎干作砧木,每丛选8~10个。剪切砧木时,砧木尽量保留1~2片叶片。
云南省作为茶叶产业的贸易中心,茶叶产品主要是作为流通商品进行生产,因此选择具有市场潜力的品种作接穗是嫁接增效的关键。嫁接品种选定后,接穗选择半木质化的枝条最好。接穗采下后,及时剪除叶片,以50枝为1捆整理捆好。最好就是当天剪接穗当天进行嫁接,需要运输的,用湿稻草或湿布打包包装防止枝条脱水,需要储存的,在室内用湿沙保存。接穗选择还要注意接穗与砧木的亲缘性,例
如其来自于同一个母本或者是父本的2个品种进行嫁接后,成活率可以明显提高并且能够较好地保持品种的遗传性状。接穗选择好以后,对接穗进行削切,削切的坡度要保证与砧木的切面有最大的接触面积,使2个形成层较好地接触后,接穗和砧木破损的细胞结合后,使得养分和水分的流通,从而使嫁接的新植株正常生长。并且在愈合期要及时供水,保证水分充足。
2.4 嫁接管理
嫁接后每10~15 d在茶树行间浇水1次,保持土壤潮湿。嫁接后,在茶树的行间开挖20 cm左右的施肥沟,施1次基肥。6~9个月后,再施1次追肥,以保证新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嫁接后70 d左右,接口已经逐步愈合,此时选择阴天及时解除绑扎带。在茶叶萌发期注意抹芽,以保证接穗正常生长,并根据接穗的长势及时解膜。
嫁接后的当年6月和11月完成定型修剪,做好健壮树枝的留养和打顶等工作。培养优良的树形、树势和树冠。另外,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合理使用农药。嫁接后如有杂草要及时拔出。
3 参考文献
[1] 李斌,高峻.茶树嫁接与云南茶园良种化[J].云南农业科技,2009(1):58-60.
[2] 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 王荣.云南大叶种茶树嫁接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8(12):26-28.
[4] 者跃达.景东县茶树嫁接技术研究与应用前景探讨[J].云南农业科技,2009(S2):32-33.
[5] 田丽丽,王长君,姚元涛,等.茶树嫁接改种技术[J].落叶果树,2011(4):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