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文献分级和推荐体系的发展现状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o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籍是中医学的根基,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础.随着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发展,研究者不断尝试着将二者有机结合.文章梳理了近年来不同研究团队对中医古籍文献分级和推荐体系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古籍文献在评价中面临的方法学问题与挑战,归纳出中医古籍文献分级和推荐体系发展的3个阶段,以期使古籍文献能够在中医临床实践循证指南的制定中得到更科学化的运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新阿胶对化疗所致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模型,采用长春瑞滨、雷帕霉素、氯霉素3种药物处理,建立斑马鱼免疫损伤模型;采用静脉微量注射印度墨水法建立斑马鱼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评价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新阿胶对3种药物造成的免疫损伤斑马鱼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50、100μg/mL新阿胶显著逆转了长春瑞滨、雷帕霉
中医体质量表作为标准化测量工具,是进行中医体质分类与辨识的重要工具,是进行体质干预和调理的基础性工具,在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对中医体质量表的国内外发展进行了研究和概述,回顾了中医体质量表的开发、翻译、简化等的发展脉络和概况,分析了中医体质量表发展中的不足及相应措施,并对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精髓,也是病证结合理念下中医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与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开展高质量证候临床研究是明确疾病证候规律的重要方法.中医证候临床研究的主要类型包括专家问卷调查研究、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研究、多时点动态测量、队列研究及微观层面的证候生物学实质研究等,多元数理统计方法、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贴合证候概念的模糊性和证候变量数据的多重共线性、非线性等特点.文章总结了中医证候临床研究主要方法,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审视与思考,以期为研究者开展高质量证候诊断、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研究提供借鉴及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