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境戏剧的理念由美国戏剧理论家及导演理查·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成为今天风靡全球的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的理论源头。相比于正统戏剧而言,在环境戏剧中角色与观众之间呈现出游戏性的关系特征。本文试图以分析现代戏剧中较有代表性的三种观演关系作为切入点,重点剖析环境戏剧中的这种游戏性观演关系及其美学内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戏剧的理念由美国戏剧理论家及导演理查·谢克纳(Richard Schechner)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成为今天风靡全球的沉浸式戏剧(Immersive Theatre)的理论源头。相比于正统戏剧而言,在环境戏剧中角色与观众之间呈现出游戏性的关系特征。本文试图以分析现代戏剧中较有代表性的三种观演关系作为切入点,重点剖析环境戏剧中的这种游戏性观演关系及其美学内涵。
其他文献
一套理论话语和实践手段在"知识"旅行中会面临跨文化的接受和转化。时间的沉淀和新知识的涌现,使得人们有可能重新认识某些曾经水土不服的思想,比如环境戏剧。从国内环境戏剧实践中被忽视的演员问题入手,进行知识考古和历史梳理,然后从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中审视表演美学对具身性的认知和理解,可启发人们重新思考中国观众有可能接受什么样的具有思想性的观众参与。
为了提升黑木耳精深加工,开发新型黑木耳多糖产品,以黑木耳、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材料来研制黑木耳多糖曲奇饼干。以感官评分为主要参考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黑木耳多糖曲奇饼干的最佳工艺配方。结果表明,曲奇饼干的最佳配方为黑木耳多糖6 g、黄油50 g、低筋面粉75 g、奶粉10 g、鸡蛋40 g、一级糖霜25g、焙烤温度170℃。黑木耳多糖曲奇饼干具有较好的弹性、咀嚼性。电子鼻结果表明黑木耳多糖
自新时代以来,中国致力于推进现代化文明社会的构建,在此过程中推行了具有广泛教化意义的价值体系。国民道德观念的普及化一时之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环境的首要目标,文明的普及化是一种适用于全部群体的文化教育活动,因此构建文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是言简意赅的词汇,具有通俗易懂的特征。文明社会的统一构建需要平衡各地区,由于平均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地区是文明治理及文化教育的重
沉浸式戏剧是在传统环境戏剧的基础上,融合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特征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在近几年进入中国市场后,一度成为热门话题,而“沉浸式”随之也成为戏剧消费的标签之一。对沉浸式戏剧的发展与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讨沉浸式戏剧与传统艺术传承之间的关系,并从观众、应用领域创新和内容融合等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使沉浸式戏剧更适合大众的文化认知和国内艺术发展规律。
为了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平稳受控,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广东石化项目应用了现场安全管控平台,通过该平台实现对现场安全隐患问题的闭环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问题数量变化趋势分析,准确找到现场的风险点,并采取措施进行管控。应用隐患问题计分规则,实现量化安全管理。应用系统定期分析承包商安全绩效水平,实现对承包商的精准管理。结果表明,该平台对于提升广东石化项目现场安全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剧院欣赏舞台剧艺术。近年来,我国舞台剧的创作和表演蓬勃发展,沉浸式体验的浪潮给舞台剧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沉浸式戏剧”热度不断飙升,互动兼具体验的“沉浸式”戏剧给观众带来了更深的艺术享受和舞台情感冲击,尤其受到都市年轻一代观众的青睐和喜爱。“沉浸式”戏剧在创作技巧上的难度很大,舞台场景设计、互动体验的环节设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共同探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重大问题,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研究,2021年12月26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贵州财经大学、《科学社会主义》杂志社及《理论视野》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在北京和贵阳以线上线下结
目的 探索内蒙古社区艾滋病防控“三位一体”宣传干预模式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2017年在内蒙古包头市某社区建立艾滋病防控“三位一体”机制,2017年5-6月份采用系统整群抽样进行干预前入户问卷调查,2017年6月-2018年6月开展艾滋病综合宣传干预活动,2018年7-9月份进行干预后入户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态度及行为等信息。结果 干预前后调查合格问卷分别为1 002份和
本文基于“双减”背景下对优化作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提出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策略及评价改革,从设计策略和评价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达到减负提质、改善教育生态的目的。
2021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2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中国心血管杂志》继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根据202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显示,2020年《中国心血管杂志》核心影响因子2.917,在21种心血管病学期刊中排名蝉联第三(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