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阅读方式探究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hi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中职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首先,教师在为中职学生推荐书目时,要从中职学生的学科特征和年龄特征两个方面入手。其次,本文重点要探究的关于中职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几种具体方式:一是引导学生制作图表;二是师生共同探究所提出的的议题;三是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相信通过这些方式的应用,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技巧、探究思辨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并会对他们的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职学校;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探究
  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中提到:“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读整本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可见,整本书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还能锻炼学生的阅读技巧,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那么,中职学校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呢?
  从学生特点出发选取书目
  在现今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学科基础差,读书速度较慢,读书技巧相对缺乏,对读物的整体感知和主题把握等当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进而导致文学素养也落后于高中生;但是,中职学生与高中生年龄相当,在人生阅历以及价值观形成度上又有一致性。所以,在引导中职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教师不能将高中生阅读书目直接照搬过来给中职生作参考;也不能低估他们的客观成长,为他们推荐初中生的读物;而应既关注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又重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
  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推荐一些篇幅较短,既易于理解,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书目,比如《活着》《欧也妮·葛朗台》《堂吉诃德》等。通过这些书目的阅读,中职生很容易获得读完整本书的成就感,也能从中有所思考和感悟;加上教师得当的指导,便可以激发出学生的读书兴趣。以后遇到相对较难的书目,学生内心也不会有太大的恐惧感。长此以往,中职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整本书阅读方式
  引导学生制作图表 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让学生通过略读,快速对所读书目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感知。
  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活着》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略读,寻找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中主要经历的几个时期,以及福贵这几个时期经历的事情,将其制作成图表(图1),使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到主人公纵向的一生以及他对“活着”的理解。
  通过跳读,我们也可以知道,主人公福贵身边的人去世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和福贵有关系。教师可以引导中职学生制作主人公福贵身边离去的人以及他们离去原因的图表(图2),从而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梳理《活着》的情节,对小说进行整体感知。
  提出议题,师生共同探究 通过方法一的运用,中职学生对文本应该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之中,通过精读,让学生详细梳理文本中的情节,并从中选取2至3个议题,进行阅读探究,强化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中职学生从纵深处进一步理解本文。
  比如,余华的小说《活着》全本除了自序,共有11个章节。在精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对文本的章节进行梳理。在梳理内容之前,教师可以适时给学生抛出第一个议题:苦难。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阅读并梳理文本中关于福贵父母、妻子、儿女、女婿、外孙的内容,探究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苦难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梳理。
  在梳理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穿插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然后对文本议题进行探究:余华讲述了围绕主人公福贵的周遭所遭遇的苦难的一生,文本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但是余华并没有对时代背景做突出的描写。可我们通过梳理还是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时间线去对应人物的苦难。通过分析可知,小说中每一个人物的离去或多或少都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是在提醒我们,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并不能凭主观意识掌握自己的命运,每一个人都被所处的时代推着走,也都被所处的时代打上深深的烙印,普通人的苦难在时代洪流中是不可避免的。但出于同一时代的人们并不是经历着相同的苦难,他们通过不同的离去方式告诉我们,即使处在同一时代,也是各人有各人的苦难(参考图2)。而小说最后只剩下了福贵一人,更是暗示了个人想要摆脱命运摆布的信念,为苦难的偶然性增加了有力的佐证。
  以此为例,教师可以再为学生抛出人性、生与死等其他议题。
  这一方法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所以,在运用此法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多下功夫,找好角度,共同参与,及时引导,加深学生对文本《活着》的深广度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探究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培养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思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推荐学生阅读的文本中有许多或优美或具有思辨性的语段,也有很多写作方法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余华的小说《活着》中,就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比如,“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还有一些描写很到位的细节,比如,主人公福贵买牛的片段。这些句子和描写方法都能为学生的日常写作所借鉴。所以,做好读书笔记对学生提升写作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多年中职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这些方法虽然在短期之内效果并不明显,但只要长期坚持,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和技巧、探究思辨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将会有大幅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这些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能使曾经因为基础较差而对阅读丧失兴趣的中职学生找回信心,对他们终身阅读和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J].语文建设,2018(13).
  [2]李丹丹.《活着》内在意蕴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
  [3]苑国明.整本书阅读中的教师角色[N].中国教育报,2018.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礼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灵活的“腿”骡子  让我们先来看看在战场上“做粗活儿”的“机器骡子”。只需输入坐标,它就能凭借GPS定位系统自动规划路线,开展运输、火力支援和地雷侦测工作。它的6个轮子和轮臂都是独立驱动,既能大幅度抬起“左前蹄”,扬起“右后腿”;也能向左向右大角度倾斜,攀爬极易翻车的陡峭边坡。必要时,它还能收缩所有的轮子,像乌龟一样平贴于地,让士兵更方便地将沉重的装备放上去。  为何发展无人战斗武器  危险、肮脏
冰箱除異味
期刊
一、母题思维:结构化的素材储备  考场作文并不仅仅是一种临场发挥,它更需要做一系列前置的思考。一种做法是,考生提前梳理自己数年来的生活经历,做好情感、思想、故事的综合储备。就像战争之前要储备枪炮、弹药和粮食。到了考场,我们就能从容调动这种储备,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更精彩的文章。  现实的问题是,大多数考生的这种前置思考是无序的。有的只是背了几篇范文,寄希望于套作;有的准备的素材范围狭窄,主题雷同;有
雾霾像幽灵—样阴魂不散,一到冬天就在城市上空徘徊:干旱龟的非洲大地;日益稀薄的臭氧……是谁让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糟?不知什么时候,大街上出现了一些特别的公交汽车和小型汽车,它们的牌照不是蓝色或黄色的,而是绿色,的,这是为什么呢?  传统汽车不环保  嘟嘟嘟......喇叭声一阵乱响,街上的汽车排成长龙。这些燃油汽车的屁股后面无一例外,都带着一根根排气管,时刻彰显着自己“牛气冲天”。汽车尾气当中的硫化
所谓同课同构是指两位老师共同备课,共同上课。共同上课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两位老师共同上一节课;另一种是某位老师先上一节,另一位接着上下一节。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两人共同上一节课的上课方式。八年级信息技术《电子相册》这一课,学校尝试采用“同课同构”的教学模式。两位上课老师有一定的年龄差距,旨在通过共同备课,共同上课这样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共同学习和提高。年轻与成熟的碰撞,希望能给彼此的日常教学带来更多
本文呈现关景双老师带教“师之蕴营口实验学校初中语文工作室”《老王》教学课例,体验九年一贯制学校“初小衔接目标贯通的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课例主题】  关老师第3次现场带教研修主题“初小衔接目标贯通的散文教学”。  【观察要点】  营口实验语文教师继续学用观察要点“课时目标的具体化;课堂环节对应性;师生互动启发性;自主建构的有效性”来观课。  【文本解读与学情分析】  《老王》是杨绛写于198
快速冰镇饮料
期刊
城堡的制作  1.从报纸上剪下一个长方形作为城堡主体,把它粘貼在黑纸上,再添加上一些防御工事。  2.用报纸深色的部分做窗户,贴在城堡上。  3.用打孔器打出一些圆环作为城堡的圆形窗户。
《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应掌握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阅读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平台,小学是处于发展英语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阅读的目标是:通过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步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发展学生的阅读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研究课题 普通拖把只能拖平面,所以拖到墙角时,拖把头往往会把墙壁弄脏。于是我想发明一个可以折成直角的拖把,这样拖把既可以拖地面,又能拖墙角了。  研究过程与心得 首先,我找来一个普通拖把,在爸爸的帮助下把拖把头上的布取下來,然后将拖把头的一端锯断,找一个铰链安装上去,这样拖把就可以折叠了。不过,这时出现一个问题:拖把折叠的角度太大,靠着墙角时根本没有力量抵住墙面。于是,我在折叠的地方安装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