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广西地域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cpaccp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以贯之的高校教育指导思想,高校要推进“三全”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与实践,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广西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广西特定地域环境下的历史传承,深挖其蕴含的思政教育因子,使其“融入”高校课程思政,不仅有的放矢,而且增强时效性、趣味性、实践操作性.
其他文献
中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逐渐强化了“1+X”证书制度与中职学校教育的全面融合,即在市场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的有效融合,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强化其社会适应性.主要对“1+X”证书制度在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融合应用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升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的统一性,提升中职学生的就业率,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中职汽修专业以就业为导向,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意识,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岗位教学法是中职汽修的实践策略之一,顺利实施岗位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就业环境,减缓就业压力.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完善教学计划,深度分析策略价值,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特岗计划”自2006年颁布以来已实施十五年.在发展过程中,“特岗计划”先后经历了政策规范发展、政策规模化推广、政策优化转型三个阶段,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有效解决了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然而面对新时代我国乡村教育发展趋势由数量优先转变为质量优先,“特岗计划”政策的修订却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调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现实矛盾.改进和完善“特岗计划”政策需要梳理十五年来我国在特岗教师队伍的形成发展方面所提出的相关政策,总结“特岗计划”的成效与问题,从严招聘、强化培训、扩大宣传,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城市开始将传统的燃油出租车替换为电动出租车。虽然电动出租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但也给出租车司机和政府部门带来了困难。一方面,电动出租车自身存在充电时间长、充电频率高、高峰期排队等特性。另一方面,由于高额的成本以及稀缺的土地资源,使得充电站的建设难以落地。即使部署充足的充电站,空间分布不均仍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低。因此,在实际应用和现实生活中,充电推荐方案相比于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2020年版)》在核心素养目标中明确了要培养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英语中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按现行的线下英语课堂教学课时与模式来安排英语实训课的教学,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英语专业岗位要求,专业发展严重受挫.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入手,分析当前中职生在英语实训实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生实训英语线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以期为中职生的专业发展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移动互联网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手机新闻客户端通过向用户提供新闻资讯及丰富有趣的视频类内容成为人们在碎片时间获取信息及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相较于国内新闻客户端领域巨头林立且竞争激烈,非洲、拉美等地区仍处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若能开发一款面向这些国家地区用户的新闻客户端,并结合当地情况做相应推广,应该能够获取很好的经济效益。本文要实现的就是这样一款新闻客户端应用,主要向非洲、拉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行业得以全面发展.现如今,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才是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中职汽车维修专业面临全面的创新和改革,中职教师要明确教学重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此创设赛教融合的全新局面,为中职汽修教学注入活力.
德育在中职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做好德育教学工作,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简述了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德育受到的挑战;结合教学工作经验,从走进网络,走近学生;更新理念,创新模式;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家园合作,德育合力四个角度,浅谈信息化背景下中职德育应对挑战的策略.
借助AutoCAD软件的绘制功能绘制雷达图,能直观呈现评估各项指标优劣分布情况.借助近位线及远位线,又可以直观呈现评估指标中的短板项及特长项.通过AutoCAD软件的图形分析功能,可以测得雷达图的面积,通过面积数据可以对评估结果实现准确数据量化.
急救医学基础是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集中性反映了一个医务人员的救治素质和救治水平.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地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急救医疗救治体系,但急救医疗救治的水平和医务人员的急救能力良莠不齐,其主要原因是急救知识的培训主要依靠卫生组织和医院的短期培训.因此,为培养更加优秀的急救医疗人才,促进我国急救医疗事业的发展,必须对急救医疗基础进行课程建设.通过课程优质资源的开发和配置,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为急救医学人才提供更专业的培训.基于此,针对急救医学基础的相关内容展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