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哈系统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免疫状况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21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10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以及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总依从率以及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清免疫学指标IgA、IgG、IL-1β、LTR和TNF-α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观察评分状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总依从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8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清免疫学指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血清IgA、IgG、IL-1β和TNF-α均下降,LTR升高,且观察组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知识达标率和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奥马哈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率,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投诉人数,提升了患者对知识的达标率以及对治疗的满意程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为减少心脏介入术有创血压监测过程中并发症、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社会支持度。方法选取该院心血管介入病区2018年1~5月收治的86例拟择期进行心脏介入术的患者。采用整群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压、并发症及焦虑、社会支持得分。结果干预组收缩压波动小于对照组;出血/血肿、肢体远端血运不良、肢体肿胀伴感觉运动减退的发生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目的分析思维导图式干预对降低心肌梗死重症监护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与优化康复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入重症监护室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应用思维导图式干预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指标与护理认可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院内接收的85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则实施以优质护理模式为指导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及恢复情况,调查并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及平均清醒时间均短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减少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及促进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10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显著
目的探讨通过微信平台施展健康教育对空腹血糖受损体检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该院体检的294例空腹血糖受损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是否愿意参与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标准,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常规组,每组147例。干预组接受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常规组不接受健康教育。对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测量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
目的研究并探讨以病例为引导的培训方法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6月参加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新入职护士5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2016年7~12月参加规范化岗前培训的新入职护士50名作为参照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以病例为引导的培训方法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对照组采取传统培训方法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培训。两组护士均培训2个月,培训结束后,
目的探讨以个性化喂养、干预刺激训练、加强母乳喂养宣教及袋鼠式护理为主要内容的早产儿管饲喂养改进措施对改善早产儿管饲喂养时间、过渡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6年12月该科未实施早产儿管饲喂养改进措施前的586例住院早产儿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该科实施改进措施后的632例住院早产儿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饲喂养方法,即胃管注射器推注法喂养,而观察
目的了解新生儿PICC导管堵塞危险因素,观察不同因素危险程度,同时可为新生儿护理提供临床资料。方法2017年2月-2017年8月期间,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对200名PICC导管堵塞患儿(男女各100),比较PICC患儿导管堵塞情况、导管堵塞PICC患儿堵塞具体原因、不同基本情况PICC患儿导管堵塞发生率,并对PICC患儿导管堵塞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药物沉淀和导管回血、血栓形成、导管移位、接头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联合预见性护理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后肺部感染防控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接诊的106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ID号尾号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路径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部感染率、住院满意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免疫功能以及并
目的探讨急诊科拥挤对预检分诊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就诊的126 078例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急诊床位占有率分为拥挤组和非拥挤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等待分诊患者人数、等待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LOS)、分诊延迟率、漏检率、危重患者漏检率及危重患者过检率、病情级别、护士分诊工作年限和分诊流向等,通过线性回归和Logstic回归分析患者等待分诊时间、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