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wblj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稻飞虱与稻纵卷叶螟是威胁水稻的主要虫害,属于迁飞性害虫,是我国与泰国、越南、缅甸等国的主要水稻流行性病虫害。为了更好地保障水稻产量,建立跨境跨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尤为关键。基于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五将镇为例,详细探究水稻重大病虫害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构建;应用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14
  调查发现,由于遭受病虫害,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产量损失严重,仅仅因为稻飞虱便损失超过200万吨,占到全国一年水稻总产量的1.14%。由此可见,构建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对水稻种植重大病虫害防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1 构建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作用
  1.1 帮助工作人员研究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对于水稻种植来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为害严重的害虫,经过多年研究,相关学者已经证实这一类害虫的主要来源是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但是要想具体了解它们的来源地、迁飞路径以及影响力,则需要进一步详细探究。构建跨境跨区监测预警体系,能够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明确重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一步研究迁飞规律,在虫源地发现虫情后,可以对我国病虫害的发生提供预警。
  1.2 第一时间发现病虫害,提高早期预见性
  通常情况下,迁飞性病虫害会呈现出递次迁飞扩散的特点。在春季,从境外入侵到我国境内,重点侵袭我国的华南早稻,然后再逐渐入侵江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最远会到达北方,侵害北方水稻。在秋季,天气逐渐变凉,害虫会折回向南迁飞,直到冬季再飞回温暖的中南半岛。作为我国水稻虫害迁出地的中南半岛,同时也是虫源地,对于我国江南及华南地区水稻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其害虫发生数量对迁入区域的虫害发生影响程度有着十分显著的指示效果,如果能够提前掌握好虫源地情况,并对其迁飞路线进行监测和预警,便能研究出其迁飞途径与迁出、迁入区之间的关系,再结合当时大气环流、气候等因素,综合提升我国迁入区对其的预防。由此可见,构建跨境跨区监测预警体系显著提高了我国对迁飞性害虫发生的早期预见性,并为后期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可靠依据。
  1.3 提升相关机构对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及防治能力
  構建跨境跨区监测预警体系对迁飞性害虫的迁飞路径、规律等进行监测,并通过相关国家间的交流合作,能够精准掌握虫源地的虫害基数、抗性情况等,以便于结合当时当地的大气环流、气候等情况对虫害发生趋势进行预判,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如虫情宣传、防治技术培训等,并提前进行防治物资储存,为后期开展防治工作打好基础。除此之外,相关机构与部门还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他地区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及防治方案评估,完成精准监测,准确掌握害虫基数、种类、迁飞时间以及路径等信息,全面提升防治工作的时效性与有效性,最大程度保障水稻种植的产量及质量[2]。
  2 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构建
  2.1 架构体系
  我国最早开始着手构建农作物病虫测报体系时间是在20世纪50年代,截至2018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全面建立起病虫监测预警植保机构,其主要架构体系如下。
  国家建立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设立全国性测报区域站1 0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植物保护站(病虫测报科),设立省级测报区域站20~50个;市(地区、州、盟)建立植物保护站与农技中心;县(市、区)建立农技中心、植保站,设计观测站点5~10个;在乡镇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构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或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作为病虫测报点。
  2.2 对监测站点进行合理布局
  就水稻病虫害监测防控来说,在对监测站点进行布局的时候,要按照水稻的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区域划分,对迁飞性害虫的虫源地、迁飞路径、途径区域、重发为害区等信息进行精准掌握。截至2019年,我国一共设立了水稻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站453个,监测的虫害主要包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等,监测的病害类型主要包括稻瘟病、稻纹枯病、水稻病毒病等,通过合理布局并根据时间、季节、气候变化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监测,大大提升了我国水稻的种植产量及质量。
  2.3 明确监测任务
  根据站点的所在位置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对象设定,并严格规定每日监测时间点、频率、内容、方法以及记录内容等,确保各个站点调查与收集的信息具有统一标准,同时也便于后期进行汇总分析。例如在监测稻飞虱的时候,设立了超过300个监测站,全部按照统一的模式将监测内容进行记录,之后汇总成“稻飞虱监测报表”。除了有针对具体病虫害进行分析的报表之外,还可以同步设立水稻相关报表,如“水稻种植情况基本信息表”“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情况汇总表”“水稻来年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表”等[3]。
  2.4 加强联合监测力度
  为了更好地实现联合监测,各级植保相关机构与部门可以根据每日监测数据与历年同期病虫害发生规律,尤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如虫害数量明显增加、发生时间大幅度提前等,及时发布预警,以便设计省份能够提前做好应对举措。及时准确地掌握当地病虫害发生动态并第一时间发布预警,最大程度减少农药用量,增强病虫害防控效果。
  3 跨境跨区域监测预警体系的应用
  按照上级业务部门部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昭平县五将镇河井村水田实施水稻地力定点监测,面积为867 m2。监测面积核心区及监测点周边均种植水稻,周边面积约为4.67 hm2。耕地定点监测连续5年,2020年是第4年,在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采集土壤进行分析,采集土壤方式以梅花式随机采取,取15点共1 kg耕作层土壤,了解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为土壤及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了解农户的耕作方式及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一系列农事活动[4]。   3.1 核心区(水稻栽培)
  早造:水稻种植品种为和两优1号,3月15日播种。每667 m2用种量1.5 kg,每667 m2用561孔秧盘46张,壮秧剂0.5 kg,用塑料薄膜覆盖防寒保暖,确保秧苗质量。4月10日移栽,移栽方式为插、抛结合,46张秧苗全用完。7月25日收割,全生育期130 d,总产量527 kg,折合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40 kg。关于水肥管理,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1)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然后干湿交替管理,禾苗长势良好;2)4月10日每667 m2施复合肥(15∶15∶15)20 kg作基肥,4月17日每667 m2施复合肥(15∶15∶15)20 kg+氯化钾6 kg+尿素4 kg作基肥。5月5日每667 m2施用美国钾宝7.5 kg。关于病虫害的防治时期及用药情况,因气候条件,早造病虫害特别严重,对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在秧苗期施入三环唑(75%)、井岗霉素,于4月21日施入吡虫啉,5月5日施入喜逢春、吡虫啉、氯氰毒死蜱,5月28日施入氯氰毒死蜱、吡虫啉、粉锈净,6月7日施入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春雷霉素、井岗霉素,7月10日施入高效氯氰菊酯、喜逢春、吡虫啉、井岗霉素。因病虫害防治及时,用肥配比合理,产量没有出现大幅减少情况,生长良好[5]。
  晚造:水稻种植品种为野香优2号,每667 m2用量1.5 kg,
  播种于7月10日,每667 m2用561孔抛秧盘46张,于8月1日移栽采用插、抛结合46张全用,11月5日完成收割,生育期115 d,总产量650 kg,折合平均每667 m2產量500 kg。关于水肥管理,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1)深水回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干湿交替管理。2)于8月1日每667 m2施用复合肥(15∶15∶15)
  25 kg,8月6日每667 m2施用美国钾宝10 kg+氯化钾
  3 kg,8月28日施用尿素5 kg,美国钾宝5 kg。病虫害防治及用药情况:8月15日用氯氰毒死蜱、吡虫啉、粉锈净,
  8月30日用灭多威、高效氯氰菊酯、咪鲜三环唑、井岗霉素,9月18日用真功夫、氯氰毒死蜱、粉锈净,10月15日用阿维菌素、粉锈净、吡虫啉,10月25日用吡虫啉、井岗霉素,共用药5次。晚造产量比较理想,水肥管理好,病虫害防治及时。
  总的来说,从2020年水稻生长情况来看,要想提高水稻产量,需重点注意以下3项:1)要选好水稻品种;2)科学用肥(氮、磷、钾合理配合施用);3)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
  3.2 监测点周边水稻生长情况
  监测点周边早晚两造均种植水稻。水稻品种多样,但早造种植按常规一般种植中、晚熟品种。按当地习惯的栽培管理方法进行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早稻平均每667 m2产量达366 kg;晚造种植的大多为中熟品种,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均采用本地常规性管理,晚稻平均每667 m2产量达432 kg。
  参考文献:
  [1] 刘万才,陆明红,黄冲,等.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动态及预测预报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01):20-26.
  [2] 陆明红,刘万才,程映国,等.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42):84-87.
  [3] 刘万才,刘振东,黄冲,等.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植物保护,2016,42(05):1-9.
  [4] 刘宇,刘万才,韩梅.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02):33-35.
  [5] 刘万才,陆明红,翟保平,等.越南水稻生产及其迁飞性害虫发生情况[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0):91-95.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菠萝与其他水果不同,其产量和质量无法同时得到保障,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气候变化有着很大的关联,同时果农在菠萝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方面存在误区。基于此,阐述当前我国菠萝栽培过程中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相关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关键词 菠萝;栽培技術;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8.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07  随着我国经济
摘 要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是在经典遗传学时代即被发现的尤为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其主要表现为雄配子异常,花粉败育,但是雌配子可以正常发育。细胞质雄性不育不仅为植物生殖发育、核质互作、线粒体基因组等方面提供了基础生物科学研究系统,也在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展现出了重大的经济价值。大量研究表明,多数CMS基因是线粒体嵌合基因,而线粒体DNA分子不
摘 要 马铃薯是重庆市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各种病害逐年加重,严重制约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主要分析了重庆马铃薯生产中发生严重的晚疫病、早疫病、青枯病和病毒病4种病害的为害特征及防治措施,以期对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马铃薯;病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17  马
摘 要 大扁杏种植是推动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实现脱贫致富的首选树种。基于此,结合大扁杏栽培种植经验,对大扁杏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介绍。  关键词 大扁杏;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66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12  1 大扁杏栽植技术要点  大扁杏栽植前,需要先建立园地并选择好苗木,做好充分的栽植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及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无公害蔬菜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因此,基于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展开分析,探究新型植保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植保技术;绿色种植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16  农作物种植生产工作开展期间,受病虫害
摘 要 野香优莉丝是由广西绿海种业有限公司用野香A×R莉丝选育而成的优质杂交稻新品种。2019—2020年,分别在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多个示范点进行种植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的良好特性。基于此,对野香优莉丝在平乐县的示范推广进行总结,探索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优质稻;野香优莉丝;示范;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
摘 要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生长中常见的一种病害,对松树的生长和存活会造成严重的威胁。松材线虫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对松树造成无法预估的影响。基于此,结合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松材线虫病的分布,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为害,并提出防治对策。  关键词 松材线虫病;防治对策;浙江省青山湖街道  中图分类号:S763.1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
摘 要 为实现玉米增产增收的目标,可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采用高产种植技术,并对影响玉米产量的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基于此,分析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要点,论述了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09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隶属于河池市,地处红水河中游,幅员面
摘 要 小麦条锈病是所有小麦病害中为害性极强的病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各地必须要加强对小麦种植的监测,降低小麦条锈病的为害。基于此,分析小麦条锈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特征,并提出小麦条锈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成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21.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