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龄人口中的年龄误报现象分析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3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年龄误报在人口调查中是经常出现的一种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中,其表现程度也往往大不相同。综观历年人口普查、抽样调查或其它有关人口统计资料,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新疆人口统计资料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是相当大的;高龄人口中的年龄数据误差更大。本文拟从有关人口统计资料入手,结合在“新疆百岁老人调查”过程中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对新疆高龄人口中的年龄误报现象略作分析。
其他文献
<正> 人口和耕地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重要因素,两者都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在发展中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我国人口数量从50年代就开始持续增长,而耕地面积却在逐渐下降。人口与耕地发展的这种反向变化,以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发展速度做成的曲线表示,则呈明显的“剪刀差”状,我们称为人口与耕地资源的“剪刀差”模式。这里的“剪刀差”概念是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耕地数量的发展越来越慢,以致绝对数量迅速减少的现象。所以,它有别于政治经济学中剪刀差的概念。这种“剪刀差”模式及其产生的生态
<正> 人口老化问题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思维观念等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问题。人口老化的社会效应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方面。
<正> 一 众所周知,如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保护耕地,发展粮食生产,保持生态平衡,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分析这个问题的现状,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本文联系黔东南实际,作一些尝试性探讨。
<正> 始于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的江苏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异军突起,至今已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根据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1989年全省乡镇工业总产值已达1004.83亿元,分别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33.17%及51.11%。去年,乡镇企业交纳国家的税金已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7.56%。乡镇企业的发展加速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至1989年末,全省共有乡镇企业11.98万
<正> 实行人口目标管理,是近年来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意在强化国家指令性人口计划的严肃性,做到目标清楚、职责明确、奖罚分明,从而促进工作,达到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目的。由于此项工作相对说来尚属新生事物,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认真研究和总结几年来在人口目标管理中的成败得失,不断的完善和丰富这一管理形式,使之发挥更大的实效无疑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拟就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正> 盐城市城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下,从去年初开始,在计划生育生二孩这个群众最关心,反响最强烈的“热点”问题上,实行“两公开一监督”的办事制度,着重
<正> 一、引 言 与80年代初特别是与1984年相比,近年来全国与大多数省、市、自治区的人口出生率出现明显回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国1987年出生率比1984年增加20%,有26个省、市、自治区1987年出生率比1984年增加幅度超过10%。 许多同志对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回升的成因作了十分有益的探讨。大家都认为这是由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婚龄提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计划生育控制机制的削弱以及部分
<正> 1990年12月16日至26日,中国人口学培训中心邀请荷兰综合人口学研究所F·J·Willkens教授来我校举办“多区域人口预测理论及计算机软件应用”培训班。培训期
<正> 1988年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共调查了215万多人,其中重点调查对象为15—57岁的已婚妇女467,162人,全国抽样比为1.982‰。这次调查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已婚妇女的怀孕史、生育史,节育史以及婚姻、哺乳、计划生育等67个项目。为了分析利用这次调查资料,研究改革开放形势下我国妇女生育节育状况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为人口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有必要对这次调查资料进行质量检验。
<正> 对于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人们普遍地从技术领域中寻找,然后再提出一些技术性的解决方案,但事实证明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试图寻找生态危机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解决危机的某些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