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PN11基因突变的综合征型耳聋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分析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3个PTPN11基因突变的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进行分析,了解其分子生物学病因。

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就诊的3个耳聋家系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颞骨CT检查,之后取先证者外周血DNA进行耳聋基因高通量测序,并针对变异位点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制定的变异解读标准对变异的致病性进行评估。

结果

3个家系中先证者均有耳聋表型。家系1先证者合并多痣,特殊面容,生长迟缓,鸡胸,皮肤弹性异常,隐睾等表现;家系2先证者合并特殊面容,生长迟缓及心脏异常;家系3先证者合并生长迟缓和心电图异常。对3个家系进行基因检测,发现PTPN11基因3个杂合突变:c.1391G>C(p.Gly464Ala)、c.1510A>G(p.Met504Val)和c.1502G>A(p.Arg501Lys)。3个位点均为错义突变,且突变位点在多个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综合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测结果,先证者1诊断为多痣Noonan综合征,先证者2、3诊断为Noonan综合征。

结论

PTPN11基因的错义突变可能是3个耳聋家系的致病原因,该研究丰富了中国人群PTPN11基因临床表型和突变谱。

其他文献
肺癌(LC)的发病率近些年逐渐上升,与间质性肺疾病(ILD)尤其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是肺恶性肿瘤以及肺间质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因素之一,近年来,关于抗氧化剂应用于LC-ILD患者的疗效一直倍受学界关注,本文对氧化应激在肺癌和肺间质病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汇总,探讨抗氧化剂应用于LC-ILD治疗的潜在价值及可能的矛盾性,以期探索该类患者的治疗方案,并为后续研究方向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期刊
肾细胞癌支气管内转移临床上相对少见,我科确诊肾细胞癌支气管转移1例,影像学以指套征为主要表现。该患者中年男性,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胸部CT示右上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内高密度影,呈指套征。气管镜示右肺上叶前段开口干酪样坏死物质填充,反复经局部冷冻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持续存在右上肺指套征。后患者咳出烂肉样组织,病理提示转移性癌,来源于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期刊
急性肺栓塞(APE)发病率逐年上升,但缺乏临床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一旦确诊APE,对患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并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几种APE危险分层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与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思路。
期刊
我国轻度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众多,疾病负担重,临床上存在诊断率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和自我管理不够等问题。过度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会增加哮喘急性发作和死亡的风险,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就轻度哮喘的临床诊疗现状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轻度哮喘的重视,积极采取规范化的诊治方案,降低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刊
背景与目的为明确COVID-19感染是否影响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比较了因COVID-19住院的患者中合并ILD和基线无ILD患者的转归(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合并症方面匹配)的差异。方法在欧洲多国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3月1日至5月1日期间收住院的COVID-19患者:合并ILD的COVID-19患者(ILD-COVID-19)来自三级ILD诊疗中心和二级医院,非ILD患者来自国际严重急性呼吸道和新兴感染联合会(ISARIC4C)。主要研究终点是生存与否;次要终点比较特发性
期刊
本文回顾梳理了近年来前庭康复各项新兴技术,重点对人工前庭植入、直流电/电噪声前庭刺激、感觉增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述评,并对前庭康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建议与思考。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autorotationtest,VAT)在单侧前庭功能低下(unilateralvestibularhypofunction,UVH)患者前庭康复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UVH且行前庭康复治疗的48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龄46.9岁;梅尼埃病25例,突发性聋伴眩晕13例、前庭神经炎10例;病程5d~10年。全部患者均进行4~6周个体化前庭外周康复训
目的探索前庭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接受前庭康复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康复前后完成一系列前庭功能检查和精神心理状态量表评估。共17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2例,女性99例;年龄10~89岁,中位年龄55岁。主要结局指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眩晕/头晕和不稳感的严重程度,次要结局指标采用前庭活动与参与量表(VestibularActivitiesandParticipationmeasure
目的探讨前庭康复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在前庭康复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线下门诊确诊且需要进行前庭康复治疗的成年前庭疾病患者,根据其症状、诊断及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基线评估,制定前庭康复方案。患者下载并安装前庭康复移动互联网远程指导平台app,注册并上传病历资料,平台根据临床医师为患者制定的前庭康复方案推送相应的锻炼指导视频,指导患者居家完成4周的前庭康复锻炼。康复锻炼前后平台对患者进行眩晕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平衡信心量表(Activities-spec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