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准确的数学直觉、坚持不懈的思维习惯,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反思发问。
  关键词: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26-1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不得要领,只会“生搬硬套”,流于“理性追问”,习于“被动接受”,疏于“发现探索”。而这样的学习往往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现在修订版的标准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放到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可见“发现”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
  数学问题提出的背后是数学的实际应用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时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经常运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自然会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会对周遭的一切用数学的眼光去扫视一遍,去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这样的氛围下,许多数学问题会应运而生,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会凸显,历史上许多故事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具备敏锐的数学眼光,才会发展数学科学。像著名的“七桥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都是如此。
  一线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眼光的培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1.写数学日志;2.编数学游戏;3.创设启发性情境等。比如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可以创设一个生活中情境,要求学生向家长介绍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学生在情境引导下发现要准确描述一个具体位置,需要把握列和行两个要素。而后,再加以引导如何表达得更科学、更简略。这样让孩子在具体问题中去发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益处,去体会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就会因发现而探索,因探索而深刻,因深刻而自然。
  二、培养学生准确的数学直觉
  直觉是个神奇的东西,学生要想具备准确的数学直觉需要多思考、多经历、多发问、多交流,教师在各种教学环境中应当给学生充分提供这样的“发现”机会:导入新课时学生可以随时发现问题,大家共同协商解决;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随时质疑、猜想,然后加以讨论交流;解题过程中学生可以比较评价,辨析乃至辩论;课后反思中学生可以随时“秋后算账”,推翻之前的观点。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磨练,不断积累,才能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直觉,一句话,修行深了,道行自然就足了。比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教者要求学生分男女生分别闭上眼晴,其余学生观察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几个正方形的大小,这时男生观察到的长方形有6个正方形大小,女生观察到的长方形有8个正方形大小,师问:男生观察到的长方形大还是女生观察到的长方形大?这时只有少数学生斩钉截铁:女生看到的大,其余不少同学陷入思考,尽管这时候许多同学未必清楚其中的奥妙,但是一种数学直觉让学生察觉到这其中可能“有事儿”。果然不久后,窃窃私语多了起来,“豁然开朗”的表情多了起来,高举的小手多了起来……
  三、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思维习惯
  真理往往在反复探求中越辩越清,有时坚持的好习惯会让矛盾凸显,利于“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武断地判断学生的想法,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来辨析,交流,从而在少数人的“坚持”中发现真理,体验成功。比如在教学“假分数与带分数”这一内容时,遇到这样一题“用4、5、6、7组成一个带分数,你能组成多少个?最大的是多少、最小的是多少?”许多同学理解为用其中的3个数来组成一个带分数,比如456这样的分数,教师也认可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不少孩子开始列举这样的带分数,并找到其中最大的带分数是756,最小的是457,这时候有孩子提出不同意见:应该用四个数来组成带分数。其余孩子反驳:3个数不也可以组成带分数吗?教师此时意识到刚才的大意,但是并没有立刻纠正刚才的问题,而是借机组织了两边的大辩论,让双方“以理服人”。在双方唇枪舌剑的时候甚至出现了第三派:用3个数4个数都行。这下真热闹,教师是来断个家务事呢,还是期待孩子们的精彩呢?显然后者更合适,双方不停地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力证本方观点的正确。在坚持4个数的一面找到“用7和6组成带分数中的整数76才能使带分数最大”后,3个数的一方还想挽回,“那最小的怎么办呢?整数部分也用两位数?”而发问之后,两边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短暂的安静后,真理被“发现”:整数部分用4,真分数部分分母用76,分子用5。多么精彩的“发现”过程。多么深刻的“教学成果”,正是部分学生的坚持,教师的“放纵”造就这样的精彩“发现”,正是这样的发现会让学生对此历久不忘,并影响今后的思维方式。
  四、培养学生大胆地反思发问
  知道了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知道有什么用,只有在学习后有这样的大胆发问,深刻反思才能让更多的“发现”被发现。
  中国的数学教学需要让孩子们有发现的眼光,发现的动力,发现的能力和发现的追求,发现是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孩子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让数学学习中的“发现”先行。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能力是人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先生教会孩子自主读书”,阅读应该从儿童开始。由于幼儿不认识汉字,幼儿园的早期阅读与中小学学生的阅读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我们对早期阅读过程中环境创设和多元阅读形式进行研究,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有效的形式和方法,激发幼儿良好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快乐,养成阅读习惯,培植阅读品质。  关键词:阅读环境创设;多元阅读形式;集体阅读;自主阅读;亲子阅读  中图分
摘 要:本文运用古代“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名句简要说明诵读诗句的作用,明确读诗、学诗、欣赏诗的重要性,体味古诗句的语言美,同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者的意境情趣,积淀学生在古诗文诵读中的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积淀;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5-078-1   
摘 要:学生畏惧“动态网页制作”的学习,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剖析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指导、激励、帮助学生系统地构建动态网页知识。  关键词:有效;动态网页;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2-044-1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第五章的内容,突出动态网页的“动”?我主要从以
摘要: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把握好意境的美,借助多媒体将学生带入诗词的艺术境界之中,就可以帮助学生从诗句的表层进入作品的“灵魂”,并由此获得美感。  关键词:古诗词;引领学生;感悟美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79-1一、反复吟诵,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诗歌诵读,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朗读,更不能以背诵代替诵读。新课程标准中对背诵的要求是通过对诗
摘 要: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即创设趣味情境、鼓励质疑问难、营造讨论氛围、加强实践活动、组织自主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创新;焕发活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3-082-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基础教育
摘 要:在当前教育的新形势下,教育受关注的程度日益增强。社会对学校的关注度、需求度、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所以,校长在学校主动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要扮演适当的角色,才能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学校管理者。  关键词:角色;道德的模范者;杰出的领导者;方向的领跑者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
摘 要:高三政治复习要突出能力中心,围绕学法主题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加强解题指导、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夯实学习习惯,提高高考复习实效。  关键词: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加强解题方法的探索;关注热点问题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5 -02     高三政治复习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多地让学生去感悟知识、感悟
摘 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典籍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精妙的语句,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在不断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同时,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共鸣,引导他们爱诗、读诗,在古诗词的海洋中咀嚼其意,陶冶性情。  关键词:意境美;音韵美;吟唱美;画面美;想象美  中图分类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种不良倾向,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学生作文的真正价值和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作文课堂教学不仅要紧跟高考,而且更应打开一扇窗,引入社会、时代的“凉爽的风”,让学生自由呼吸,为他们的生命添彩。  关键词:写作;教学;现状;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90-1      新课程标准为我
摘要:本文探讨了自主学习要推开探幽、追溯、览胜“三重门”,即找到自主学习的基点,师资培养,让教师指导有法;立足自主学习的原点,三会实践,让学生乐在其中;发现自主学习的生长点,家校携手,让自主展翅高飞。  关键词:自主学习;基点;原点;生长点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36-2  一、探幽——自主学习的基点:师资培养,让老师指导有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