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不应该给孩子贴标签,但很多家长不知不觉就会给孩子贴标签,例如,“他就是不爱吃饭” “他就是不爱吃肉” “他胆子小” “他脾气大” “他注意力不集中”……
   还有这些似曾相识的评价:孩子爱笑就是性格乐观;孩子爱哭就是多愁善感;孩子爱生气就是暴躁易怒;孩子害怕就是胆小怕事。看似简单的话语,其实对孩子而言伤害是很大的。有的家长就会说:“这就算贴标签吗?贴标签真有这么严重吗?那我该怎样描述孩子呢?”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
   我们一直强调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家长们却喜欢给孩子的情绪贴上价值判断的标签。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的危害在于:一个人,尤其是情绪管理能力还没有养成的孩子,一旦被贴上负面的、不好的标签,不仅不会改变孩子在父母眼中的那些“不良行为”,反而会更容易加入“负面”群体,更容易在“不良行为”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比如,孩子只是正常表达了伤心的情绪,你非要说、反复说他是“爱哭鬼”“胆小鬼”,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胆小爱哭,等到他长大了,遇到事情他可能会动不动就哭个鼻子。
   “贴标签”容易忽略孩子的发展
   2岁左右的孩子正好进入“可怕的两岁”阶段,孩子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自己的想法会更坚持,当家长没有滿足他们要求的时候,会通过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来反抗。这时候孩子最容易被贴上“脾气大” “喜怒无常” “固执” “动不动就哭”的标签。往往家长就会说:“这孩子倔得很,长大后可怎么办啊。”对孩子这一阶段的情绪要么采用说教的方式,要么采用打骂的方式。但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发展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阶段孩子还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如果家长给孩子贴了一个“脾气大”的标签,往往会希望通过严厉的管教来让孩子听话,这样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行为问题,影响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没机会提高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孩子的任何行为或情绪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应该给孩子某一阶段的行为或情绪“贴标签”,这样百害而无一利。
   人是这样复杂的、多面的、会受到外部情境影响的,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是如此,一个简单、扁平、僵化的标签,往往不符合孩子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知不觉就给孩子贴上了一个负性的标签,然后因为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而让孩子的行为越来越符合这个标签,这一定不是你想要达到的效果。
   可以给孩子贴好标签吗
   刚刚谈到说不要给孩子的情绪贴负性标签,那可以贴好标签吗?给孩子贴好标签会不会让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好呢?前提是你需要像你期望孩子拥有的特质那样对待孩子,他们可能就会培养出这样的品质。例如,你希望孩子是有自理能力的,你就这样对待他,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动手,留意他们,做得好的时候及时给予反馈和肯定,孩子自理能力肯定越来越强。如果相反,认为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觉得他们很多事情做不好,索性自己代劳,总是像对待宝宝一样问他们要不要加减衣服、要不要喝水,这样孩子自理能力能好吗?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不敢滑高的滑滑梯,旁边家长说:“你最勇敢了,你肯定能行!”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家长说:“你最大方了,给小弟弟玩一下!”孩子不想吃饭,家长说:“你最乖了,来,张口!”这样的鼓励方式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明白家长只是想用这样的标签来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理会。
   家长该如何做
   给人贴标签几乎是人的本能,这是我们的大脑为了更高效地工作找的一个偷懒的好法子,当然,这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失误。我们要做的是,留意和反思自己的贴标签行为。
   不要轻易贴标签。当你发现自己在给孩子贴负性标签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可能。比如,孩子回家说:“我不想上学”,家长不要急着给孩子贴“不爱学习”的标签,开始苦口婆心地教育他学习多重要,而应先关注一下他的情绪,想一想是不是他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什么事情。先让孩子倾诉自己的情绪,家长好好地倾听,找到孩子这个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再来跟孩子讨论如何解决。
   描述而不是评价。孩子哭闹发脾气,不要给孩子贴上“脾气大” “不讲道理”的标签,可以把孩子为什么哭闹的事件给孩子描述出来。比如,“刚刚你想按电梯,可是妈妈给你按了,你很生气对吗?”这样的描述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产生情绪的原因,也能知道自己当下是什么样的情绪,能够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
   使用中性的词描述孩子。孩子害怕看上去有危险的东西,不要评价他胆小,可以形容他是“谨慎”。谨慎也是描述孩子的特质,但这是一个中性的词,这意味着孩子很注意安全,也意味着孩子在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时会容易退缩。这样的描述有利于你更加中肯地看待孩子,这样的词也不会让孩子有羞耻感。
   像你期望孩子拥有的特质那样对待孩子,而不是给孩子贴一个你期待的标签。
   所谓标签,就是把孩子固化成一个刻板的印象,无形中给他们的人生设了限,但偏偏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对孩子的评价重复强化,就会形成固有标签,甚至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一辈子。最好的方法是撕下一切标签,学会就事论事。孩子今天做得好,表扬他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具体的进步;做得不好,指出他可能存在的问题。面对孩子的负性情绪,多找找情绪背后的原因,不评价、不贴标签是对孩子最好的尊重。
其他文献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普通的纸巾一碰到水就会立马变湿。但大家知道,怎么样才能让普通的纸巾即使到水里都不会湿掉吗?  本期,小实验学科学就来带大家一起动手试试,看看这究竟是为什么吧!  【原理揭秘】   入水后,紙巾没有变湿的原因则是:杯子中的纸巾,虽然处于水面以下,但是由于杯子中除了有纸巾,还有大量的空气。当我们把杯子垂直地倒扣到水中时,杯子里的空气无法漏出去,这些空气就会将水和纸巾隔开,排挤
对成人而言,宝宝的行为模式很“古怪”,很难理解;然而我们必须去“理解”并采取正确的对待方式,才能促进宝宝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避免耽误和伤害。   都说孩子的世界我们不懂,最近收到不少妈咪的信息,都在訴说自家宝贝的一些“怪异行为”,要搞定宝贝这些怪异行为,首先我们就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然后见招拆招!   宝宝怪异行为之一:特别喜欢跟别人亲热   2岁的思思只要一见到邻居家5岁的男孩儿就非要上去亲人家
我一直很想让自己成为一个阳光的妈妈,可是事实上很多时候我和孩子都处在一种僵持或剑拔弩张的状态。今天听了家庭教育的课程后,我做了一个深入的思考,我发现原来我七年来的家庭教育存在着种种问题。  曾有朋友在跟我聊到要把孩子从全封闭的学校接回来重新亲自陪伴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自己都管不好的孩子,还试图完全交给老师、交给学校,真的是可笑而不切实际的做法。”我特别认同这个说法,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所
在这个一秒入冬的时节,再问你有没有吃秋天的第一颗栗子,着实有点对不起这个气温。所以,冬天的第一颗栗子,你吃过了吗?  我吃过了。傍晚,提着一袋热腾腾的板栗,取出一颗,轻轻巧巧地一剥即开,露出又香又软的栗子仁儿,扔进嘴里,香和甜一样变成了一种味觉,快乐变成了扭蛋机里的扭蛋,投进一颗栗子,就放出一份快乐。   栗子家族栗很多  不拉仇恨了,正经瞅瞅这手里的糖炒板栗,圆溜溜,个头小小的,怎么和小时候家里
妈妈来信:有个小问题想请教下,孩子现在四岁,男孩,总是爱说跟家长相反的话。比如你告诉他“这个奶过期了,不能喝了”,他会说:“为什么不能喝?”和他解释说“过期了喝了会拉肚子”,他会说:“我要拉肚子。”如果你说“那你喝吧,喝完拉肚子带你去看医生就好了”,他就会开始哭。   类似的事情天天都在发生,虽然我不认为他无理取闹,但是天天解释、天天要这样哭还是感到很烦。   再举一个例子,他爱喝的奶没有了,他会
白血病是全球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出生至14岁的人群中,白血病大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3%。发展中国家儿童白血病发生率通常较低,但是在巴西,儿童白血病的发生率与发达国家相似(男孩发生率为4.1/10万,女孩为3.6/10万)。
期刊
到底是从哪一刻起,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成了父母?我们真的做好成为父母的准备了吗?   到底是从哪一刻起,我悄悄长大?当摸到头上那块小伤疤时,我心里有了答案……   没长大的人有了娃   我和老公刘洋经历了从校服到婚纱的恋爱,22岁领了证,结婚后还像一对长不大的孩子。   婚后不久,我们回老家过“五一”。刚到家我就出现发烧、咳嗽、嗜睡的症状,让刘洋帮我去买点感冒药,婆婆却坚持找来老中医给我把脉。一番望
英国卫生部最近发布一项报告,评价2000年发布的关于冠心病全国服务框架(NSF)的进展。此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下降了35%,报告表明一些改善归功于影响人们健康风险的行为变化,比如吸烟人数的减少。还强调了冠心病NSF在一些健康服务领域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包括改善急救、减少等待时间及确保病人正确用药,如使用他汀类药物对降低死亡率起的作用。由冠心病等病症所致贫困地区的每10万人的过量死亡人数在此期
期刊
诗人于戈曾说:“你什么都可以给孩子,唯独对生活的经历,喜怒哀乐、成功挫折,你无法给孩子。”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让孩子学会做自己该做的事,经历自己該经历的风风雨雨。   什么样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容易成功?   斯坦福大学前新生院长Julie Lythcott-Haims在TED演讲时,分享了人类史上为时最长的一项纵向研究——来自哈佛大学的“格兰特研究”。实验得出:从小让孩子多做家务类的琐事,孩子
社交能力越来越重要,可让父母抓狂的是,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非常退缩,一到人前就不爱说话,总是躲在一边自己玩耍,这该怎么办呢?  从满足个体情感发展需要的角度来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十分重要。   用生日派对给孩子营造社交情境   想要社交,一个人便需要调动自己的很多认知和情感,才能顺利吸引、融入和保持一段社会关系。   在孩子可以参与的社交中,生日聚会是很受孩子欢迎的社交情境:五颜六色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