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深化的实践状况:基于政府与金融关系的考察

来源 :财经问题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来中国金融取得了巨大的量性发展,但并没有取得质性的深化,原因在哪里?本文从政府与金融的关系视角展开分析,认识中国金融发展是从一种制度剔除状态下由中央政府推动的制度创设,但这种创设只是政府涉取收益的计划手段的替代和扩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化”。这种状况决定,中国金融发展是原有制度框架下的量性扩张,是产权形式的变化,但并不是产权内容的变革。这是中国金融问题的“根”。
其他文献
基于节约交易费用视角,本文以2007-2012年274家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审计费用增长率和审计服务质量对审计师变更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审计费用增加率越高,重大资产重组企业变更审计师概率越高;审计服务质量越高,重大资产重组企业变更审计师概率越低。进一步考量企业产权性质对审计师变更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重组公司更倾向于维持现任审计师,而非国有重组公司更倾向于变更审计师。
在新常态背景下,准确判断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而提升其治理效率,实现地方经济的平稳高效持续运行,正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前瞻性问题。本文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及其治理展开全方位的探索性研究,以期达到防控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性风险的目标,避免地方政府“公司化”和地方经济推行“负债式增长战略”,并最终打破地方政府性债务恶性循环的困局。
随着更多的古村落、古镇成为当前旅游的热点,民营资本介入古村镇旅游开发趋势日渐明显,包括介入的领域越来越广,介入的方式越来越多,介入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引起的矛盾与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多。在实地考察与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民营资本介入古村镇旅游开发经历了民间自发介入、政府招商介入和专业经营介入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当前存在的社区矛盾、短期行为等问题表现突出。为此,需要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加强利益关系协调,优化利益分配机制,提高社区参与、完善政策法规,降低经营风险,从而确保民营资本能够合情、
股票市场参与主体的利益追求是股票市场演化的原动力,竞争压力引发股票市场参与主体的适应性学习,技术和制度的适应性创新是股票市场演化的主动力,参与主体之间的动态博弈实现对创新技术与制度的选择,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触发股票市场演化的结构-功能-效率的传动,五大机制逻辑展开,循环嵌套,共同维系股票市场的演化发展。改革发行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可为投资者提供价值投资选择对象;构建学习环境,加强投资者教育,可落实投资者角色功能;完善创新选择机制,促进技术与制度适应性变迁,可夯实股票市场演化的主动力。三者奠定中国股票
本文借鉴经济学意义上的"刘易斯拐点"理论,结合中国高等教育人口供需情况,构建了高等教育生源"刘易斯拐点"模型,并提出了高等教育即将出现生源"刘易斯拐点"的判断,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入学人口不再呈现完全弹性的无限供给状态,高校招生形势将出现根本性转变。在此基础上,运用指数平滑法的相关模型测算了未来中国高等学校的生源供需变化趋势,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应根据人口因素而相应转变。
我国即开型彩票发行中普遍存在着由承销商进行市场销售的委托-代理关系,受信息不对称影响,彩票发行机构与承销商之间便产生了委托-代理的道德风险。本文分别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中政府与承销商间一次博弈模型和重复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与承销商间相互依存行为的影响要素及作用机制,为我国彩票发行中承销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发达国家以“先污染后治理”的线性增长模式实现工业化的道路,这已经背离了当今的经济和资源条件。当前,环境污染日益成为抑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认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线性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并以辽宁为例分析了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作用,最后针对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建议。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必然使中国企业面临着世界经济的挑战,从而要求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CIS战略自身的文化性、活动性、可识别性,决定了它必然要为企业组织塑造形象所利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建立企业独特的风格,使企业CIS导入成为必然;加入WTO,与国际市场接轨,要求企业必须要进行CIS的基本运作。
我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政府职能在体制转轨中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1994年进行的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包括财税体制在内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宏观调控体制框架。但是,也应看到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主要侧重于收入体制和分税制的改革,在财政支出和预算管理制度方面尚未进行根本改革。本文针对界定地方政府事权及其财政资金供给范围的理论依据,财政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公共财政支出的目标模式选择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国货币市场的建设不能仅仅依赖一、二个子市场,而应该将货币市场建成一个子市场多元化的体系,各个子市场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统一体.只有这样,中央银行才能在货币上配套利用不同的信用工具实现货币市场的功能,贯彻货币政策的宗旨,体现货币政策的取向.本文将在研究货币市场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货币市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