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元认知策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IRREL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进行调节和反馈,对人思维活动进行探讨和研究,数学元认知有助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加强学生元认知能力训练,对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情境体验;自主探索;评价反思;发展思维
  元认知以认知为基础, 是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积极地反省认知加工过程,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数学元认知策略是应用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的“导航器”,在这种策略的指导下,即使学习中思维定势或受阻,也会及时校正思维方向,调整思维路径,形成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由此可见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元认知策略对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时进行自我评价、反思策略,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以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1.创设有效情境,形成体验策略。
  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或观察他人的演示比较难以理解甚至模糊不清。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发展与抽象思维转型的过程。
  2.渗透数学思想,形成思维策略。
  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局限性,学习数学时不能触类旁通,碰到没有见过的题目就会感到棘手或不知所措,而数学思想方法是通向知识迁移的光明大道,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整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的多样化。
  (1)引导学生例举、归纳类比。
  “经验是知识生长的肥沃土壤,在学生已有经验上自然生成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活知识。”因此我们数学老师的在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如何去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新的知识结构显得更为重要。
  3.引导自主探索,发展创造思维。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关注学生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课程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数学教学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观察、不断自我评价反思,弥补不足,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了技能,学会了方法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为学生元认知的发展准备好前提条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4.善用“错误”资源,形成评价反思。
  古人云: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以学生的真实错误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尝试错误”的活动,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对错误资源进行观察对比,相互评价、自我反思,进而发展学生思维过程的整合。
  (1)呈现学生错误资源,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在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基础上,对于学生列出14×12算式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试做。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出现了几种情况,同时一一进行展示:
  (1)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生1:14×12=14×2×6=168
  生2:14×12=14×3×4=168
  生3:14×12=2×7×12=168
  (2)转化成了乘法分配律形式(笔算的算理)
  生4:14×12=14×(10+2)=168
  生5:14×12=(10+4)×12=168
  (3)利用笔算方法(出现三种情況)
  14 14 14
  ×12 ×12 ×12
  28 28 28
  140 14 24
  168 42 268
  师:你认为那几种是对的,为什么?
  生:竖式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是错的,可以估一估:14×12估成10×12估小了也有120,如果估成20×12估大了也只有204,所以结果肯定在120到240之间,42和268肯定是错误的。
  ……
  学生在交流和反馈中不但达成了统一正确方法,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这样的学习就是自主的、课堂是高效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是知识获取多少的过程,而是学生对知识来源的思考,问题的质疑。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元认知策略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数学思维火花的迸发, 展开学生数学思维探究的翅膀,完善学生数学思维锤炼的过程,释放学生数学思维探索的空间,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中正真地被点燃。
其他文献
【摘 要】以Learning to deal with disagreements in college课外阅读为例,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外阅读教学公开课为例,比较两位老师的教学环节与设计意图,对观摩老师起到很好的指导示范作用,有助于他们吸取好的精华用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并且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和水平。  【关键词】高中英语;同课异构;课外阅读  一、引言  同课异构,就是同学科选取一个课题,由两个或以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当前的社会中,各种文化潮流,对于年轻人都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为了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老师也应该把握住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文化渗透,帮助学生建立恰当的学习思想,这样在以后的发展中,才能打下关键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渗透的途径展开探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
【摘 要】力学是高中物理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实践应用最为普遍的一个知识点,所以在解题中了解力学的解题思路十分必要。而为了锻炼学生的整体性思维,在解题时运用整体法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文章中主要围绕力学解题思路以及整体法在其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对于物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解题;解题思路;整体法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