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发现学习法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ming5201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小学科学《新课标》目标要求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现进行研究,通过实例评价发现学习法的教学应用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发现学习;应用效果
  一、小学科学课堂环境下实施发现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一)紧贴《新课标》的目标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宗旨,“能辨认一些周围的常见的动植物。能用感官对简单的生物在外形上进行观察并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观察结果。在有目的的观察的基础上,尝试用图画或文字进行描述”,教学设计的制订,应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让发现学习提高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二)发现学习的模式建构
  学生学习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布鲁纳强调学生通过发现学习法,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亲自“发现”原理或规律。发现学习过程,不仅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的“学”,还必须有教师的“教”,从情境中的问题出发,经过探究,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
  (三)实施发现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在教学前,笔者认为,需要针对教学环境作出教学设计。综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条件、学生综合素质等教学因素,笔者以任教年级小学四年级第二单元第四节《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1.观察油菜散播种子的方式(分组观察)
  (1)观察成熟的油菜果荚,外壳有什么特点?
  (2)轻捏油菜果荚,你发现了什么?
  油菜种子的结构特点:质量轻。油菜果荚的结构特点:干,而且有裂缝。
  (3)与凤仙花比较,推测:“你觉得油菜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
  2.其他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
  (1)苍耳种子的传播方式。回忆:在郊外游玩的时候裤脚会粘上什么?这些东西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葡萄的传播方式。第一步,学生观察发放的葡萄。第二步,推测传播的方式。第三步,讨论交流。
  (3)归纳类似的植物。
  3.观察随风飞行的蒲公英种子
  (1)使用工具(镊子、放大镜等)观察蒲公英,你有什么发现?
  (2)做出假设:蒲公英是怎样散播种子的?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4)还有那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散播方式和蒲公英是相似的?
  二、小学科学课堂环境下实施发现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究
  (一)学习过程
  (1)联想学习
  与联想学习相关联的学习过程包括:对来自外界的信息进行编码和存储,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例如:课堂教学伊始,让学生“回忆凤仙花种子传播的方式”,这能让学生回忆起与“种子散播”这一知识有关的信息,进而促使教师展开教学活动。
  2.规则学习
  规则学习进一步建立联系之间的联结,或者说建立规则。规则可以是普适性的,也可以是特定性的。例如,在学习中,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蒲公英飞行的距离,然后推论出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知识的转化过程。
  3.归纳推理学习
  归纳推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通过目前发现学习的材料中提取出特定的原理或规则,并且能将这些原理或规则应用在解决同类型问题上。例如,学生通过观察苍耳的外形,得出苍耳散播种子的方式,并从外形上归纳像苍耳的植物的特点,然后推理出同类型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
  (二)学习结果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学生在发现学习中,首先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由情境提出问题。新提出的问题,必须由学生在已有的命题网络中搜索和提取出知识作出假设,经过探索和验证后得出新的命题。
  2.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了解到“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还能够掌握“怎么做”的程序性知识。例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四种主要的種子散播方式后,如何利用观察或者分析得出其他植物的种子散播方式?程序性知识所包含的基本结构就是规则,而规则就是行为及其条件的组合。
  3.建构知识体系
  布鲁纳在《教学过程》一书中多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接受学科知识以外,还必须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发现学习法就是为围绕如何结构学科知识体系而创设的教学方法。文中案例《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是依据四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教材实施的教学设计,是课程标准里“生命世界”的内容,即体系中“生命繁殖”的一个方面。学生学习完本课后,既对生命的繁殖有了解,又促进他们掌握知识体系的结构。
  三、总结与评价
  (一)促使学生建立学科体系
  教师在设计教学和教学材料组织时,必须突出学科的基本结构,选择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参考目标,这才有利学生发现新知识,掌握学科结构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基本概念和原理,是一门学科的核心内容,更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发现学习法的使用,学生利用层层相接的内容,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二)重视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多数是靠父母和老师的奖励与惩罚等外部动机强化,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更多系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没有成就感可言,这样根本就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工作者,我们必须从学生的角色出发考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动机才是进行持续性的有效学习的最佳途径。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就是将儿童的内在动机放在首位,让儿童从自己的探索发现中获取知识,构建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冯克诚.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论著选读[M].人民武警出版社,2011.
  [3][瑞典]T·胡森.[德]T·N·波斯尔斯维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11.
  [4]刘德华.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陈宇卿,徐承博,戈一萍.为了学习者的学而教——小学学科学习的实践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课堂是指追求学生的发展和创造过程的互动教学,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展示,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毋庸置疑,构建有效互动,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科学课堂;互动合作;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教师利用教学过程的规律性,成功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那么怎样加强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笔者通过长期观察、教学实践,就初中科学课堂互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我们提出的衡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是否合理的标准是:①是否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②在教学中是否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③是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④是否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即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创造性的关系;⑤是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
摘 要: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发挥学生学习新知能动作用,善用有效手段,激发和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讨论辨析能力”。探究未知现象和规律是学生内在能动性的重要体现。本文作者结合新课标要求,对探讨式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讨式教学;能动特性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活动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而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碰撞、能力提升
摘 要:伴随着我国初中教学课程的改革深化,高效这两个字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来讲,一个高效率的课堂能够为学生减轻很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高了,课后的工作量就会减少,就能够花更短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对知识的识记。因此,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是非常明智的。本文将就该如何建立一个高效的课堂这个问题,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效率;兴趣;时政时事;生活
摘 要:在教学中树立开放意识,从问题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努力创设开放式的人文情景,建立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中。在教学中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模仿、情绪感染、合作竞争、角色互换等交往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师生自我的充分发展,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培养?这是从教者共同关心、共同探讨的话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以期与同行们交流切磋教艺。  一、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中讲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这就说明了要想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必须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而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确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过去,教师在学生的心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新型的教学观念表明,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认知以及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模式往往让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今天,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要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探索,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要让课堂变得活跃生动,以此来提升教育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为此,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既是重点,更是难点。命题作文,是小学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小学命题作文教学,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对命题作文教学要有比较辩证的认识  命题作文有两层意思:一是文章题目是他人出的,对这种命题作文,首先必须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