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剂在微小淋巴结检出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N0 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剂对微小淋巴结的检出价值.方法 术前影像学检查证实cN0 期胃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辅助D2胃癌根治术;观察组术式同对照组,术中于肿瘤边缘注射纳米炭混悬液示踪淋巴结,并清扫所有染色淋巴结.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微小淋巴结清扫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转移微小淋巴结数目;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57.73±11.61)min]、术中出血量[(138.23±12.64)mL]、术后排气时间[(3.33±0.83)d]、术后住院时间[(11.03±0.97)d]与对照组[(161.33±9.76)min、(137.10±9.96)mL、(3.28±0.82)d、(11.13±0.9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清扫1 464枚淋巴结,其中微小淋巴结189枚;对照组共清扫1 119枚淋巴结,其中微小淋巴结75枚.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36.60±3.14)枚]、微小淋巴结清扫数目[(4.75±0.87)枚]、转移微小淋巴结数目[0(0,1)枚]均多于对照组[(27.98±3.45)、(1.88±0.94)、0(0,0)枚](P<0.05),微小淋巴结转移率(25.0%)高于对照组(7.5%)(P<0.05),淋巴结转移数目[0(0,5.75)枚]、淋巴结转移率(30.0%)与对照组[0(0,3.75)枚、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2.5%、5.0%、2.5%)与对照组(2.5%、5.0%、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0期胃癌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示踪剂可提高淋巴结尤其是微小淋巴结检出率,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发生腹膜转移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176例,均行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首诊时间、组织病理类型,有无腹膜假性黏液瘤、阑尾穿孔及淋巴结转移,入院时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9-9水平.术后随访至2021年6月,发生腹膜转移者46例为转移组,未发生腹膜转移者130例为未转移组,比较转移组与未转移组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肌球蛋白重链9(myosin heavy chain 9,MYH9)表达变化,探讨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自TCGA和GTEx数据库收集正常组织以及食管癌、胃癌、胆管癌、胶质瘤、急性髓系白血病、胰腺癌、胸腺瘤组织转录组测序数据,自TCGA数据库收集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不同癌组织与正常组织MYH9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MYH9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自Kaplan-MeierPlotter数据库收集胃癌患者生存资料,绘制Kaplan-Meier曲线,比较MYH
目的 探讨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在外来器械使用后返回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执行效果改进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RCA小组,收集外来器械返洗不良事件资料、还原流程,分析近端原因及根本原因,然后制订相应改进措施.记录RCA后ATP生物荧光监测外来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后清洗质量达标情况;比较RCA前后外来器械及植入物使用后清洗合格率、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及器械供应商业务员外来器械相关知识考核达标率、临床科室及手术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满意率.结果 RCA后ATP生物荧光监测外来器械及植入
目的 观察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miR-34a表达变化,探讨其与唾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7水平及牙周状况的关系.方法 慢性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为观察组,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81例为牙周炎组,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和牙周炎组于入院次日、对照组于体检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唾液miR-34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测唾液TNF-α、IL-6、IL
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正常发挥的根本保证.通过梳理气机升降理论学说的发展、内涵、脏腑生理病理机制,探讨运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思路进行脏腑、经络气机调理而达到调理各脏腑气机、平衡阴阳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rn患儿,男,13岁,以“发作性起鸡皮疙瘩10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于2021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感觉寒冷,面部及双上肢起“鸡皮疙瘩”,面色苍白,心悸,持续约1~2 min缓解,发作过程中意识清楚,对答切题,缓解后伴或不伴头痛.
目的 观察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arly diastolic transmitral velocity,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rly diastolic mitral annular velocity,Em)和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erum soluble thrombomodulin,sTM)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脓毒症并发ARDS患
ICU获得性衰弱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由蛋白合成减少、蛋白分解增加、自噬激活不足、线粒体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膜和离子通道功能障碍等多种机制共同导致.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等是ICU获得性衰弱发生、发展的重要生物调节因子.本文就ICU获得性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细胞因子在ICU获得性衰弱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观察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P波离散度(P-wave dispersion,Pd)、P波最大时限(maximum P-wave duration,Pmax)变化,探讨其在PA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PAF患者120例为PAF组,同期120例体检者为对照组.记录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比率,血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左心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行心电图检查,记录Pmax和P波最小时限(minim
目的 应用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technology,EIT)观察并比较无创通气(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eated humidified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对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通气的影响.方法 轻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NIV组24例和HFNC组26例,分别给予NIV、HFNC治疗.治疗2 h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