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强化幼儿自理能力培养,应当渗透到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文章从评选“爱干净的好孩子”、开展“看谁做得好”活动、组织“我们一起叠”活动、落实“光盘行动做做好”、实施“家校联动齐努力”等方面,对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强化自理能力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理能力;幼儿;身心特点;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7-0036-01
自理能力是指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工作内容,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有些孩子非常注意自身整洁卫生,每天都干干净净的。也有些孩子进园的时候非常干净,离园的时候脏得像个小泥鳅,这是因为他们平时缺乏自我保洁能力。针对有些孩子不讲卫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爱干净的好孩子”評选活动,在班级每周评选2名~3名最爱干净的孩子,让这些爱整洁的孩子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教师要鼓励其他孩子向这些榜样学习,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孩子。例如:小手脏了要及时洗,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勤剪指甲勤理发,注意不要把衣服弄脏等,包括在学习中使用彩笔、在生活中吃饭等都要注意个人卫生。教师通过评选活动,使每个孩子讲卫生的意识更加浓厚,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有些孩子不注意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玩具,经常本子东一本西一本,笔也没有放整齐,玩具更是放得乱七八糟。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看谁做得好”活动,要求孩子做到:学习结束时主动将本子和笔整理好,放到指定位置,游戏结束时要把玩具收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到原先的位置或者指定的地方。教师要每天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简要的点评,看看哪个孩子做得好,做得好的孩子教师要进行表扬。幼儿园的孩子对教师的表扬非常期待,一个孩子整理学习用品和玩具的时候因为做得好而受到教师表扬,其他孩子将会积极地向他看齐,主动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玩具。这样,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孩子们都能养成独立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午休的时候,有些孩子的衣服摆放得整整齐齐,毛巾、牙刷等都在指定位置摆放。但有些孩子的床铺上七零八落,各类物品摆放不够整齐。对此,教师可以开展“我们一起叠”活动,引导幼儿学会管理床铺。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孩子学习如何叠衣服,包括叠上衣、叠裤子,叠好之后整整齐齐地放在指定位置,然后开始午休。这样做,一方面能让孩子学会叠衣服,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学会管理和整理自己的床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的许多良好习惯,正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培养的。
大部分幼儿属于半托,还有一部分幼儿属于全托。教师要利用午餐或晚餐机会,落实“光盘行动做做好”,引导幼儿按需领取饭菜,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每天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餐厅,还要排队领取饭菜。每人领取一份汤、菜和饭,吃完之后再主动到生活老师处盛饭盛菜。在孩子们排队过程中,教师要让孩子们自己端好饭盘,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浪费,坚持按需领取饭菜,同时不要把饭菜掉到桌上,也不要溅到衣服上,要努力做到饭、菜、汤“光盘”。这样,孩子们既能形成爱惜粮食的意识,也能学会独立照顾自己。
幼儿在园期间,教师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要注意保持,不能回到家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教师要实施“家校联动齐努力”方案,引导幼儿独自照顾自己。教师要经常联合家长,共同巩固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及时通报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成果,让家长感受孩子成长的快乐,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营造同样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比如,家长在家里也应要求孩子自己盛饭,实施“光盘”行动,让孩子自己学习洗手帕、洗袜子,整理自己的床铺,衣服也是自己叠、自己放,每天起床之后要把床铺整理好。这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提高。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独立生活、自我照顾方面的能力培养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增强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当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并探索,通过评选爱干净的好孩子、开展“看谁做得好”活动、组织“我们一起叠”活动、落实“光盘行动做做好”、实施“家校联动齐努力”等活动,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1]王春芝.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
[2]蒋立兵,凌鹏飞.幼儿自理能力的素质结构与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16(07).
关键词:自理能力;幼儿;身心特点;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07-0036-01
自理能力是指照料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幼儿自理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幼儿的身心特点,结合工作内容,加强幼儿自理能力培养。
一、评选爱干净的好孩子,引导幼儿注意个人卫生
有些孩子非常注意自身整洁卫生,每天都干干净净的。也有些孩子进园的时候非常干净,离园的时候脏得像个小泥鳅,这是因为他们平时缺乏自我保洁能力。针对有些孩子不讲卫生的问题,教师可以开展“爱干净的好孩子”評选活动,在班级每周评选2名~3名最爱干净的孩子,让这些爱整洁的孩子成为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教师要鼓励其他孩子向这些榜样学习,做一个爱干净,讲卫生的好孩子。例如:小手脏了要及时洗,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勤剪指甲勤理发,注意不要把衣服弄脏等,包括在学习中使用彩笔、在生活中吃饭等都要注意个人卫生。教师通过评选活动,使每个孩子讲卫生的意识更加浓厚,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二、开展“看谁做得好”活动,引导幼儿独立整理物品
有些孩子不注意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玩具,经常本子东一本西一本,笔也没有放整齐,玩具更是放得乱七八糟。对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看谁做得好”活动,要求孩子做到:学习结束时主动将本子和笔整理好,放到指定位置,游戏结束时要把玩具收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到原先的位置或者指定的地方。教师要每天都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简要的点评,看看哪个孩子做得好,做得好的孩子教师要进行表扬。幼儿园的孩子对教师的表扬非常期待,一个孩子整理学习用品和玩具的时候因为做得好而受到教师表扬,其他孩子将会积极地向他看齐,主动收拾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和玩具。这样,在教师的激励和引导下,孩子们都能养成独立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三、组织“我们一起叠”活动,引导幼儿学会管理床铺
午休的时候,有些孩子的衣服摆放得整整齐齐,毛巾、牙刷等都在指定位置摆放。但有些孩子的床铺上七零八落,各类物品摆放不够整齐。对此,教师可以开展“我们一起叠”活动,引导幼儿学会管理床铺。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孩子学习如何叠衣服,包括叠上衣、叠裤子,叠好之后整整齐齐地放在指定位置,然后开始午休。这样做,一方面能让孩子学会叠衣服,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学会管理和整理自己的床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孩子的许多良好习惯,正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培养的。
四、落实“光盘行动做做好”,引导幼儿按需领取饭菜
大部分幼儿属于半托,还有一部分幼儿属于全托。教师要利用午餐或晚餐机会,落实“光盘行动做做好”,引导幼儿按需领取饭菜,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每天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餐厅,还要排队领取饭菜。每人领取一份汤、菜和饭,吃完之后再主动到生活老师处盛饭盛菜。在孩子们排队过程中,教师要让孩子们自己端好饭盘,在吃饭的时候不要浪费,坚持按需领取饭菜,同时不要把饭菜掉到桌上,也不要溅到衣服上,要努力做到饭、菜、汤“光盘”。这样,孩子们既能形成爱惜粮食的意识,也能学会独立照顾自己。
五、实施“家校联动齐努力”,引导幼儿独自照顾自己
幼儿在园期间,教师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要注意保持,不能回到家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教师要实施“家校联动齐努力”方案,引导幼儿独自照顾自己。教师要经常联合家长,共同巩固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及时通报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面的成果,让家长感受孩子成长的快乐,同时,鼓励家长在家中营造同样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比如,家长在家里也应要求孩子自己盛饭,实施“光盘”行动,让孩子自己学习洗手帕、洗袜子,整理自己的床铺,衣服也是自己叠、自己放,每天起床之后要把床铺整理好。这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提高。长期坚持下去,孩子们独立生活、自我照顾方面的能力培养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幼儿增强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教师应当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并探索,通过评选爱干净的好孩子、开展“看谁做得好”活动、组织“我们一起叠”活动、落实“光盘行动做做好”、实施“家校联动齐努力”等活动,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春芝.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8(12).
[2]蒋立兵,凌鹏飞.幼儿自理能力的素质结构与发展策略研究[J].教育导刊,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