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kk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知识从老师单方面地传输给学生的效果,远不如学生自己领悟体会知识的奥妙的效果好。在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急需得到培养。这对于学生无论是今后的学习还是步入社会的打拼,都大有益处。
  关键词: 新课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方法
  所谓学习,其中很重要的是自我内心的调整。不触动内心的学习是肤浅的,仅是一些表面化、形式化的行为。因此,当务之急,教师要在新课程有效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理论,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创新和创造,使之更加完善,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时下,“自主学习”已经成为教育新时尚,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并正渐渐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师生的精神面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使学生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充分显现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回归到实际教育教学中,部分老师深感困惑,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成果,也是新课改之下我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下面我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用自己的思想行动影响学生
  当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习,感到困惑茫然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及时发觉,并用亲身体会诱导学生。告知学生我们是如何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把自己在上学和工作时候的学习方法、学习心得传授给学生,与学生探讨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供学生参考选用,而不是简单地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公布,或者演示解决题目的步骤。学生需要的不是现成的答案或者解题步骤,而是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自己解决问题。从这一点出发,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应该从自身开始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不断地变换角度想问题,具有思辨精神。这样学生就能从我们身上学到善于思考的精神。进而,他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就不会停滞不前,而是会积极思考、主动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上,学生应能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师争论,甚至可以不同意教师的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引导,而是更需要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可以说,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教师,就一定能培养出会自主学习的学生。
  二、相信学生,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要想很好地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若能够把较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有所体会,并且能够有所发现和创造。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常会被看到为了急于获得成绩,而用简单粗略的方法,或者看似引导实际上是填塞的方法,让学生由着经过老师设计的问题渠道获取知识的果子。这样,用牺牲学生的思考力和思维的强度达到所谓的教学目的。可以想象,如果学生没有经历独自的思考,而是由老师加以不断的“提示”、“点拨”,那么虽然最终学生知道了结果,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更不谈上思维能力的发展。任何人想问题的过程,都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了”的发展过程。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思维发展也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只有经历了自己独立的甚至是痛苦的思考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才会得到一种令人惊讶的发展。越是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学生的脑力活动越是积极,最终学生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思维的结果。总而言之,只要我们为学生提前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给学生们留足思考时间,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就能不断提高,最终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也得到了养成。
  三、组织适合的自主探究活动
  一个教学探究活动的正确选择,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以从新《课程标准》中选择,同时,也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一些探究活动。针对英语这样的语言学习而言,教师可以更多地从生活中寻找话题,这样的话题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热爱语言、理解语言的情感,提高对英语语言的探究兴趣的目的。另外,学生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我们在选取探究活动时要讲究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若有必要,还可以在易出现困难的地方给予提示,信心不断。
  此外,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学生在没有生机的课堂里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对老师也会相应地产生厌恶感,更会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创设出别出心裁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不断拉近,帮助学生设立学习目标,提供给学生学习空间,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可能。
  四、引导学生掌握“学”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就像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一样。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手握学习的主动权,也才真正算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其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大胆猜测、提问、逻辑推断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可以按先扶后放的原则,起先可设计“导学案”,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如教学高二英语课文“The curse of the mummy”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对本文阅读的兴趣。问题如下:Have you ever read or thought about what is inside the pyramids?What do people nowadays call those buried in tombs?Have the tombs ever been robbed?What happened to these people after they entered the tombs?通过这样几个问题引出本文的主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一定的猜想,再阅读课文内容,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明确本课的编排目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起到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疑问。有些学生由于受年龄认知等的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为其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
  总而言之,我们给学生一个机会,那么学生给我们的或许就是一个奇迹。教师放得开,才能让学生够得着。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起到引路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素芸.自由选择 自主探究[J].吉林教育,2010,2.
  [2]李艳红.浅谈研究性学习[J].吉林教育,2010,2.
  [3]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1).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布情况及发生特点,促进本品在临床中的合理使用。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3年1月1日-2015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