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旋律电影研究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45574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主旋律电影(以下简称主旋律电影)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因其肩负着国家主旋律文化传播的重任,一直是国产电影的重头戏,尤其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背景下,2015年起涌现一大批既叫好又叫座主旋律电影,再次掀起我国主旋律电影研究的热潮。既有研究多从主旋律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研究,用定性研究方法从微观视角进行研究为主,而忽视用定量的方法从宏观视角对主旋律电影研究进行再研究。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梳理中國主旋律电影研究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期待为未来研究提供工具性的参照。
  一、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对CNKI期刊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主旋律电影”,发表时间不限,来源期刊勾选核心和CSSCI,检索时间2020年12月10日,共检索到345篇文献,然后通过人工鉴别与筛选,去掉会议通知、无作者、无单位、无关键词等文献,共获309篇有效文献。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统计分析313篇论文的年发文量、核心作者、发文机构和期刊分布等情况;采用bibexcel和Pajek绘制高频关键词网络分析图,并结合内容分析发现研究热点。
  二、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年发文量
  由图1可知,根据发文量情况,主旋律电影研究分成三个发展阶段:(1)缓慢发展阶段(1995—2006),总发文量为14篇,年均发文2篇,发文较少,其王兴东于1995年发表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上的《“主旋律”电影创作心得》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1];(2)波动增长阶段(2007—2014),总发文量为110篇,年均发文13.75篇,是1995-2006期间的6.875倍,其中2011年发文量徒增,与2011年的两个重大活动有关(即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出现“红剧井喷”;(3)发展新阶段(2015—2020),总发文量为186篇,年均发文37.6篇,是1995-2006期间的18.8倍,是2007-2014期间的2.7倍,其中2016年起年相关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与三因素相关(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四个自信”、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由此可知,整体上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研究由少到多,由冷变热,在重要节点上,主旋律电影的研究成果呈现陡增现象。
  (二)核心作者
  根据普赖斯定律,该领域研究中发文量不低于2篇的10位作者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见表1,由表1可知。10位作者中初始发文年份最早的是绕朔光(始于1999年);10位作者中研究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尹鸿(16年)。同时,根据半衰期理论,发文量大,研究持续时间长的作者就是领域的核心研究者,从2002—2019年间发文情况可知:尹鸿(清华大学)、陈犀禾(上海大学)、周星和宋维才(北京师范大学)和周斌(复旦大学)5位研究者是中国主旋律电影研究的核心研究者。总之,309篇文献共有281位第一作者,超过一半研究均为独立研究,合作研究相对较少,说明本领域还未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团队。
  (三)研究机构
  共186家单位对主旋律电影进行研究,有152家机构的发量均为1篇。由于本领域内的发文单位比较分散,为了呈现重要研究主体,本文统计发文量不少6篇研究机构。据表2可知:1.核心研究机构有13家,其中大学11家、研究院2家;2.13家研究机构总发文量达115篇,占总发文量的37.2%,即不少10%单位发文量近4成;3.中国传媒大学以19篇的发文量占据第一,其发文持续时间为14年;4.北京师范大学的发文时间持续最长,为19年,
  由上可知,发文单位相对分散说明了,涉及本领域研究的单位众多,表明主旋律电影研究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共同的研究热点;从发文量和发文持续时间两个指标来看,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这3家大学是主旋律电影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单位,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也是中国主旋律电影研究领域的主要发起单位。
  (四)期刊分布
  研究样本有48个期刊,发文期刊相对较为分散,发文量为1篇的期刊就有29本之多。根据普赖斯定律,本文只统计发文量大于4篇的11本期刊。据表3可知:1.这11本期刊共发文量为240篇,在总发文量中占比达80.6%;2.发文量最多是《电影文学》的130篇,占总发文量的42.1%;3.《北京电影学院学报》是最早开始主旋律电影研究的学术期刊(始于1995年);4.《当代电影》是发文持续时间最长的期刊(17年)。
  由上可知,从发文量发文量占比和研究持续时间来看,《电影文学》《当代电影》和《电影评介》这三本期刊是刊发主旋律电影研究最重要的学术期刊。
  三、主旋律电影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及研究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共现根据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并据此生成被引矩阵,进而判断主题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用Bibexcel软件选取出频次排名前50位的关键词并用pajek软件绘制主旋律电影的网络结构图(图2),据此判断研究热点。
  从图2可知,主旋律电影节点面积最大并处于所有关键词核心位置;次之是主旋律影片、建国大业、观众、商业电影,他们与主旋律电影之间连线均较为密集,说明学界对主旋律电影与主旋律、主旋律电影与建国大业、主旋律电影与观众等之间关系做了较多学术研究;处于边缘的关键词关注度相对较低,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主旋律电影的研究新兴方向或为亟待突破的研究领域,如新时代的主旋律电影、主旋律电影的转型和主旋律电影与政治等。
  (二)研究热点分析
  由图2看出,通过Pajket软件对出现的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出现非常明显的4个类团,其分别代表了主旋律电影研究的是四个热点领域。同时,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精读相应热点领域的重要文献,归纳总结出对应的四大研究热点。   1.主旋律电影的概念研究
  主旋律的概念源于音乐,1987年2月腾进贤首次提出了主旋律电影的概念,但对学界对其概念的界定还不统一,有四种定义:从意识形态方面来看,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弘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精神,反映社会主义现代生活及历史革命斗争,传播一种健康的向上的社会文化的一种电影作品;[2]从作品思想倾向方面来看,如果一部作品能反映时代主旋律精神,思想积极向上陶冶群众净化心灵,就是主旋律电影。[3];从特征方面来看,主旋律电影以英雄模范人物作为主角并以传播主流思想为核心,具有时代性、审美娱乐性和教育性三种特征;从类型来看,其是通过展现“真善美”以强化民族自豪感与凝聚力的一种电影类型。[4]
  总之,笔者认为以上界定用于所有的影视作品,即不仅仅限于电影,还可以适用于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等。此外,目前主流电影与主旋律电影在外延上有一定重合,但在学术领域还需要规范二者的差异。
  2.经典主旋律电影的个案研究
  从表4可知,经典主旋律电影主要以革命、爱情和当代题材为主,其中革命题材一直是重头戏,主题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迁。20世纪的主题主要以具体历史事件和英雄个人故事为主,21世纪以回顾历史和新时代英雄人物,以及经典爱情故事为主,时代性较强,类型多元化。从研究样本来看,《建国大业》《建国伟业》《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影片成为研究热点,并从电影学、市场营销学、新闻传播学和文学等学科进行研究。电影学科从叙事、美学、视听语言、创作策略等艺术特征视角研究[5];市场营销学从商业化、营销推广策略等角度研究[6];新闻传播学从话语权、意识形态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等视角研究[7];文学从文学叙事和民间文学等视角研究。此外,研究方法以思辨研究为主,内容分析为辅。总之,经典主旋律电影更容易成为研究热点,但这些个案的研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趨同问题。
  3.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研究
  在创作理念方面,对此问题有很多学者从多种视角进行研究:一是产品视角,王兴东研究发现广大观众一听是主旋律电影便不愿去看,认为是说教,因此主旋律电影须在创作理念上进行革新,其认为主旋律电影不只是简单传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需有精品意识方能创作出好作品[8];二是国际视角,江虹建议转变创作理念,首先电影人只有会学用国际语言和影视语言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民族优秀文化,才能真正促进主旋律电影向主流电影转变[9];三是市场视角,主旋律电影必须通过市场化配置影视资源,并采用类型化创作方式以及大众化艺术表现创作出来[10]。总之,主旋律电影需要摆脱容易落入俗套、说教方式,选题陈旧等问题,市场化、大众化、国际化是未来研究重点。
  在创新策略方面,学者们主要从题材选取影像风格等方面开展研究:一是题材的选取应该多元化,主张大国意志主流价值与商业精神的巧妙融合,重点体现大国气质,类型特征要鲜明;[11]二是主旋律电影应该借鉴商业大片的影像风格,注重电影美学素养的表达,增强视觉奇观,尤其是利用3D技术来增加观众观影体验[12]。总之,国内研究一直认为主旋律电影要不断求新求变,不断突破思维限制,确保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原则,大胆借鉴国内外优秀影片创作技法,为我所用。
  4.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研究
  在市场化方面,主旋律电影从创作初期初涉市场的举步维艰(1990-2001)到“叫好又叫座”大片不断涌现的商业奇观(2015-至今),主要原因是遵循市场规律,遵循电影传播规律。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不会导致主流价值观的流失,反而市场化的成功有助扩大主旋律电影的影响力,以及更有效地传播主流价值观[13]。此外,《战狼2》《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影片在商业上的成功为国产主旋律影片的商业化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径[14]。
  在营销策略方面,学者们主要从发行与营销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发行方面要抢占好档期和关键节点,同时影片要注重艺术性与主旋律大融合;二是要采用多元营销的策略,如前期造势明星效应大片策略多媒联动线上线下互动活动推荐等策略[15]。此外,宋维才认为基于全链条的市场终端营销变革将是主旋律电影的未来营销变革方向[16]。总之,既有关于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研究重点集中于经典主旋律片商业化成功的经验总结与现实启示,大多都是借用传统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主旋律电影商业化与全球网络推广是未来研究重点之一。
  四、研究结论
  中国主旋律电影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题材时代性强,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更新,基本形成了人文学科内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现状。但既有的研究仍面临着理论创新不足、合作研究少、量化研究极少等问题。与此同时,国产主旋律电影不断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这将会带来诸多新命题,如探索主旋律电影在新时代的发展,建构中国特色的主旋律电影理论,探寻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国际化表达和国际传播规律,不仅是电影理论研究的客观诉求,更是中国主旋律电影理论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发展的现实需要。总之,未来该领域的研究理论丰富化、研究方法多元化、研究团队跨学科化将成为一种大趋势。此外,本研究因只选取中国知网北大核心期刊和CSSCI文献进行分析,并通过关键词进行聚类来发现研究热点,结果具有局限性,希望后续学者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综合多种研究方法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兴东.“主旋律”电影创作心得[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1):58-64.
  [2]袁智忠.主旋律电影:回顾与反思[ 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101-104.
  [3]柳城.关于主旋律多样化及其他[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1):47-57.
  [4]刘桂华,韩明旭.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特征与作用探析[ J ].传播与版权,2019,068(01):120-122.
  [5]陈鸿秀.论“主旋律”影片的类型整合及叙事“进化”[ J ].戏剧文学,2008(10):94-98.
  [6][13]宋维才.大国意志、主流价值与商业精神——电影《湄公河行动》对主旋律电影创作的启示[ J ].当代电影,2017(02):138-141,136-139.
  [7]景俊美.《战狼》系列纵论:中国主旋律电影创作与传播启示记[ J ].电影评介,2017(20):16-18.
  [8]安燕.作为现实的形式:革命历史神话的另一种书写——新世纪主旋律大片的生产力重构[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2):12-16.
  [9]江虹.《红海行动》对国产主旋律电影创作启示[ J ].当代电视,2019,370(02):111-113.
  [10][12]刘思佳.类型化·市场化·大众化——论改革开放四十年主旋律电影创作理念的转型[ J ].当代电影,2018, No.268(7):112-115.
  [11]陈晓伟.主旋律电影的多元化探索——《建党伟业》《秋之白华》《飞天》创作风格解析[ J ].中国电影市场,2011(12):30-32.
  [14]王利丽,尹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旋律电影的影响力与市场化探求[ J ].电影评介,2018,593(15):11-15.
  [15]崔小娟.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路径探索——以电影《战狼2》为例[ J ].出版广角,2017(21):74-76.
  [16]宋维才.从自我突破走向全面变革——《建军大业》对“主旋律”电影发展的启示[ J ].当代电影,2017(12):168-172.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本文从视角求新;选材、立意力求创新;构思、手法求新等几方面探讨了作文创新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语文教师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但是学生对于写作,有时感
魏云飞喜欢写生,甚至说酷爱写生也不为过。以我所见,从读本科开始,一直到读研究生,再到留校任教,写生这件事儿始终与其相伴左右。近年来,随着在当代山水画领域的进步与提高,他的作品颇受关注,他变得越来越忙,但始终不变的,是他对写生的热情。因为教学的关系,他不仅把写生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还担任着国画系同学外出山水写生的课程。因此,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月见不到他,通过电话或微信,得知他又在外地写生呢。  数年的
刘瑞名德满,号夷堂、豫庐,江苏沭阳人。礼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会员、南京印社社员、宿迁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沭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沭阳印社社长、沭阳县政协委员。作品入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全国昌届“小榄杯”县镇书沾大赛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大赛,全国“羲之杯”书沾大赛,当代江苏书法篆刻精品晋京展,第三回中韩书法交流展,江苏省50年书法篆刻系列大展,江苏省甲骨文学会首届
一、概念辨析与综述视角选择依据  文化地理是时空相交错而产生的意义在客体世界的投射和体现。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指出,空间和时间是社会构造物。研究者姑且不论时空在先验世界中是否以实体方式存在,只谈在文艺作品中,时空帶有非常明显的建构色彩;它一方面是当下流行的时空观在艺术品中的体现,另一方面又协助当代社会中的人建构和接受新的时空观。  时空观提供了一套共同遵循的标准,我们按照
儿童影片《第一次的离别》由纪录片导演王丽娜执导、诗人导演秦晓宇监制、大象纪录和腾讯影业联合出品。影片先后摘得2018年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奖,并获得2019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影片奖、第四节德国电影节最佳影片等荣誉。  影片《第一次的离别》讲述的是两个维吾尔族儿童,在经历了一次次猝不及防的离别中成长的故事。影片中的男主人公艾萨的妈妈因为生病而失去语言功
摘要:新生代女导演李玉一直坚持着女性题材的创作,其作品选材大胆,深入女性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本文通过对她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叙事策略以及她的写实主义手段,来简要分析其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  关键词:女性意识 边缘女性 观看 写实主义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影坛出现了一批新生代女性导演,她们以女性作者的身份出现,以其独特的女性视点来书写社会,表达自我,获得社会的认同。她们的作品往往
一、国产动漫传播渠道与表现形式的迭新  媒介更替带给国产动漫最为直接的影像就在于表现形式的变化,国漫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连环画集,逐步向真正动态的艺术形式,即电视动画和动画电影方向变化,我国大众的动画娱乐方式也随之完成了从阅读到观看的转变过程。媒介变化带动了动漫书籍、长篇动画片、动画电影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适应当下媒介的多元化特征,国产动漫在尝试多方并进的同时,更加着力于生产能够代表中国文化
古人对结尾的要求是:豪壮如“截奔马”,余韵如“撞钟”,有力如“豹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收束有力,余韵无穷,含蓄隽永。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令读者“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其实,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结尾无不匠心独运,渗透着作者智慧的火花。    一、豪壮如“截奔马”式的结尾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其小说《项链》的结尾是这样的:  佛来民节夫人感动极了,抓住她的双
2012年底,光线影业出品的公路喜剧《泰囧》上映,届时引爆全民狂欢,最终票房12.57亿。2015年,《港囧》又以16.13亿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的新高。可以看出,中国电影观众对公路喜剧类型投出了迎合的态度,这对于中国电影类型定位趋向成熟起到重要作用。但以《港囧》获得高票房但口碑平平而言,中国“公路喜剧”片在表达类型元素的同时,更要注重空间建构和类型主题之间的互动性关系。《泰囧》成功地对好莱坞经典公
宫崎骏,194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文京区,先后从事动画行业50余年,被《时代》杂志评论为:“宫崎骏——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这位动画电影导演用老方法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作品。”可以说,宫崎骏是日本动漫界的传奇,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作家。作为日本第三代动画大家,他打破传统,用自己不懈的奋斗和坚定的信念开创了东方动漫世界的新天地。宫崎骏的作品,多天马行空,却寓意深远,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