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桥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着连日的阴雨,使得车窗外的城市沉默而空旷,天色亦是有些暗淡。
  母亲开着车从城东穿到城西,买全了外公曾说过的想买的东西,便带着我,匆忙赶往乡下,去看望孤身一人在家的外公。
  刚走不远,天色便漆黑得令人害怕,几道闪电划破天际,惊得母亲扶握方向盘的手又加了些气力。紧接着,雨点愈来愈密,“啪嗒啪嗒”地砸向车窗,模糊了眼前的树,模糊了眼前的路。
  外公的家在远离城市的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驶过不长的一段柏油路,拐进去,则是一段遇雨则烂的土路。路面坑坑洼洼,而且窄得可怜,只能容一辆轿车单行。汽车在滂沱大雨中犹犹豫豫、缓缓慢慢地艰难爬行。
  雨愈下愈大,雨刮器功率调至最大,也只能依稀分辨出前方景物的轮廓。
  一路艰难爬行中,终于望见了外公家。外公家在河的对岸,与之连接的只有一道窄小的土路。雨这么大,路定是烂透了,而我还穿着短帮鞋,这可怎么办?我有些愣愣地坐在汽车座椅上,不情愿下车。路旁小店中闲聊的邻居大婶见到我,大声打着招呼:“雨这么大还回来了啊?快去吧,你外公给你搭桥了!”
  些许愕然中,我下了车,撑开伞,缓步踱向小路。抬眼望去,恍惚间似乎来到了江南水乡。连续几天的暴雨,眼前到处是水汪汪的一片,本就疏松的土路被雨水一掺和便更加稀烂。通往外公家的小路中间一段已经完全被水淹没。再往前看,果真有一座独木桥,还有外公那佝偻着身子、撑着一把黑伞在雨中翘盼的身影。
  我和母亲都愣住了,不约而同地停住了脚步,定定地看着那座桥。桥很是简陋,下方铺垫了几块石砖,用木板铺在其上。许是材料不够,或是觉得桥还不够长,中间还用断了的半截梯子拼接。外公见我们来了,冲我们笑了笑。他紧挨着小桥,涉水而来。
  “知道你们不好走,我搭了这座桥。来吧,我扶着你!”外公憨憨的脸上扬着灿烂的笑容,他不顾正下着的大雨,将伞收起来夹在腋窝中,伸出双手就要扶我。我心头一暖,握住他的手臂,这亦是我长大以来第一次握着他的手臂。他的手臂虽然很瘦而且黝黑黝黑的,但握住却觉得很有力气,很有安全感。我的脑中突然一阵翻江倒海,往事一件件涌上心头。小时候,正是这双能干的手,一刀一刀削出圆溜溜的陀螺,带我抽着满场飞,满场笑;就是这双温暖的手,在炎热的夏夜里,摇着一把大蒲扇,一边为我赶着蚊虫,一边指着天空的繁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总是这双粗糙的手,在我哭泣的时候给我抹去眼角的泪水,虽然它粗糙得让我脸上生疼,但总能让我平静下来……如今,这双手,布满了沟沟壑壑,黑黑瘦瘦的,那是长年劳作留下的印迹。突然鼻子一酸,眼睛就湿润了,我有多久没有拉过这双手了?外婆去世后,他孤苦伶仃一个人是怎么熬过这一天又一天的?
  “小心点啊!”外公突然停了下来,两手稳住在小桥上微微摇晃的我。我吸了吸鼻子,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迈,他便更用力地扶着我,侧着身子一顿一顿地踏水前行。脚下的桥很窄,窄得只容一人前行,旁边的外公却一直走在水里,小心翼翼,亦步亦趋,扶着我的手愈发用力。
  终于,外公扶着我走过了桥,他这才松了口气,看着我和母亲笑了。在外公沧桑的脸上,那微笑如同细小而精美的涟漪在平静的湖水中徐徐散开。母亲也笑了,眼角却有泪光在泛动……
  ‖江苏省如皋市初级中学‖指导教师:吴国平
  这是一座令人“意想不到”的桥。作者开篇即渲染雨天泥路愈走愈难,不曾想到的是临近终点却有一座桥横空出世,给人一份“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而更不曾想到的是这座桥是年迈的外公冒雨专为作者搭建而成,这份温暖的亲情冲破凄风冷雨扑面而来,着实令人惊喜。接着,作者收缩视线,着力描写外公的双手,这是一段非常细腻而温情的文字,不拘泥于简单的直观形象,而是将笔触延伸至双手背后的故事,虽是几个回忆的片段,但是足以拼凑出一段温暖的时光。
  【适用文题】雨中一景;温暖的一幕;温暖的手……(小引)
其他文献
生活本应简单,我却被羡慕与攀比遮蔽了双眼。  看着别人的新衣和新鞋,我的眼中溢满了羡慕。我会在课堂上出神地盯着他们脚上的鞋发呆,想象着它穿在我脚上的样子;我会在走路时迷恋同学漂亮的运动服,想象着我穿上它的潇洒。  早上起来,我并未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父亲和母亲说一声“早安”,而是一脸沮丧:“这些衣服都这么旧了,你们什么时候给我买新的啊?看看别人家的孩子,穿着体面,多好看啊。”母亲和顺地应道:“下次,
摘要:迟子建偏爱以中篇作为表现现世生活的载体,而自然的命题则是其创作和思考的核心。从最初的《北极村童话》到新近发表的《候鸟的勇敢》,迟子建的中篇小说创作,既保持着稳定的节奏和美学追求,又不断尝试在题材和创作角度上的突破。中篇的江河一直环绕在迟子建的身边,也流淌在她的内心。  关键词:迟子建; 中篇小说;自然;气韵  纳博科夫曾在他著名的《文学讲稿》中谈到,一个作家的责任是要创造自成一体的天地。对于
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
摘要:传统关于爱与性的作品往往都是从男性视角出发,即使是1970、80年代出现的女性作家,也将焦点放在男性身上。贾平凹与他的前辈一样,更关心男子气概是如何与社会权力和社会控制产生联系的。在《人极》这部时代悲歌里,贾平凹反击了中国男性“太监化”的控诉,写出了阴阳融合越界可能造成的后果。在层级—性别坐标系上,不是所有人都能通过在性别轴上的移动来改变他/她的政治地位。  关键词:贾平凹;《人极》;男性;
【中考真题】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解读】  盐城市2016年中考作文题,依然延续去年“提示语 全命题”的形式,通过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排比句来提供信息,启发学生,帮助考生理解文题,降低了考题难度。可
悲秋大地  离开家乡十年了。十年时间,足可以形成这么一句话:“少年满怀豪情万丈离开,老年枯枝败叶归根。”生命,因乡愁而充满变数,充满扑腾的艰涩。生命处处有暗色,也有光线,暗有暗的昧道,光线有光线的劫数。有光的地方,就有无止无休的劬劳,就有风、花、雪、月和霜冻,就有单刀直入的、互相注视的仇与恨,就有摆脱不掉的农村破旧的阴影;而暗处,更多的是家人的切肤之爱,亲人的絮语,还有原始的性爱产生的丰富延展,晶
时间:2018年9月2日下午  地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办公室  实践性是“非虚构”最大的特点  沈闪:一般而言,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史的叙述,或者某一种文学的命名,应该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才实现的,而“非虚构文学”在新世纪中国的再次出场,很大程度上是主流刊物对文学进行“规划”和“领导”的行动。从这个角度看,“非虚构写作”“非虚构文学”是一种“演绎性”的“概念预设”,而不是“后设的”“归纳性”概
摘要:本文从学术史研究的视角出发,以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为考察核心,详细论述了夏志清所秉持的“以文学价值为尺度”的批评立场以及“独立客观”的叙述姿态。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夏志清的“偏见”,使得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以及张天冀等一批作家的学术史价值被重新发掘并重估,进而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写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史的编纂与整理。论文从“文学价值以及文学批评的尺度”“独立意识以及中立立场”以及“其
【中考真题】  题目:我的青春里有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解读】  题目中的“我”已经限定必须写自我的真实故事或经历,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文体倾向于记叙文,不能杜撰他人的青春经历,无论是名人的,还是现实生活中自己的身边人;这里的“青春”是指人生的青少年阶段,这里特指初中
今天的题目中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一个是“80年代文学”,一个是所谓“黄金时代”,还有一个就是鹊起于1980年代的作家“马原”了。合起来,大概就成为了这本书——《重返黄金时代》①。我简单谈一点我关于几个关键词的想法。  一 黄金年代的“虚构”  首先是“80年代”和“黄金時代”的问题。今年是2019年,如果我们从1986年开始算,到今天30多年,如果从1986年以前算,已经快40年了。1986年,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