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提高的应对方式

来源 :当代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作为了解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大高校格外注重此项工作。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健康各项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方式,以此希望能够为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提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身體的素质情况,因此对其进行体质测试就成了重要的途径。在我国相关部门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以此为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打下基础。另外,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其身体健康尤为重要,其不仅与我国国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对高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以T市大学生为例,以此找到影响其体测成绩的因素,并根据其原因,找到其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此提升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的成绩。
  1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学校体育的教学过程中,体育课程是其主要的载体。通常情况下,高校的体育课程有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必修课的设置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使其了解有关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过程,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意识。选修课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的爱好在大学中也能得到延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一门课程,不仅能够使学生运动的兴趣得到提升,身体的各项机能得到舒展,同时还能使其掌握一项具体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之后的体育锻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每个学校发展的状况不同,其在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另外,通过对T市5所大学教师的访问中发现,其每个学校对体育课的设置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运用的是俱乐部模式,有的学校是基础课与选项课相融合的模式。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经统计发现,有53.2%的学生觉得有必要上体育课,有22.5%的学生觉得没必要上体育课。另外,发现有24.3%的学生对上体育课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虽然大多数学生是喜欢上体育课的,这其中大多数是男生,有大部分女生对上体育课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也就从侧面说明了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小,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通过学生对体育课态度的结果来看,在此种状态下进行体育课程的教学,不仅不会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理念的培养。通过对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课程中所教授的内容不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然后,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够,同时场地较小;最后,学生觉得体育课程的运动量太大,其身体机能负荷不了;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不适合学校所安排的运动。通过这些情况,也说明了学校的基本条件不能达到学生的要求,使其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较差。另外,在对5所学校体育教师的访谈结果中发现,有大多数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程中的运动量并不能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标准,另外,再加上女生的运动量要远远小于男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的提升。
  图1:T市大学生对体育课程设置的态度
  1.2 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
  课外体育课程是对校内体育课程内容的补充,其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运动量得以提升,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还能使学生的业余生活得到扩展,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双重发展。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相关部门就出台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件,其内容中提出:在设置体育课程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合理的安排校内、校外体育课程的内容,使其能够有机的联合起来,将其结构变得更加完整。
  另外,通过对T市5所高校活动形式的调查,发现其大多数学校组织锻炼的形式为早操、课外活动、运动会、体育社团活动等。但一般情况下,早操只有大一的学生参加,而其上早操的时间,其他年级的学生是自由活动时间。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早操呈抵触心理,另外,大一学生的早操内容为广播体操或跑步等,这就导致了早操所起到的锻炼效果不佳,不能达到运动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课外活动与社团活动当中,都与学校的设施比较落后,再加上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同样锻炼的效果也不佳。关于校内外的运动会,其一年最多两次,有的一年一次,同时能够参加的人数有限,这就导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少,甚至有的学校因为经费原因,不但没有组织运动员们进行集训,甚至停掉了比赛。这种情况就造成了校园体育文化的缺失,让学生不能得到良好氛围的熏染,同样使得锻炼的效果较小。
  通过对T市5所高校学生对课外体育运动的态度研究中发现,大一学生参与锻炼的次数要高于大二的学生,其比例能够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男生的人数要多于女生。通过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调查中发展,其主要爱好是球类运动,排名最靠前的篮球,依次是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其展开活动的形式均是以社团为主。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频率的调查中发现,有35.6%的学生从不运动,有39.7%的学生一周运动2—3次,只有11%的学生每周的运动次数能够达到5次及以上,并且其每次运动的时间超过了半个小时,13.7%的学生偶尔运动一次。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对于运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但通过将课外活动运动频率纳入体育成绩之后,发现高校学生的运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提体测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进步。所以,缺少合理、有效的锻炼方法,是影响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图2:T市大学生运动的频率
  2 影响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的主要因素
  2.1 学生缺乏对体质测试的认识
  通常情况下,学生缺乏对体质测试的认识,这就影响其对体育测试的态度,而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其做这件事情的成功率,相应的,大学生对于体质测试的态度也就决定了大学生体测的成绩。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T市5所大学的800名学生对体测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其结果显示:有51.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体测;有30%的学生觉得无所谓;18.5%的学生对体测持抵触心理。另外,通过对其问卷答题数据的分析,发现有60.5%的学生在体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中长跑的测试中,只是将自己的成绩控制在及格以上就行,认为没必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在跑步上。而这种情况,就会使得部分学生体测结果的不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T市大学生体测数据的真实性。引起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没有做好有关体测重要性的宣传,进而导致学生的态度不端正,使得体测成绩不准确。   表1:学生对体质测试的态度
  2.2 体育课程缺少对体质健康知识的讲解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学校在开设体育课程时,并没有将体质健康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质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调查,发现T市大学对体质健康的了解不够全面,甚至有高达45.7%的学生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只有8.2%的学生基本知道有关体质健康方面的知识。有69.5%的学生认为不生病、力气大就是身体健康,另外,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也属于体质健康的内容。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T市大学生对体质健康知识掌握较少。而这种情况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自身体质的重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学下没有意识到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得学生对这方面理论知识了解的程度较少,不利于其体测成绩的提升。
  2.3 学生生活习惯不健康
  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结果,并且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做出改变。具相关研究显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因素,有50%以上的几率来自于人们长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作息规律与体质健康的研究中,有相关人员提出,作息规律的人体质健康状况明显好于作息不规律的人。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吃早餐的调查情况中发现,只有35%的学生吃早餐,但大一的学生几乎人人都吃早餐,通過对其学校教师的访问中发现,T市这5所学校均有设置早操,但只针对大一的学生,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没有太多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大一的学生每天需要早起,早操完之后有充足的时间去吃早餐,但对于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说,学校没有对其作出硬性的规定,他们想要多睡一会,但又不能迟到,只能牺牲不吃早饭的时间,如果早晨没有课,为了睡懒觉就直接不吃早饭。同时还存在熬夜现象,相对而言,女生熬夜较少,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熬夜对皮肤不好,因此,其为了保护自己的皮肤,会减少熬夜的频率。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最终导致其身体机能受损。
  3 提高高校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的应对方式
  3.1 加强对健康体质测试的宣传
  通过上述情况发现,许多大学生缺少对健康体质测试的正确认识,对其呈现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严重影响到了体测成绩的科学性。在此背景下,学校要担任起宣传的工作,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健康体质在我们发展中的重要性,以此提高其参加测试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增设与健康相关的理论知识,或者聘请一些这方面的专家,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体质健康知识,让其从多个方面了解到相关知识,以此确保在之后的运动中能够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学校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建设体质健康测试中心,并聘请专业的教师,让其负责学生体质测试方面的工作,并将其体测结果及时告知学生,并根据其每个学生存在的缺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帮助能够做到健康运动,使其身体素质得到提升。
  3.2 根据改革要求,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体育课程改革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点,因此,各大高校要想落实好改革内容,首先就要学会利用体育课程的资源,将体质健康相关的内容纳入到体育课程当中,加强学生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并在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对其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在《标准》中曾提出,体育教学的内容、目标等,可以根据体测的成绩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根据其具体的结果设计出最佳的教学内容,以此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提高对运动的兴趣,进而增强其体质状况,提高健康体质的成绩。
  3.3 加强对学生生活习惯的管理
  在课外活动或者早操期间,学校可以运用广播的形式,向学生传播饮食搭配、科学运动等内容的好处,使学生在生活中改掉其暴饮暴食、不吃早餐等坏习惯,学会合理搭配、健康饮食,以此提升其饮食的质量。另外,也可以通过加大对宿舍熄灯或者断电的管理,养成学生早睡早起的习惯,以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使其睡眠质量得到提升,进而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
  3.4 完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制度
  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也能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因此学校要注重此项内容的开发,并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措施。同时,学校还可以将课外体育融入体育课程中,将其化为成绩评判的指标,另外,学校应加大对体育运动的引导,以此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的自觉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种体育竞技比赛,不仅能够提高丰富学生大学生活,还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加强对课间操、早操等活动的管理,让所有年级学生都可以参与,并对课外锻炼的评价机制进行优化和完善,并明确规定学生一周至少要运动几次等,以此使学生的运动量均能达标。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中,身心健康是其最主要的内容,因此,在高校的教育中,体质测试就成了得知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重要途径。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成绩越来越不理想,如何提升其体测成绩,成了高校体育教师尤为注重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T市5所高校学生体测情况的研究,提出了以下应对方式:加强对健康体质测试的宣传、加强对学生生活习惯的管理、根据改革要求,优化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完善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制度等,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体测成绩。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对于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是关键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小学体育教学的核心是健康,而健康是身体与心理健康的统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也是每一位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因此,要剖析小学体育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二者深度融合的策略,更好服务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心理与身体同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日益推进,素质教育的认识是在当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我们既要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教學,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体育作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下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而言,如何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是各位教学工作者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性,对于体育学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体
期刊
“跟着党报去扶贫”,是张家口日报于2018年启动的大型扶贫公益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它既是创新脱贫攻坚宣传形式的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党报作为党的喉舌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如何担当重要角色的一次有益探索,形成了张家口日报“新闻+扶贫”的成熟模式。本文以“跟着党报去扶贫”公益活动为例,梳理总结了地方党报新闻扶贫的实践经验。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网络舆情特征及公众诉求,为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引导及诉求回应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收集网络舆情信息,依托研究单位的疫情咨询电话收集咨询信息,相关数据整理统计后以供分析。结果舆情信息数量经历了酝酿期、暴发期、持续进展期;舆情信息主要来自于微博、客户端、微信和网站等;每周的星期五、每天的10~12时和22~24时产生的微博信息数量最多。咨询数量较多的话题主要为疫情的社区管理办法、隔离措施、防疫交通管制、核酸检测和出入境人员管理等。结论舆情应对部门应充分利
“光荣属于在党的领导下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引领作出贡献的每一个科教工作者。”在6月15日的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被授予浙江科技大奖。在说这番感言时,他露出了标志性的微笑。这是多年来人们无比熟悉的微笑。他担任校长时,这微笑就是浙大的“金字招牌”,感染了无数师生和社会各界。在中国工程院工作期间,这微笑出现在了更多推动中国科技创新进程的重要场合。近两年,他又回到了毕生钟爱的求是园,开启勇闯人工智能“无人区”的新征程——这微笑更加热切。
目的了解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对自身营养支持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加强一线医护人员的营养膳食管理提供参考,并对医学院校增设健康人群营养基础课程,以及开展医务人员营养支持的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武汉市、西安市、内蒙古自治区及辽宁省等4个地区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157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仅有3.2%的医护人员全部答对问卷中日常饮食营养知识测试题,平时重视饮食营养管理的医护人员仅占30%,因工作忙碌忽视营养搭配的医护人员高达23.57%。结论抗击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对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健身运动的概念  健身运动是一项通过徒手或利用各种器械,运用专门的动作方式和方法进行锻炼,以发达肌肉、增长体力、改善形体和陶冶情操为目的的运动项目。健身运动可以采用各种徒手练习,如各种徒手健美操、韵律操、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也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运动器械进行各种练习。  1.2 健康的概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新的健康概念:“健康不单单是无疾病和不虚弱,
期刊
本研究对一名痉挛型脑瘫儿童进行3个月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探究训练效果以及适合该生的训练方法,为从事脑瘫康复行业的人员提供实践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小豪,男孩,2002年7月25日出生,足月顺产,一岁多的时候由于迟迟未能学会站立并且双下肢肌张力较高,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的诊断痉挛型脑瘫,并带有语言发展迟缓和轻度的智力障碍,病因不明确。没有服用过任何治疗脑瘫的药物
期刊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部署安排,浙江省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三巡回指导组赴科技厅分别对厅下属单位和厅基层党组织开展督查指导。5月26日上午,省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三巡回指导组到省科技厅下属单位省科技宣传教育中心开展督查指导。省党史学习教育第十三巡回指导组组长滕勇作指导讲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何杏仁主持会议并汇报巡回指导组进驻省科技厅以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越来越注重细节化教育,为了能够将体育课程、体育精神,专业技术以及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帮助学生提高体育运动技术能力,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初中体育教师应升级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实践中,对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技术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钻研,关于原地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方法、技术环节、素质训练不断摸索和改进。  在初中阶段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