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在洗澡时,你在干些什么?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洗澡,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似乎不亚于三餐和睡觉。
   于古人而言,洗澡在多数时候是件奢侈的事。尽管早在先秦时代就明文规定“三日具沐,五日具浴”,鼓励人们三天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但这样在现今人们看来稀松平常的洗浴习惯,却是当时只有皇家贵族们才能实现的理想化生活方式。也正因为洗澡的不易实现,被上升至礼仪层面的它自然要搞得极为隆重。
   不同于受制于生活条件的古人,没有了祭祀礼仪、“沐浴而朝”的宏大叙事,现代人的洗澡行为回归到了自我清洁、愉悦身心的范畴。可即便如此,热水流出时氤氲的蒸汽所包裹的一方天地,还是令饱尝生活百味的你流连。
   据前些年发布的《全球沐浴调查白皮书》调查显示,全球各国人民平均每天待在浴室里的时间超过70分钟。这不恰好印证了人们对浴室的依赖和需求吗?
   但,等等,当人们在洗澡的时候,真的就只有在洗澡嗎?
   不管是置身简陋狭小的宿舍洗浴间,还是自己家中夹杂着各种香氛气味的淋浴房,只要你赤身裸体地站在花洒下,就意味着你已做好十全的准备开启一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消遣。
   而这样的盛事,通常需要一个极富仪式感的开场。
  
  洗澡时,轻松一下
   是的,不论你是否羞于承认,在洗澡时小便是人们经常会做的事情。平日里面对开口有限的卫生间坐便器的男性们,只有在此刻能将清洁之忧和伴侣的抱怨抛诸脑后;而拥有更为复杂生理构造的女性们,更不会错失这样绝佳的体验“站着上厕所”之机。
   在YouGov发布于2016年的一项调查中,17%的人保有“在洗澡时小便”的习惯,其中以年轻人居多——在年龄段处于18-24岁的人群中,22%的人有此习惯;在25-49岁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为21%;而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6%。
   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你出于“方便”的恣意之举,或许正默默为这颗蓝色星球的生态环境做着贡献。
   来自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的两位高材生早在2014年就向全校15000名学生发起号召,呼吁他们在每天早晨冲淋完成另一件早上的重要功课——小便。他们相信,将洗澡时尿尿所节省的一次冲水汇聚起来,将省下非常多的水资源,并且会为学校节省一大笔水费。活动发起人之一的克里斯·多布森说:“如果每个东安格利亚大学的学生都参与,一年下来,节约的用水可以填满奥运会比赛用的游泳池 26 次,而且还能为学校节约 12.5 万英镑的水费呢。”
   如果说这样的环保行为是你在讨好自己时候的“无心插柳”,那洗澡时的BGM一定是你的“有意为之”。
  
  每个人都当过浴室歌手吧
   根据好奇心研究所一项主题为“你在洗澡时会有哪些特别的习惯”的调查,在共计4563次的反馈中,有563人次将自己的赞同给予了“在洗澡时放歌”这一选项。换言之,洗澡洗到一半时大喊“嘿,Siri,下一首歌”的你,真的算不上异类。将歌曲视作计量工具,“洗了十首歌的澡”的人也比比皆是。
   比起将下一首歌曲的选择权交给“随机播放”的算法,更多人选择在洗澡时自己变身天王天后,把平日里羞于哼出口的抖音热歌、降了八度也唱不上去的怀旧金曲统统加进自己的演唱会歌单——或声嘶力竭,或深情款款。卸下所有包袱的你,可以忘记自己上一次去KTV是什么时候,但千万记得头顶的浴霸永远是你的追光灯。
   即便是在KTV里,人们也有可能会因为害羞而难以开嗓,可在浴室里,每个人都能变成蔡依林和陈奕迅,甚至唱到亢奋时,黄绮珊上身也说不定。
  洗澡时思考人生
   得益于能给人们带来沉思、镇静的沐浴过程,人们在放松身心、静心思考的同时难免会擦出巧思的火花。《全球沐浴调查白皮书》告诉我们,72%的人在沐浴时产生过新的思路。“人们会选择在洗澡的时候规划人生,等待一次可遇不可求的灵感迸发。”
   心理学专家斯科特·巴里·考夫曼博士(Scott Barry Kaufman Ph.D.)指出:“人们在淋浴时比在工作时更具创造力,这点既令人惊奇又令人着迷。《白皮书》的调查结果加强了放松对于创造性思维重要性方面的现有研究。放松、独处和客观的淋浴环境可以使人们放飞思绪,让内心意识流和幻想更加开放,从而推动创造性思维。”
   翻译成你我都能受用的大白话,这样被灵感缪斯眷顾之后的结果,大概就是“那道花了你一节自习课也没能解出的数学题迎刃而解”,或是“被策划案困扰了一整个周末的你突然有了新的思路”。
  最后
   随着你思绪的迷雾和周遭的水汽一道散去,云开月明的你站在镜子前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洗澡促进了血液循环,给你带来了更顺滑娇嫩的肌肤和更红润动人的气色。方才的“浴室歌神”和“人生哲学家”,终于还是成了这一秒的“出水芙蓉”。
   千万别质疑镜子里那个拥有美肌秀发、正处在自己颜值巅峰的丽人——这,是真实存在的美丽。
   洗澡时,你是“浴室歌神”还是“人生哲学家”?
  摘自微信公众号“半藏湖”
其他文献
庸俗总是让人怜悯。我们在庸俗里耗尽一生,没有几个人能摆脱庸俗,但是我们又不能与庸俗为敌,除非是与生活的本身为敌。但是我觉得只需要一点好的心情就可以给庸常的日子锦上添花,这心情首先就是平常心,然后就是平常心上的一点爱好,只有爱好才是能够真正取悦自己的东西。其实庸俗好像一个地基,因为没有比它更低的东西了,有了庸俗做基,我们可以构建出许许多多的事物,如此多好。   说了半天,我是想安慰我正过着的庸俗的
1   周末睡懒觉,快到中午才醒,发现微信里有一个未接的语音电话,是一个不太联系的发小打过来的。一看时间,凌晨三点,于是连忙发个消息问他有什么事。他回复说没事,都解决了,我便没再继续追问。   我特别懂这种感受。前年一个人在异乡工作的时候,半夜突然肚子疼得厉害,挣扎着自己一个人打车去了医院。给几个好友发过微信,但是都没回。知道他们都在睡觉,不忍心打电话吵醒他们,也不好意思吵醒他们。   凌晨
月亮、象牙、乐器、玫瑰、  灯盏和丢勒的线条,  九个数字和变化不定的零,  我应该装作相信确有那些东西。  我应该装作相信从前确有  波斯波利斯和罗马,  铁器世纪所摧毁的雉堞,  一颗细微的沙子确定了它们的命运。  我应该装作相信  史诗中的武器和篝火,  以及侵蚀陆地支柱的  沉重的海洋。  我应该相信还有别的。其实都不可信。  只有你实实在在。你是我的不幸  和我的大幸,純真而无穷无尽。 
阳光·简介  “《视野》·阳光行动”系兰州大学《视野》杂志社开展的大型公益活动之一,旨在为在校贫困学生提供经济资助:《视野》杂志社凭借自身的影响力,牵线搭桥,联结来自全国各地的“《视野》阳光大使”与“《视野》阳光学子”(我们称通过“《视野》·阳光行动”热心资助贫困学生的朋友为“《视野》阳光大使”,称获得资助的贫困学生为“《视野》阳光学子”),使其形成一對一的资助关系,在与双方达成一致后,我们将善款
宇智波佐助:   遇到过人生中喜欢的第一个明星,给她送花的那一刻,她说我知道你,谢谢你这些年的喜欢。那一刻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Skye-misa:   年幼的夏天,老家沿江而建设,那个时候臭氧层还没破个大洞,天气还没有热疯。   每到日薄西山,顽皮的我和弟弟“暑假任务”之一,上五楼天台浇水,将在烈日下烘烤了一天的顶楼用自来水冲个湿透。逐渐清凉的自来水和地板配上同样开始清凉的江风,
唐宫中,以女工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工。  ——《唐杂录》  何人却忆穷愁日,日日愁随一线长。  ——杜甫《至日遣兴》  如果要计算白昼,以什么为单位呢?如果我们以“水银柱上升一毫米”来计大气压,以“四摄氏度时一立方分米”纯水之重为一公斤来计重量,那么,拿什么来数算光耀如银的白昼呢?  唐代宫中的女子曾发明了一个方法,她们用线来数算。冬至以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做女红的女子便
我打开微信,原本只是想消磨几分钟,可是当过去了一个小时之后,我发现我的手指仍然在手机屏幕上。它像是哆啦A梦的口袋,只要你的手指还在滑动,各种新闻和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  在过去,人们浏览网页时需要点击翻页并且等候稍许才能进入下一页,然而现在所有的科技产品,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抖音都不是这样。无论何时,只要当你浏览到页面的底端,下一页的内容就会自动加载上来,用户可以一口气不停歇地向下滑动手指来
在理科生的眼里,学文科的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在学文的人眼里,理科生提供了一大波两性之间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的烂尾故事素材,但是……“理工科宅男”似乎还是要比“文傻”好听得多。  文科是怎么从一开始的高级学问,沦落到鄙视链条底端的?文理分家:一个多世纪前  本来,世界上所有的学问没有分类,更没有“理工科”这样的概念。但随着人类知识和科技的进步,自然科学逐渐从一团混沌的学问里分离出来,不再居于人文学
火车鸣叫一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开去。  东北边陲的寒凉,让我感慨赫哲族人,一直顽强地坚守在他们祖辈生活的家园,他们的渔猎文化,创造了这个没有文字民族的文化精粹。  我要去的,就是《乌苏里船歌》诞生的地方。  这列开往边境的火车,破旧得玻璃上渍着一道道黄色的陈年水锈,该也是擦不掉了吧。若不是觉得弃掉可惜,它的丑陋陈旧,大概也只能往人烟稀少的旮旯里晃悠了。  车厢里没有几个人,可以躺在长椅子上休息。寂
《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与西哲“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义理相通。“当仁不让,吾何辞哉”,敢承担,不推辞。这道理讲起来好听,但做起来往往荒腔走板,变作了文人空自许。  民国学者黄侃一生颇多自许,好臧否人物而少许可者。黄侃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期间,学校规定师生均须佩戴识别证,否则不得入校。某日,他到校上课,新来的校警不认识他,拒绝他入校。黄说:“我是黄季刚(黄侃字季刚)教授,来上课的。”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