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后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国际呼吸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其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多是在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才怀疑此病,故需提高临床医师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高危患者的认识。目前对于它的危险因素尚无太多报道。本文从人口统计学、血栓负荷、医疗相关事件、治疗及随访等方面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相关危险因素予以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伴肺癌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LC)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22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IPF-LC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肺功能及相关检查进行分析,治疗后随访。结果22例患者圴为男性,中位年龄64岁,21例有吸烟史。主要临床症状为咯血、刺激性干咳、咳大量泡沫痰、胸闷气短加重。其中1例为首先确诊肺癌;11例为首先确诊特发性肺纤维化;10例为IPF及肺癌同时发现。22例风
目的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了解经支气管镜应用针形电刀治疗气道腔内疾病的种类、病变部位及疗效,同时了解应用针形电刀的相关并发症,为呼吸介入医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提供参考及借鉴。方法回顾2007年4月至2015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收治的经支气管镜应用针形电刀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治疗的气道疾病种类、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疗效及相关并发症、通气方式的选择、联合其他介入技术等情况,并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微生物因素是IPF的高危因素之一。慢性病毒、细菌感染与IPF致病及预后相关,病毒感染可以刺激促纤维化因子的释放,细菌群落可以使肺泡发生反复损伤。感染也是IPF急性加重的原因之一。抗感染治疗对IPF有一定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去证实。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呼吸内科与重症医学科常见的危重疾病,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肺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调节对肺部损伤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是急性肺损伤、ARDS中的主要炎症反应细胞,而甲酰基肽受体是存在于中性粒细胞表面、以介导其趋化为主要功能的G蛋白偶联受体。目前研究发现,甲酰基肽受体1介导了ARD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特别是炎症细胞的趋化、聚集,抑制其表达后,炎症反应明显减轻
肺栓塞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表现类型。过去50年,其治疗主要依赖于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近年来,新替代药物的开发显著改变了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及二级预防。直接口服抗凝药作为非高危肺栓塞的一线治疗药物,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比,因其出血风险小,有较好的风险-获益比。然而,对于一些特殊患者的治疗,老一代抗凝药如肝素或维生素K拮抗剂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非高危肺栓塞的当前抗凝治疗进行综述,
原发性肺睾丸核蛋白中线癌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预后差。该肿瘤具有独特分子遗传学改变,伴有睾丸核蛋白基因重排。对于年轻、无吸烟史、临床病情进展快的中央型肺癌患者,应警惕该病可能。本文对原发性肺睾丸核蛋白中线癌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线粒体在氧充足的条件下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三磷酸腺苷供应机体的能量代谢。当细胞低氧时,线粒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ROS),导致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对组织或细胞造成损伤,导致疾病发生。因此,降低体内的ROS水平对控制疾病、维持机体内稳态至关重要。近些年研究显示细胞在低氧条件下可通过上调低氧诱导因子1、激活BNIP3和BNIP3L/NIX介导的通路、线粒体上FUNDC1受体的可逆磷酸化等机制调控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气管内滴注脂多糖联合香烟烟雾暴露模型大鼠气道重塑过程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气管内滴注脂多糖联合香烟烟熏法,在SPF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中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实验组每天分别以0.1、0.15、0.2 mg/kg罗格列酮灌胃,共30 d;模型组和健康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其中健康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非建模大鼠。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右肺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改
与传统化疗相比,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显著提升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针对该基因的靶向治疗已成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尽管如此,对EGFR-TKI有效的患者也不可避免地在治疗一段时间后出现耐药。随着对肿瘤免疫逃逸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针对免疫检查点的单抗治疗在肺癌治疗中也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EGFR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PD-L
目的回顾性验证Padua风险评估模型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筛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确诊的320例VTE患者作为VTE组,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同时期呼吸内科出院诊断非VTE的640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2组患者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并根据Padua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