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小伙子竞技足球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y2673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天昕从小就爱足球,后来遭遇了“文革”,那时候话都不敢多说一句,就更没人聚在一起踢球了。好不容易熬过去,又要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大江南北地跑个不停,他的足球梦也就此搁浅了。
  1998年,杨天昕退休了。一天下午,院子里几个孩子踢球的场景,又勾起了他尘封多年的爱好。今非昔比,年近八旬的他身体状况很不好,上楼都费劲。为了恢复體力,他开始练长跑,3年时间,风雨无阻。渐渐地,体力恢复了,精神也越来越好。
  杨老爷子开始琢磨着重返球场,可是老伴和孩子一听他这个想法,态度鲜明地表示反对。杨老爷子笑而不语,可谁都清楚他的脾气:别的事情他听劝,足球的事情,谁说了都不算。
  体育公园里踢球的大都是年轻人,看到老爷子须发花白还来踢球,都愿意带着他一起玩。别看他年纪大了,可技术和体力却让很多年轻人折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杨天昕突发奇想,去不了北京,咱在兰州也得为奥运出份力,把爱踢球的人组织在一起也不错啊。和几个相熟的朋友一商量,大家都赞同。
  俱乐部一成立,就有很多人报名参加,从十几岁的中学生到退役的半职业球员,从上班族到个体老板,只要爱足球,都可以加入。
  现在,杨天昕的俱乐部里有3个球队,60多个球员,分为竞技队、健身队和女队。每天,他都要和队友相约在体育公园踢上3个小时。回家后,老爷子还要坚持读书看报,练字,剩下的时间当然还是留给足球了。
  有人说他是个“疯老头”,这么大年纪了,还整天混在年轻人堆里,可杨天昕说,踢球是个受罪的事儿,身体对抗也很激烈,不经常锻炼的年轻人都吃不消,何况我这个年纪的老人。但我就是喜欢,年轻时候的梦想没条件实现,现在有时间有条件了,还不能让我老头子圆圆梦吗?
   业余足球运动很简单,就是纯粹、干净。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乱七八糟的物欲交换,只有酣畅淋漓的奔跑和进球后的快感。
   快80岁的人还奔跑在球场上,已经成了兰州足球圈里的一个传奇。杨天昕还有他的打算:我正在奔八十的路上,争取一下,也可以当一个“80后球员”。去年过生日的时候,队员们为他送上一件印有80号的球衣,希望老人能踢到八十岁。
其他文献
李金龙原是空军工程学院学员队的政委,退休后闲来无事,翻出1953年买的小提琴,开始吱吱呀呀地练起来.时间不长,小提琴就拉得有模有样了.rn军干所文体协会会长赵兴华找到李金龙
期刊
经济学家于光远在2013年9月26日永远地走了,享年98岁.生前,于光远在医院躺久了,说要给自己写悼词,还拟定了自己墓碑上的题字:“大玩家于光远已经走了.”rn75年前,带领第四战
期刊
姜昆刚退休时,作为过来人,妻子李静民能理解他的失落.看到姜昆每天吃过早饭,就闷闷地坐在书房里,李静民挺担心.她把姜昆往门外推:“一个老爷们整天窝在家里算怎么回事?出去与
1946年,我还是11岁的孩子,常跟随兄长到亨利路(现新乐路)他同学家玩.同学家别墅里停放着一辆军用小吉普车.rn哥哥的同学对我说:“你来试试吧?”rn我坐上驾驶位,他坐在副驾驶
期刊
期刊
期刊
袁彪,清华大学一附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n瘦长的身材,语速分外的快……在40岁刚出头的袁彪身上,外科医生的严谨整洁和北京人的随性自然地结合在一起.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