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微创牵伸技术治疗青少年创伤性假性马德龙畸形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ie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微创牵伸技术治疗青少年创伤性假性马德龙畸形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例青少年因创伤致桡骨远端骺板闭合引起的假性马德龙畸形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12~16岁,平均14.5岁;右侧5例,左侧2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5年,平均2.5年。前臂较对侧短缩1.8~4.0 cm,平均3.0 cm。7例患者均安装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并于桡骨远端微创截骨,根椐术前测量掌倾角及尺偏角的丢失,调整桡骨远端位置,以尽量恢复掌倾角及尺偏角的角度,将腕关节置于功能位,继而牵伸治疗。术后7 d开始行牵伸滑移,速度为1 mm/d,分4~6次完成。末次随访时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7例患者水后获12~48个月(平均30.0个月)随汸。平均延长长度为3.2 cm (2.0~4.2 cm),外固定支架带架时间平均为4.5个月(3~7个月),平均愈合指数为30.0 d/cm (22~40 d/cm)。下尺桡关节复位良好,关节稳定,桡骨短缩畸形均得到矫正,双侧肢体长度接近等长。末次随访时患侧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活动范围及前臂旋转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术后无针道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延长骨段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按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例,良3例,中1例。

结论

Ilizarov微创牵伸技术治疗青少年创伤性假性马德龙畸形安全、可靠,损伤小,不遗留明显瘢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Ilizarov骨搬运、骨延长术结合髓腔清创冲洗对下肢髓内钉所致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例下肢长骨髓内钉所致慢性骨髓炎患者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6~47岁(平均36岁)。均采用骨感染灶清除、持续冲洗、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干骺端截骨骨搬运或骨延长术治疗。感染部位:股骨4例,胫骨8例。术后冲洗3~5周,平均4周。术后对患者伤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不暴露腓总神经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孤立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例孤立性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5例;年龄40~58岁(平均47岁)。所有患者均通过改良后外侧入路不暴露腓总神经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根据术后即刻X线片所示的胫骨平台关节而复位情况采用DeCoster等分级系统进行评价。随访时通过X线片评
期刊
目的比较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7例桡骨远端小稳定型骨折患者资料,其中25例采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男10例,女15例;年龄60~78岁,平均(64.8±4.4)岁。22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治疗(外固定组),男6例,女16例;年龄60~82岁,平均(65.9
目的比较不切开与切开旋前方肌对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采用掌侧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6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男42例,女23例;年龄20~68岁,平均42.5岁。术中注意钻头轻缓穿透背侧骨皮质、增加腕背切线位透视精准螺钉长度,钢板放置不超越"分水岭";65例患者术中有30例不切开旋前方肌(不切开组),骨折复位后钢板从旋前方肌下方插入;
目的分析10年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笫三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骨折分型等数据。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期间锁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锁骨
目的观察一期节段性清创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效果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一期节段性清创骨搬运技术并创而开放治疗的15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36.9岁(20~55岁)。患者采用局部节段性切除同时胫骨近侧干骺端截骨骨搬运及创面开放、停泊点清理植骨加压外固定支架调整等治疗,治疗过程分为4期:I期:患者入组至初次手术前;Ⅱ期:初次
目的回顾性分析Ilizarov技术结合肌腱延长术治疗创伤性跟腱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凹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7例创伤性跟腱挛缩患者资料,男16例,女11例;年龄13~52岁,平均31.2岁;左侧13例,右侧14例。单纯性跟腱挛缩18例,合并有其他足畸形9例。小腿软组织和骨折创伤引起19例,缺血性挛缩后5例,另外有3例原因不明。根据患足X线片胫底角的不同进行分度治疗,手水方法
目的探讨二处截骨骨搬运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5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23例,女2例;年龄2〜52岁,平均31.2岁。骨折分型均为Gustilo ⅢB型。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 cm × 4 cm〜24 cm × 12 cm,胫骨干缺损长度为8.5〜18.2 cm,平均12.3
目的比较单边外固定支架与环形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治疗下肢长干骨骨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42例下肢长干骨骨缺损患者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运治疗(单边组),男14例,女6例:年龄20~53岁,平均31.6岁;股骨缺损10例,胫骨缺损10例。22例采用环形外固定支架进行骨搬运治疗(环形组),男13例,女9例;年龄16~56岁,平均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