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瘢痕并发湿疹65例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1989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4月-2013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65例烧伤瘢痕并发湿疹患者,其中男53例、女12例.年龄11 ~ 79岁,平均34.5岁.烧伤总面积1% ~95%,其中深Ⅱ~Ⅲ度面积为1% ~80%TBSA;创面愈合后瘢痕面积1% ~61% TBSA.63例患者湿疹发病时间为伤后17 ~83d,平均41d;另2例患者伤后10余年在瘢痕部位出现湿疹.瘢痕发生湿疹时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1评分:0 ~5分8例占12.3%、6~10分20例占30.8%、11 ~15分37例占56.9%.诱发湿疹原因:单纯化学物质刺激因素(各种药物、消毒剂等)诱发28例占43.1%,单纯物理性刺激因素(机械摩擦、牵拉、温度等)诱发11例占16.9%,同时存在上述2种诱发因素的患者26例占40.0%;10例患者存在精神焦虑占15.4%.发生湿疹部位:单纯四肢25例占38.5%、单纯面颈部11例占16.9%、单纯躯干7例占10.8%,另外22例患者为多部位发生湿疹占33.8%。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老年烧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观察简明烧伤严重度指数(ABSI)评分、Baux评分的预测效果. 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笔者单位收治的319例老年烧伤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10例和存活组309例,统计2组患者的年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ABSI评分、Baux评分、伤前疾病、吸入性损伤、伤后并发症情况,筛选死亡危险因素.应用A
患者男,42岁,2013年5月16日因炼钢炉爆炸烧伤全身多处,伤后30 min入院.患者意识清楚,呼吸困难,烦躁不安.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98次/min,呼吸频率为22次/min,血压110/70 mmHg(1 mmHg =0.133 kPa).全身除头部、前胸、双足底共有15% TBSA正常皮肤外,均为烧伤创面.双手、腹部、双臀、双下肢创面焦痂样改变,质硬;其他部位创基红白相间,痛觉迟
期刊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方,由寒冷引起的组织损伤是冬季常见病,多见于野外作业、醉酒、迷路及精神失常者,严重的冻伤给人体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 SCTA)技术已成为临床普遍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但在冻伤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尚鲜见报道.笔者将该技术应用于下肢深度冻伤救治中,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期刊
目的 探讨丙酮酸乙酯(EP)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作用. 方法 取40只SD大鼠于背部造成30% TBSAⅢ度烫伤并按200 mg/kg腹腔注射LPS,同时注射3 mL生理盐水抗休克,制成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P组与生理盐水组,每组20只,EP组大鼠按4 mL/kg立即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EP溶液,每8小时注射1次,生理盐水组大鼠同法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溶
患者女,60岁,夜间因创面疼痛剧烈,2012年12月1日急诊入院.患者及家属描述患者于2d前洗澡时烫伤,洗澡后感觉左侧胸部烧灼样疼痛不适,1 d后逐渐出现较多密集细小水疱,曾于院外诊室涂烧伤膏(具体成分不详)治疗,后创面疼痛加重、水疱增多.检查时见患者左侧胸部有约3% TBSA创面,位于第2至第6肋间、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之间,基底略红,较多密集绿豆粒大小水疱,间或有黄豆粒大小水疱,创面边缘不规整,符
期刊
四氯化钛是制备金属钛的重要材料,为高毒性无机化合物,室温下为无色液体并在空气中发烟,生成二氧化钛固体和盐酸液滴的混合物.本单位地处钒钛工业城市,钒钛相关制品工厂较多,四氯化钛烧伤发病率较高,2010-2013年共收治47例四氯化钛烧伤患者,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烧伤患者康复期间自信心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方法 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西京医院收治的6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患者按照康复治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团体心理辅导,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自信心测验量表评估患者的自信心水平,计数自卑者、自我感觉平常者、自信者、超级自信者;治疗前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后期的康复过程中,常常因瘢痕形成及挛缩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畸形,这些畸形又因自体皮源匮乏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复治疗,从而极易导致终身残疾 如何修复此类患者的畸形,最大限度地使其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目前烧伤后期修复领域的一个难点.笔者将改进深度烧伤后继发畸形的修复方法,充分利用和扩大有限的自体皮源作为研究的突破口,通过充分利用患者自身的瘢痕组织结合自体刃厚皮,构建自体瘢痕复合皮
期刊
自1952年Evans液体复苏公式问世以来,国内外相继出现了众多的补液量估算公式.这些公式延续了Evans公式以体质量和烧伤总面积为估算参数的基本思路,其不足在于未考虑累积体液丢失量(入院前应补而未补的液体量)、未解决补液速度问题.2011年笔者基于烧伤病理生理情况和对63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液体复苏经验,总结出以每小时每1% TBSA补液量(△q)、TBSA和烧伤总面积为参数的改良烧伤液体复苏公式
期刊
目的 了解在大面积烧伤伴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应用个体化吸痰法的效果. 方法 对笔者单位2008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例重度吸入性损伤行机械通气的烧伤患者,先后应用常规按时吸痰法和个体化吸痰法排痰,分别在2次排痰结束后统计PaO2较吸痰前上升1 ~10、11 ~20 mmHg(1 mmHg =0.133 kPa)及PaCO2较吸痰前下降1~5、5~ 10 mmHg的患者数量.2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