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关于诚信人生的谈话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ati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放在三维目标之首。近年来,唐河县教研室积极倡导“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在推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教师的草根方法,用风格显特色,用人格育品德,为我们树立了学科自信。宋老师执教的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诚实守信》一课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范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一诺千金”“立木取信”“曾子杀猪”这些成语故事吗?
  生(齐):听说过。
  师:既然同学们都听说过这三个成语故事,那么,哪位同学能站起来说一说这三个成语的意思呢?
  (好多同学举手)
  师:全溢同学,请你站起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全:“一诺千金”的意思是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师:这三个成语故事有没有共同点?如果有,是什么?
  生(齐):共同点是守信用。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问题。
  (师板书:诚实守信)
  【讲解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34页,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第一目“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思考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教师书写问题)
  1.诚实的内涵。
  2.诚实的表现。
  3.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待学生读完后,教师找学生回答黑板上书写的问题)
  生:“诚实”就是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词,不文过饰非。
  师:那么诚实又有那些表现呢?哪一位同学找到了答案?李越同学,请你给大家总结一下。
  李:诚实的人对自己是诚实的,这就意味着不自欺,内心坦坦荡荡,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问心无愧;诚实的人对他人诚恳实在,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恪守诺言,履行约定,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师:李越同学总结得非常到位,请坐下。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诚实的表现,那么诚实有哪些重要性呢?
  (学生举手,教师挑选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
  生:1.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的美德。2.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3.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了解了诚实的内涵、诚实的表现和诚实的重要性,那么,哪位同学能够站起来给大家说一些生活中我们所了解的有关诚实守信的格言和典故呢?
  (学生们讨论后举手回答)
  师: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就会收集到好多关于诚实守信的格言和典故,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接下来,我们学习课文第二目“拒绝谎言,诚实做人”。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给大家列举几个我们身边的不讲诚信的现象?
  生:学校里,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家庭里,父母不兑现诺言,子女欺骗父母;社会上,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以上几种行为都是不讲诚信的现象。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非常全面。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不诚信的现象,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些不诚信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有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5—P36页的“拒绝谎言,诚实做人”,并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观察与体悟:学生阅读课文,教师书写问题。待学生读完后,教师找学生回答黑板上书写的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做适当点拨,并板书要点。问题与板书设计有机融合,学的环节是自学提纲,探究环节是问题设计,小结时相机而用,简明扼要,辅助教学……
  就这样,不知不觉学完了一目又一目,于重点处展开讨论,没有单列的拓展延伸环节却让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说出了许多关于诚信的格言、典故;于难点处释疑解惑,没有形式化的热点链接却让学生分析了当今社会上和校园里存在的不诚信现象。
  【学习检测】
  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诚实的表现、诚实的重要性及说谎的危害性、诚实与善意的谎言之间的联系。我们究竟掌握了多少呢?下面,请同学们把导学案拿出来,翻到第13页,让我们来检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请同学们做导学案上的第3、4、6、7题,同时,我找4个同学上来把该题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四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答案,其余同学在导学案上书写。四位同学书写完毕,教师讲评)
  观察与体悟:整堂课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序,学得有效,这样的课堂于无模中有模,于无形中有神,平淡中见真奇。我觉得这才是新课改背景下的“家常课”。结尾处明确目标、导之以行,做一个诚信的人。
  那次听课回来以后,我整理出课堂实录,仔细研究,这样的老办法实实在在地贯彻了课改理念和“学、探、测”三步六环教学模式。只不过教师似乎不是在讲课,而是在聊课,我和在场的各位老师和同学不是在听课,而是在听一场关于诚信人生的谈话。
  模式无情人有情,原生态课上润无声。一张嘴述说古今,一支粉笔刻画本真。这样的课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素课之美,这样的思品课堂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和核心价值观的光芒!
  注: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思品课“学、探、测”教学模式课例研究》之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KJYC150913072。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不仅仅是一种交流的语言,更是价值着帮助学生通过教育来了解世界的文化,有一定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现已成为初中生英语素养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之一,从幼儿园开始,他们所受的教育都是被动的,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教育都是美好的、光明的,很少会有人告诉他们人生社会的艰难,未来的路蜿蜒曲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探究。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文化;培养品格  一、学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虽特点各异,但都体现了高考考查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毫无疑问,对高考地理试题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典型特点分析  1.无图不成题。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也是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在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中,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地图数量增加,双图、多图题比较普遍。双图、多图题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读图、分析、提取信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过程性目标中要求学生“经历”特定的教学活动,“探索”一定的教学规律,“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这正是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必须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一要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要围绕这一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与发展状况,创设民主、开放、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学力出发,同时又必须以促进学生成长为归宿。思想品德教学要想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历史教学高效益,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学生,调动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历史课堂。基于此,我通过开展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设计意图与构建  我采用了“二乘三”的分组形式,一個小组由6个人组成,前后每排3个人,每个大
【摘要】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图式理论在高中阅读与写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其在初中英语学习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较少。本文以初中阅读课文为例,探究形式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阐述建构形式图式对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 形式图式;初中阅读  【作者简介】孙妍,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  随着近两年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出,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能力成为老师们上课的教学目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现行历史教材内容丰富,还增加探究题,旨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彰显素质教育的特色,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然而,由于农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教材过多的容量、专业性强的表述,导致“探究”形同虚设,加上近年来试题趋难,问题越来越“细”,越来越“活”,教师似乎都在“依卷施教”。笔者在教学中不断遭遇“雾霾笼罩”的困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教学实际(以下简称社会课)
一、备课介绍  结合高考考纲和近年高考命题导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难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体制改革)。  二、教学展示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处于状态。  (2)关于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引入“两个凡是”的思想分析)  2.内容探
章永生同志在所著《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学习兴趣产生于学习的良性循环。”学习兴趣源源不断地产生于“学习行动—学习成就感—学习兴趣—学习行动”的良性循环中。如果这种良性循环内化为学生的规范性学习习惯,将对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高效教学大有裨益。  笔者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和实验,依据不同主体对象,总结了以下几点培养策略。  一、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本科目的学习兴趣呢?
课程资源是教学内容的来源和实施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  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种类和外延作了明确界定,将其分为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两大类。物质资源包括历史教材、影视资料、教学资料、乡土资源、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人力资源包括历史教师、学生及专家等。  根据这一分类,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①教材是历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高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英语专业人才需求不一致、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前景期望过高、英语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未充分发挥其职能给予学生有效指导等问题日益凸显,英语专业毕业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本文对某独立学院2021届103位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意向問卷调查,总结归纳所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