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习作注入活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zs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造成学生作文选材胡编乱造、生拉硬扯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生活单调乏味,因此要为习作注入活水创造条件。教师密切联系家长与社会,通过组织多项活动,为孩子创设条件,丰富生活,从而帮助学生捕捉习作契机,积累习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活动 实践 契机 素材
  对于作文来说,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情,能表达真情的莫过于巧妙的素材,但是选择素材的问题却常常困扰着学生,因而出现胡编乱造、生拉硬扯的现象,导致习作素材味同嚼蜡。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生活单调乏味,孩子缺乏热爱生活的情趣。因此,让孩子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才能让他们在习作取材中左右逢源,精彩不断,真正做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一、组织多样活动,丰富生活
  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教师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孩子创设条件,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尽情地体验,饱尝成功与失败、分享与合作、感动与震惊的不同滋味。在多样的活动情境中,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习作素材顺手拈来。
  新课标中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所以,教师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见识,从而为学生习作素材积累做好铺垫。在我们学校,经常适时开展各种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得以健康成长,习作选材新颖有趣。在迎接“三八妇女节”的到来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学校精心策划开展一次“感恩活动”,组织所有学生参与、亲身实践:为妈妈、奶奶、外婆等身边女性亲戚朋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捶背、做家务、送小礼品等等;还有听听她们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要求记录下感受,同时也让妈妈她们写下一些心里话。经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女性亲戚朋友的辛苦不易,了解到她们的伟大坚强,同时互相增进感情,孩子们被浓浓的爱包围着。通过活动,他们将所获得的素材储藏在自己的脑海中,当写作时,就能从丰富多彩的素材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了。正因为有了这样丰富的体验,学生在习作“让我感动的一个人(一件事)”“我最尊敬的一个人”“难忘的……”中,选材真实感人,生动有趣。有写《妈妈瘦瘦的背》、《沧桑的奶奶》、《一刹那》,还有写《我流泪了》《外婆流泪了》《今天,我长大了》《那一刻,我心动》等等。由此可见,丰富的生活是孩子习作的源泉,只要孩子们经历过,就一定有所触动,情动而辞发,内容当然鲜活有趣。学校还开展“庆‘六·一’游园活动”,孩子们在紧张有趣的活动中,尽情享受童年的乐趣,快乐的心情充满习作。有趣的活动,亲身的体验,都成为孩子们笔下栩栩如生的素材。
  二、提醒家长关注,获得体验
  叶圣陶曾经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所不曾经历的事勉强拉到笔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有所为而作就是要求学生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而不做生活的袖手旁观者。这一番话告诉我们,孩子不但要留心学习生活,而且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同样重要。所以要提醒家长做个有心人,多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孩子在家中体验到的生活成为取材的来源。
  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提醒家长在家中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体验,孩子们生活丰富多彩了,习作内容就生动了。最能够触发学生感情的事情,学生就乐于表达。现在小学生大多生活在幸福和欢乐之中,他们幼小的心灵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生命的春天无私的馈赠,许多事情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而这些真正使人感动、令人难以忘怀的事情,孩子们却往往认为是平平常常,毫不起眼的,究其原因,关键是未能发掘其内在的情感因素,“无之情”则“无之意”,学生也就没有写的欲望。因此,善于发现能感动孩子的素材,多给孩子感受爱的机会,培养孩子细腻的情感,让孩子的情感世界更丰富,便于他们真情的流露。家长如果注意这些,孩子感受是会很细腻的,即使一次雨中送伞滑倒的细节、为病中孩子精心做饭的琐碎事情,幼小的他们也能敏锐地捕捉到。在习作“我的爸爸”中,孩子细致地写出冒大雨送伞的父亲,高高卷起的裤脚下面,被跌伤流出的血水与雨水混合,而脸上却仍强挤出慈爱的笑容,实在让人感动。更让人欣慰的是孩子这么细心,这么体贴,教育效果不言而喻。母亲提前下班回家买菜、烧可口的饭菜,在厨房里不顾上班的劳累,满头大汗地忙碌着,这些既熟悉又容易被忽视的感人情景,如果被孩子捕捉到,悄悄流淌在孩子的笔下。这样的习作,就是优秀的作文,因为真情的流露是习作的灵魂。
  三、鼓励参与活动,开阔视野
  社会是个大舞台,孩子在社会中能看到许许多多的现象,社会也是学生实践的天地,学生在与社会接触的实践中,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各种体验也不断丰富,视野变得开阔起来,作文素材也会源源不断。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效果特别显著。我校的学生参与宿迁晚报社组织的小记者活动,走进消防大队,了解消防知识,亲眼目睹消防官兵的辛苦工作,从而产生敬佩之情;参观气象局,学习观测天气的方法与技巧,感受气象事业与人们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参加花样溜冰比赛,他们个个跃跃欲试、生龙活虎,在比赛中体验汗水与泪水的滋味;丰富多彩的“袋鼠跳”“三足跑”“背西瓜亲子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也培养了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他们在游戏中收获快乐,体验成长的乐趣。南京之行的小记者采风活动中,孩子们亲眼目睹六朝古都的风采,瞻仰中山陵,感受伟人的气魄;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后,孩子们变得深沉了,爱思考了……通过参加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了人生阅历,增强了情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这一切,是孩子们在家中、学校感受不到的,而社会这座大学堂可以让孩子们尽情地徜徉。随着孩子们花样的笑容展现,视野也不断得以开阔,笔下的文字更是吸引人阅读——《走进消防大队》《消防知识集锦》《气象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快乐的日子》《不让悲剧重演》《我们的使命》等文章不但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气息,更让人感受到新时代儿童的独特体验,从而避免无病呻吟、选材老套的问题。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就会作成什么样的文字。”叶老先生的这番话十分精辟地道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谈写作——《文章例话》序.
  [2]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谈作文写作与修改.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第一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两封初二同学的来信。“我上月向一个女生表白了,希望她做我的女朋友。那天,她高兴地接受了我,我们就真的相爱了。每天我们上学放学一起走,同学们起哄,说
李建明男31岁.198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87年在北师大低能核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和离子注入工艺方面的研究.在
在河北省电生理学会领导支持下,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神经电生理与医学工程研究室,针对临床工作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采用当代先进的微机与微电子高新技术,于1997年在国内领先研
无论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老师们的感受,政治课都不会有很好的评价。随便一个学生或老师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列举出几条政治课的负面评价 ——沉闷、枯燥、说教语言太多……记得有一次笔者和一位其他科的老师一起听本教研组内某老师的公开课,这位老师听到中途哈欠连天,转身对我说:“你们的政治课始终是闷了点。”可我当时的回答是:“那不一定,那要看谁上的课。”没错,我至今仍理直气壮地这样说。其实,政治课内容抽象且枯燥,完全
自从我校实行活动单导学模式以来,又开展了“知识周整理”活动,每周让学生对一周已学知识进行知识再整理。但笔者在走访学生和询问同事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老师在周整理课上只是“放羊式”整理,老师没有布置明确的整理目标,也没有整理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整理内容杂乱、主题不明,有的只是抄抄书本或者做做练习,在周整理课上学生缺少深入的思考,不知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进行整合。特别像在生物这种自然学科上,由于其概念、
双光子聚合(TPP)是通过光敏剂中的非线性双光子吸收过程所引发的,其作为一种新工艺,自问世以来,已在二雏和三维加工聚合应用领域中得到广泛研究.对于二维纳米图案的加工,纳复
课程改革实施至今,语文的人文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磕磕碰碰、一波三折的常态课,才是真正的好课。为了实现教学的实效性,语文教学应遵循三个“追求”:  一、追求“以学定教”  在公开课上,有些学生说不出真心话,提不出“真”问题,而是按照教学设计和教师的心理暗示进行“假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关注的不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教学预设。  “以学定教”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3C44B0X的土壤成分分析仪的构造方法。该方法将S3C44B0X和一些必要的器件连接,并在芯片中植入嵌入式操作系统?C/OS-II,在其上运行用户程序,使之完成多任
那天早上我和朋友苏珊正测一英里跑,不知从哪儿跑出来的一只可爱的卷毛狗兴致勃勃地在后面追着我俩。我俩随便给它取了个名字——“漂泊者”。有漂泊者跟着,我俩跑得很卖力。在它前面领跑,还真挺有意思的……  突然,我们听到体育老师在远处使劲地嚷嚷着什么。“她喊什么呢?”我问苏珊。苏珊的脸一下子就变白了。  “她说……她说,‘漂泊者’是只疯狗!”  “啊!”  我俩越跑越快,漂泊者也越跑越快。我已经开始上气不
马上就要毕业了,同学们心情浮躁,来上课的并不多,而且似乎都心不在焉。那天,打了上课钟,同学们又开始交头接耳:谁可以进名牌大学,谁应聘了大企业,谁准备去江浙……班主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