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文坛璀璨 养生有术

来源 :健康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2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臧克家不仅是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更是位养生有术的寿星。
  摒弃药物,每天散步两小时
  臧老年轻时体弱多病,曾多次因病休学。因此,他以前视“药物为救星”。后来,臧老认识到药物只能医病,不能强身,欲求身体健康,锻炼最重要。于是,他于1959年请了位拳师每天早晨教自己打太极拳,还坚持每天早中晚到林间小道散步,雷打不动。
  有的老作家年过八旬就停笔,可臧老几十年从未停止过写作,就是在病魔缠身、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仍不放下手中的笔,他把写作视为与病魔斗争的一种手段。进入九旬时仍坚持天天定时伏案工作。并相继出版了《臧克家古典诗文欣赏集》《臧克家序跋选》《放歌新岁月》。
  饮食清淡,偏爱大葱大蒜
  臧老一辈子保持饮食清淡,但偏爱大葱大蒜。他说:“也许我来自山东农村,吃惯了粗茶淡饭。我觉得大葱大蒜辣乎乎的挺开胃也下饭,每天吃个七成饱,没听说‘吃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吗?”
  臧老认为淡泊名利、保持心境平和对养生至关重要。一般人心情不悦、心境不佳都是由于希冀得到的东西未能如愿,因而烦闷、苦恼、心理失衡而损害身体健康,所以他对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几十年来,他经历过坎坷,也曾面对过辉煌,都能做到泰然处之,荣辱不惊。同时,臧老也认为,心境平和不等于出世超脱、心若枯井。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要满怀激情去做,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则大可不必去计较。他和老伴曾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还负担了贫困山区两名儿童的学费。一次,某地希望工程向他求字,他二话没说,当即写了“爱心如火”四个大字,表现出他的激情和爱心。
  乐于交往,以弄孙为乐
  乐于交往,是臧老养生的另一法宝。臧老没有名人的矜持,也没有名人晚年的孤独。他家的住房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院子周围均是居民密集区。臧老经常到胡同里去散步,不管见到老人、青年还是孩子,他都亲切地同他们交谈,有时还兴致勃勃地应邀去居民家坐坐、聊聊天。臧老晚年以和孩子们在一起为乐。他居住的胡同里有两所幼儿园,是他常去的地方。他同孩子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平常在家里臧老喜欢与小外孙女在一起,他跟孩子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们成为他的感情寄托,也成为他与疾病斗争、保持良好情绪的精神支柱。他在散文《我和孩子》中写道:“我喜欢这许许多多的小朋友,自己好似也变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个。”所以臧老能享如此高寿。
  (据《现代养生》)
其他文献
现代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先生参加国宴亦不吃荤。梁先生十几岁就读佛经,20岁那年想“出家”,被家人劝止后就改为吃素。毛泽东有一次曾走到他桌旁由衷地说道:“梁先生坚持食素,清心寡欲,定长寿也。”果然,这位生于1893年的著名学者。于1988年6月23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95岁,吃素达75个年头。   在西方,吃素的创始人被认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与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距今
不久前,一个叫做H.M.的人的大脑被切成了2000多片,全球40余万人通过网络观看。这一与爱因斯坦享有同样“待遇”(解剖大脑进行分析)的人是一名职业病人,患有罕见的失忆症。他发生问题的大脑部位非常关键,使得他能记住少年时的事情,但新的记忆却只能停留20秒钟。那么,人类的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看——    为什么我们可以认识回家的路?为什么我们能够背诵唐诗宋词?为什么我们可以分辨文字、阅读文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