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阅读儿童文学特点及重要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pe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因其独有的特点如故事性、教育性、语言的生动性等而颇受儿童喜爱,并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通过儿童文学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特点;重要性
  众所周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小学阶段,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儿童文学凭借其独有的特质以及价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应当从儿童文学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一、 儿童文学的特点
  (一) 叙事视角具有多元性,作品具有儿童性
  从儿童文学的产生过程来看:其生产者是成年人,消费者却是儿童。儿童文学读物必须以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为核心,以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多元的叙事视角,最终形成的却是以儿童为中心的作品,这就是儿童文学的一大亮点之一。从儿童文学的叙事视角而言,有儿童本位的叙事视角、成人经验教学式的叙事视角等,无论何种叙事视角,都必须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理解能力以及审美需求,尽可能地贴近儿童的心理需要,能够真实地反应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以下,笔者结合儿童文学叙事儿童本位的叙事视角,了解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儿童本位的叙事视角,是指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从儿童的视角,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创作。这里的作者,一般都是指成人作者,他们要想创作出具有儿童性的作品,首先必须要让自己的心态回到儿童时代,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进行创作,用具有儿童性的语言诠释儿童化的世界。儿童文学作品的儿童性,是其独有的一个特点,也是儿童文学之所以具有如此魅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 故事性和教育性
  本文所指的儿童文学,是指针对6-12周岁的儿童的文学作品,即小学阶段的文学作品。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积累尚且欠缺,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待提升。因此,针对这个阶段孩子的儿童文学作品,应当主要是以故事性的形式出现,这样方能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我们知道,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本位的作品,其核心是儿童,因此,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须以儿童的现实生活和想象生活作为创作的重点,结合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文学作品赋予儿童想象的空间,实现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教育意义。例如,民间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体,充满神秘和美好的故事情节,会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兴趣性,而且,朴实的牛郎和勤劳的织女,这两者的人物形象又会给儿童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让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并由此形成儿童所独有的人格魅力。
  (三) 语言生动、简洁、浅易
  生动性、简洁性、通俗易懂性是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的主要特点。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的语言特点,也是基于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本位”的特点。儿童文学作品的生动性,要求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结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采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和引导学生,让孩子爱读、爱听,这才是成功儿童文学作品应当具有的特质。著名的文学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用不多的词儿,短短的句子,而把事物巧妙的、有趣地述说出来,恰足以使孩子们爱听。”老舍先生的这句话,直接概括了儿童文学作品——语言的生动性、简洁性和通俗易懂性的三大语言特点,形象而具体。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这是无可厚非的。
  二、 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
  (一) 儿童文学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的阅读都提出了具体建议。第一學段(1~2年级),学生的阅读文类被明确指定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这意味着儿童文学至少在小学低年段已成为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众所周知,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词汇积累不足,在阅读方面颇受影响。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面对的是一些干巴巴的、深奥难懂的阅读素材,势必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儿童文学则不同,儿童文学本身就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尤其是对于一些图文并茂的儿童诗歌、寓言故事,势必会让正处于阅读初级阶段的孩子感到其乐无穷。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儿童文学作品几乎成为了孩子阅读的主要素材,儿童文学作品本身所独有的价值和特点,对学生思想和情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 儿童文学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是针对3-6年级的学生。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面临阅读,而且会面临大量的写作任务。《课程标准》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及结构脉络。在此基础上学会如何写作。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儿童文学依然是其阅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写作灵感,而这些写作灵感一方面源于学生日常的习作素材积累,另一方面源于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情感体验。儿童文学作品的课外阅读能够满足学生这两方面的需要。从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思维的灵活性以及语言的生动性是儿童文学作品主要特点之一,因此,面对学生生活经验匮乏,写作思维局限的情况,儿童文学作品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学生在中高年级阶段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儿童文学作品依然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富有趣味性的内容,都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最佳读物。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应当强化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儿童文学特点初探[J].科教文化,2010(19):149.
  作者简介:
  刘光建,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市播州区新民镇马坪小学。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波里比阿是古希腊化时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其用毕生精力写成的《历史》著作中,他提出混合政体是最好的政治安排.其混合整体理论是以罗马政体为载体,并阐释了罗马政体中三种主
老子的圣人观在中国古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儒家的圣人观有所不同,他以形而上的逻辑思维,从自然无为出发,构建了与众不同的理想人格,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理想的社会。老子的圣人观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蒙藏民族关系一直以来是藏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蒙藏民族问题也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对于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历史进程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从历史的,还是从现
摘 要: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当下时代已经进入到了“互联网 ”时代,在该时代下教育事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学,更是开发出新路径,以此来促进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针对“互联网 ”时代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探讨,首先说明“互联网 ”对语文教学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分析出该时代下语文教学的新路径,不仅让人们进一步了解这一时代下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而且还能够
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产生了多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评价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传统的评价标准对于新能力有相当的局限性,或者说,新的能力是不能用过去的评价方法度量的。在传统教学中,评
罗斯福设计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是由美国领导的大国主宰下的“集体安全体系”,这一点与威尔逊的集体安全思想具有本质的区别.罗斯福的集体安全思想不止在于保证美国成为联合国的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在对话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色。学生只有把握了数学知识的本色,才能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一、结合数学知识的抽象性特点开展教学对话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