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CDH23基因复合杂合模式导致的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研究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weizha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一个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致病基因及突变进行探究。

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科联合郑州大学相关机构对该家系进行了研究。该家系来自河南省濮阳市,2代4人,详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绘制家系图。先证者及其妹患有先天性耳聋,其父母表型正常。对该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分析,包括影像学、听力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声导抗、脑干诱发电位、耳声发射)、前庭功能检查及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视野、眼底检查、视觉诱发电位及视网膜电图)。靶向捕获129个耳聋相关基因的编码区域,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疑似致病突变,使用Sanger测序和minigene试验进行验证。

结果

该家系共2代4人,其中第二代2人(即2例患儿)均患有双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伴有双眼视力下降、夜盲症、周边视野敏感度下降及部分视野缺损,前庭功能正常。2例患儿均携带CDH23(NM_022124.5)、c.6049G>A (p.Gly2017Ser)、c.9856C>G(p.His3286Asp)及c.8699A>G (p.Asp2900Gly),其中c.6049G>A及c.9856C>G遗传自表型正常的父亲,c.8699A>G遗传自表型正常的母亲。错义突变c.9856C>G及c.8699A>G在gnomAD数据库中未收录。错义突变c.6049G>A位于第46号外显子的最后一个碱基位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其可能影响剪切,minigene试验表明,该突变位点会造成第46号外显子的跳跃,导致其所表达的蛋白功能异常。通过文献检索,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突变分类标准与指南,将c.6049G>A及c.8699A>G归类为致病/可能致病突变,c.9856C>G归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突变。

结论

该病例是由CDH23剪切变异与错义变异复合杂合导致的Usher综合征1D型(USH1D),CDH23的这种复合杂合形式会导致USH1D。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加速器机架旋转角度、机器跳数(MU)、准直器到位和多叶准直器(MLC)叶片到位等误差对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计划剂量验证γ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已行VMAT的直肠癌和宫颈癌各10例,分别引入加速器各参数运行误差。通过比较引入误差计划与临床计划的剂量验证γ通过率,分析各参数误差对γ通过率的影响及其敏感性。结果评价指标取3%/3 mm、3%/2 mm和2%/2 mm时,引入机架旋转误差、
近年来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BT)技术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与二维技术相比,宫颈癌图像引导的三维BT技术可以提高局控率、生存率。三维BT要求用体积剂量参数评价治疗靶区及危及器官受量,探索体积剂量参数与局控率、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关系。BT开始时肿瘤残留体积及形状与局控率有明确相关性,应当结合MRI、超声、妇科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残留肿瘤体积。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技术可以改善靶区剂量分布。严格遵守靶区勾画、体
显微浸润(亚临床病变)的范围是放疗临床靶体积定义的关键因素。本文将分别针对食管癌、肺癌、肝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直肠癌、乳腺癌、非黑色素瘤皮肤癌以及转移淋巴结的显微浸润/包膜外侵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靶体积的定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T细胞水平、CD4+/CD8+比值作为预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后生存指标的可能性,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1-2017年间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682例NSCLC患者外周血疗前CD4+T细胞、CD4+/CD8+比值水平对临床因素、生存的影响,并构建Nomogram预测模型。结合110例疗后免疫细胞水平变化验证预测预后的价值。计数结果采用t检
目的对北京市各家医院在COVID-19疫情期间放疗工作与防控措施的调查研究进行经验总结,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电子调查问卷,通过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和北京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科医师(技师)分会的各位委员对各家医院放疗科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与反馈。结果截止2020年4月10日全北京市开展放疗工作的40家医院全部反馈了调查问卷,除1家医院因非疫情原因暂停治疗外,各医院均采取了相应的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IOM)是头颈癌放疗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RIOM不仅显著影响患者口腔功能,还影响近远期生活质量,重者可降低肿瘤控制率从而影响患者生存期。关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部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文综合近年来关于RIOM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RIOM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
乳腺癌术后放疗提高了局部区域控制率和生存率。乳腺/胸壁和锁骨上下淋巴引流区是常见的照射部位,放疗时甲状腺会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长期生存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风险。既往二维技术放疗无法评估甲状腺受照剂量,放疗诱发甲减很少受到关注。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增加,如何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如何对甲状腺进行剂量限制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本综述系统
目的通过总结颞下窝联合进路(combined infratemporal approach,CIFA)切除颅底病变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因颅底肿物行CIFA切除病变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6~71岁,中位年龄53岁。其中5例患者采用CIFA Type B+D切除病变,6例采用CI
急性鼻窦炎为临床上常见的鼻窦急性化脓性炎症。鼻腔结构异常、占位性病变及全身性疾病都可能为其病因,其症状一般以鼻部局部症状为主,鼻外并发症多出现于疾病后期,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和早期诊疗的普及,严重眼部症状临床上也已较为少见,对于出现眶内并发症的鼻窦炎患者,多采取Chandler分期指导治疗。本文对我科收治的2例以单眼视力下降为主要首发症状的急性鼻窦炎患者治疗过程进行报道分析。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