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我的孤独是隐形的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u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让你给林黛玉介绍男朋友,你会把谁介绍给她?在中国当代文学家木心眼里,与林黛玉最般配的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卡夫卡。
  卡夫卡像林黛玉,有肺病,也爱焚稿,所以应该把他介绍给林黛玉。
  卡夫卡一生三次订婚、三次悔婚,离41岁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因肺病引起喉咙疼痛,无法吞咽食物而饿死。他笔下的主角总是孤零零的,要么一觉醒来变成被家人嫌弃的甲虫(《变形记》),要么刚起床就被逮捕(《审判》),要么莫名其妙地成了全村的敵人(《城堡》)……
  他的人生经历和他的作品相互交叉,人们似乎认定,卡夫卡就是那个为了文学而保持单身的孤独王子。其实,卡夫卡的孤独是隐形的。
  如果卡夫卡生活在今天,他拿起手机,看到“隐形抑郁人口”这几个字,肯定会会心一笑。
  按照“隐形抑郁人口”的定义——“喜欢社交,喜欢大笑,与人为善,不争不抢,一切都很好的背后是无数个夜晚的垂头丧气、挠墙焦虑与默默哭泣”,卡夫卡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和朋友在一起时,他特别喜欢讲笑话,而且总爱在大家刚讨论完严肃话题时搞突然袭击。卡夫卡的好友布洛德说,卡夫卡是他见过的最有趣的人之一。他那群朋友总是凑在一起办小型朗诵会,每次在朗诵会上搞事的人总是卡夫卡。
  在保险协会的办公室里,他的人缘也很好。上司欣赏他的认真负责,同事们喜欢他的老实没心机。卡夫卡的朋友,哲学家韦尔奇笔下的他几乎没有缺点:他身材修长,性情温和,仪态高雅,举止平和,深邃的目光坚定而温和,笑容可掬,面部表情丰富……对所有人都友好、认真,对所有朋友都忠实、可靠……
  但是,一回到家,他就变成一只不受父亲待见的甲虫。卡夫卡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完美地继承了犹太人善于经商的基因,白手起家,从经营一间高档时装礼品店到拥有自己的品牌。卡夫卡算是一个非典型“富二代”。和很多“富二代”一样,小时候的他缺少父母的陪伴,长大后的他因为职业被父亲讨厌。与典型的“富二代”不一样的是,他想买什么,父亲就不给他买什么。在卡夫卡家里,父亲有着绝对权威,父亲说什么,全家人就必须照做。
  父亲看不上卡夫卡在保险协会的工作,对卡夫卡写的东西,更是一点都不关心。
  然而,卡夫卡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和父亲住在一起。在朋友面前时不时就调皮一下的卡夫卡,回到家里就成了一个隐形人。他也曾努力与父母亲近。父母喜欢打扑克,他就坐在他们身旁当记分员。但或许是因为童年留下的阴影太重,类似的努力没有给他任何回报。
  卡夫卡不敢当面与父亲说话,只能在信中说出心里话——在您看来,事情仿佛是这样的:您一辈子含辛茹苦,为子女,尤其是为我牺牲了一切,我才得以过着“奢侈放纵”的生活。您要求我们至少态度亲近点,我却一直躲着您,埋头于书本,与癫狂的朋友交往。我从来没有跟您推心置腹地谈过话……于我而言,您做父亲太坚强有力了。特别是我的兄弟们幼年夭折,妹妹们又是多年以后才出生,于是我一个人就首当其冲。而我又太虚弱,大有不堪消受之感……
  在家,卡夫卡拥有的只有“丧”和抒发“丧”的笔。
  卡夫卡活在100多年前,但他活出了现代年轻人的风采。他不仅是隐形人口的一员,还喜欢熬夜。可是,他丰富的夜生活只献给写作。他喜欢晚上11点坐在桌子前,开始写作,写到眼皮打架为止。他只用一个晚上就写出了《判决》,仿佛只有夜晚才能给予他喷涌的灵感。
  大学毕业后,卡夫卡来到一家意大利大型保险公司工作,在那里待了近一年。可是,他活得很“丧”。他对自己的工作时间表——从晚上8点到早上6点——感到不满。这让他错过了写作的黄金时间。辞职后,他在波希米亚王国工人意外保险协会找到一份下午2点就可以下班的工作。
  如果说喜欢熬夜还不足以让卡夫卡成为现代年轻人的一员,那么下面这一点能一下拉近他和现代年轻人的距离。
  他边熬夜,边把养生挂在嘴边。他喜欢运动,经常组织朋友们徒步,是可以参加比赛的骑手、游泳选手和赛艇手。他也是什么流行就追什么。20世纪初,一名叫穆勒的丹麦运动员兼体操教练靠一本《我的体系》走红德国。这个健身大师红到成了体操的代名词。所以,卡夫卡在信中说“练穆勒”,也就是做体操。
  除了穆勒,卡夫卡还迷恋过咀嚼大法。当时,某冒牌营养学家提出一种万能养生法——每吃一口东西都咀嚼数百次,直到把食物“蹂躏”成液体才可以咽下,这样能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卡夫卡是他的粉丝。
  出于伦理学和美学的考虑,卡夫卡吃起了“草”。他本来是吃肉的,但在观察了一条鱼之后,他再也吃不下肉了,“一个人坐在桌边谈笑风生,与此同时,牙齿之间的微小肉丝会产生腐烂和发酵的病菌,就像一只死老鼠被压在两块石头之间”。
  怪不得卡夫卡一直那么瘦,1.82米的个子,最胖的时候也就110斤。
  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作家,他们想一把火烧掉自己的作品,卡夫卡可能是其中最出名的一个。他希望自己死后,好友布洛德烧掉自己所有的作品,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私人信件和涂鸦。结果,布洛德选择做背叛好朋友的“罪人”,却成就了卡夫卡伟大的文学作品。
  布洛德比卡夫卡大一岁,他们在同一所大学学习法律。但上学的时候,布洛德已经是文学新星了。二人成为死党,是“不打不相识”。
  布洛德在学校做了一次关于叔本华的演讲。在演讲中,布洛德把尼采说成是骗子。这句话激怒了听众中的一员——卡夫卡。演讲结束后,卡夫卡找到布洛德,和他理论。一顿“互怼”后,两个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神经质的犹太人、神秘的犹太人、憎恨自我的犹太人、典型的存在主义者、现代主义的标志性声音……评论家送给卡夫卡那么多称号,但最适合卡夫卡的还是他最爱的那首古诗:“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这首《寒夜》出自清代大才子袁枚。卡夫卡是袁枚的粉丝,曾经两次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袁枚的诗。
  袁枚懂在布拉格小房间里熬夜的卡夫卡,布洛德也懂想烧掉自己作品的卡夫卡。百年之后的读者懂卡夫卡在1914年8月2日写下的那句“德国对俄国宣战。下午去游泳学校”。
  卡夫卡的小说“唤醒了19世纪沉睡的想象”,这就是文学的魔力。
  编辑/汪微微
其他文献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白话:外面没有月亮、乌鸦乱叫,竟然还下霜!树叶乱掉、捕鱼的灯火那么刺眼,让我怎么睡觉?更令人讨厌的是,城外有一座庙半夜敲钟,在这边客船上竟然都听得到!  小编吐槽:没想到张继竟是这样的愤青。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白话:在松树下问一个书童:“
公元733年,竟陵龙盖寺(今属湖北天门)住持在西湖边发现一个被遗弃的男童,并收留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回寺里后,住持給这个孩子取名陆羽,并耐心地教他识字、背诵佛经。  陆羽不仅脑瓜聪明,打理日常事务也是一个好帮手。特别是,他经常给香客们端茶倒水,渐渐地,他自己也喜欢上了喝茶,于是,他常常琢磨怎样煮茶才会更好喝。经过不停地捣鼓、折腾,他不仅学会了煮茶,而且茶艺了得。慢慢地,越来越多的香客都爱喝他煮的茶
宋朝时,《琵琶记》在民间广为流传,因主人公蔡二郎是陈世美,戳痛了富贵后背弃良心的某些權贵,所以,这部戏在当时尽管没遭封杀,却很不受朝廷待见。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它遇到了“慧眼识珠”的朱元璋。  朱元璋登基后,看到了《琵琶记》的巨大教育价值,为弘扬“主旋律”,他亲自主持策划、重新制作这部经典作品,让百姓人人观看,从中受教育。  在朱元璋的指导下,戏曲作家高则诚改编了《琵琶记》。主人公蔡二郎摇身
溥仪曾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说:“大李,他的父亲曾在颐和园当差,由于这个关系,在宫里因失火、偷盗而裁撤太监时,他得以进宫当差,那年他才14岁(其实是12岁)。”这个“大李”就是溥仪的侍从李国雄。  12岁的李国雄,恰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却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一生附着在了末代皇帝溥仪身上,因为与溥仪的关系,他的人生也开始了跌宕起伏的历程。  一  李国雄的父亲叫李嵩智,早年在皇宫銮仪卫当值,19
《隋唐演义》里的程咬金草根出身,贩过私盐,打死过捕快,坐过大牢。由于使着一柄八卦宣花斧,上阵就是三板斧,基本上没有打过败仗,所以他成了深受人们喜爱的性格直爽、粗中有细、诙谐搞笑的福将代表,甚至留下了“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的典故。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有着更加不同凡响的惊艳故事。  程咬金,字义贞,后改名程知节,济州(今属山东泰安)东阿人。史载他并不是草根出身,相反属于标准的官宦子弟。他的曾祖
世人谈起金岳霖,总会提到林徽因,对他与梁思成、林徽因的那段情感往事津津乐道。其实,作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金岳霖的人生远比这些流言精彩。  永葆童心  自古大师多童心,金岳霖也不例外。他的童真刻在骨子里,即使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也一如既往。  云南出斗鸡,在西南联大时,金岳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家人吃饭时,这只斗鸡都能堂而皇之地把脖子伸上来,同桌享用,完全是老友般的待遇。当年躲日本飞机轰炸时,他首
每个班级都有“考神”这类物种存在,把别人刻苦复习的时间用来吃喝玩乐,结果成绩出来吊打一片。跟他们比,有些人大概就是“考祟”吧,需要烷香拜佛求放过的那种。  夕颜:有次期末考试,我同桌用拼音写完了英语作文,最后因卷面整洁、字迹优美而只被扣了两分。  小荷:别羡慕嫉妒恨了,也许上帝已关上了人家的数学之窗、物理之门、化学之排水口、生物之下水道,如今就剩英语这个狗洞了,不能也给堵死吧?  决微:我做数学选
民国文化圈对陆小曼的追捧始于胡适,是他最先看到了她的美与媚,也是他最先倾心于她的才与情,并暧昧盛赞:小曼是北平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陆小曼不仅长得好,而且出身好、嫁得好,妥妥的人生赢家,结果她却一脚踹了安稳人生。  外人眼中,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官场直升机王庚和名媛陆小曼可谓郎才女貌。他们的婚礼豪华奢侈、轰动一时,仅伴娘就有九位,且个个都是名门之女。  可在陆小曼眼里,王庚只是个工作狂,她一面享受他
一提起《三国演义》里的智谋之士,人们想到的是诸葛亮、庞统、郭嘉等人。在众多高手中,有一个人常常被人忘记——王允。  王允最著名的计谋当然是美人计。其实施过程看似异常简单:请吕布喝酒,让貂蝉迷倒吕布;请董卓喝酒,让貂蝉迷倒董卓,并把貂蝉送给董卓;见吕布诉苦喊冤;游说吕布,结成倒卓同盟;让人请来董卓,让吕布把董卓杀掉——除了最后见了一下刀光剑影,余下的整个程序都是在喝酒聊天中完成。  其实,这个连环计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1000多年前的古画,乍看之下,是描绘古人会棋对弈的场景,可再仔细看,作画之人竟画出了三重时空。这幅神奇的画作叫《重屏会棋图》,作者为五代南唐画家周文矩。这幅画虽然深藏故宫多年,不为人熟知,但它的价值并不低于《清明上河图》。因为它采用重屏(画中画)的构图形式,在中国古画中极为罕见。  三重时空怎么体现呢?画名中的“重屏”二字,已显现出先人超前的脑洞。首先是四人围棋对弈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