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图书馆史研究中的若干关系

来源 :图书馆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馆史研究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图书馆学研究中的热点领域之一,目前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理论思考与总结较少,为了促进中国图书馆史研究的发展,文章指出必须厘清好图书馆史研究中“名”与“实”、“通”与“专”、“内”与“外”、“我”与“他”、 “古”与“今”、 “中”与“西”、“实证”与“想象”的关系.
其他文献
口述历史数字资源管理为图书馆、档案馆等口述历史保存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 口述历史数字资源的资源异构性、资源交互性、开放式构建等特征,借鉴信息生命周期理论将口述历史资源数字化管理与利用分为创建、采集、组织、存储、获取与保护6个阶段,分别探讨了每个阶段口述资源的数字化技术与方案,以期为当前口述历史资源数字化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本文以SECI模型为指导,构建了高校图书馆咨询馆员全媒体服务能力框架,提出高校图书馆咨询馆员应围绕用户需求跟踪、社群互助咨询、资源可视化呈现、全链条数据服务4个维度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螺旋式相互转化,并着力增强自身利用全媒体技术进行科研支持、资源导航、社群咨询与数据策管的服务能力,推动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实现全媒体升级.
在“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的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使命面前,从新时代教育政策文本入手,对中国武术助力和服务“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目标实现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思考与阐释.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可以具有“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教育资源.其所内涵着的“育德”教育、“智识”教育、“育体”教育、“美育”教育和“育劳”教育的教育内容,可以助力和服务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的建构.进而提出,发掘和建构中国武术服
新媒体平台在拓展图书馆服务渠道的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读者分流效果.本文从信息环境、图书馆、读者、馆员和设计等5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馆员新媒体服务能力建设的必要性,认为馆员是图书馆开展新媒体服务的重要角色,需要具备专业能力、新媒体服务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能力;图书馆应重视新媒体岗位,并通过岗位培训、交流合作、参与实践、政策支持等方式,提高馆员的新媒体服务能力.
为准确把握不同特征用户对电子资源的满意度,切实贴合用户资源需求,为图书馆从“强大的资源”过渡到“强大的内涵式服务”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基于小数据的视角,利用问卷调查、RFD模型、随机森林等方法,采集、分析、挖掘用户科研背景数据及电子资源行为数据,并多维度划分用户电子资源满意度标签,在此基础上构建用户对校外访问系统电子资源体系的满意度画像.该画像可以应用在推测用户满意度异动、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资源分级推荐等方面,能有效契合图书馆深层次服务、高效追踪各种用户特征的战略目标.
计量与评价大概是图书情报学最有争议的领域,没有之一.这种争议,在国内和国际学界,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性状.于国内,是外战,是其他学科和图情学科其他方向学者对于计量与评价应用的忧心忡忡,是近年如火如荼的“去五唯”.“去五唯”涉及诸多方面,但就方法层面,主要针对的是以论文和引文为代表的计量学指标.
期刊
本文根据近年来主要的科研政策,对科技创新流程进行梳理和完善,将知识产权战略规划、保护和应用纳入科技创新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框架,将科技创新步骤与服务方式、信息资源、技术要点和绩效指标进行映射,并提出监控科技创新流程、目标导向服务、培养专业化人才、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制定工作规范等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阅读的出现,国内外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借助经典的拉斯韦尔5W传播模型对外国有代表性的数字阅读推广项目加以分析,其几大特点为:推广主体多元结合(主体),推广对象专业细分(客体),推广内容类型丰富(内容),推广模式灵活多样(媒介),推广效果长效评估(效果),以期对我国数字阅读推广带来启示.
本文从捐赠栏目设置、捐赠制度建设、捐赠公示、文献捐赠量、微信公众号文献捐赠建设5个方面入手,对我国40家公共图书馆捐赠工作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以下完善建议:公共图书馆应重视捐赠栏目设置,提供一站式捐赠服务;完善文献捐赠制度建设;捐赠公示应有连续性、智能化;链接捐赠相关平台,提高捐赠文献利用率;利用新媒体平台助力文献捐赠工作.
本文从建设、感应、管理与服务等方面分析智慧图书馆的特点,指出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个性化推荐程度低、资源时效性不强、馆员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提出建设智慧推荐系统、打造微媒体平台、建立健全馆藏特色数字资源、加大图书馆服务设备的投入和使用、提升馆员核心能力等转型路径,以实现提升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质量,为读者提供便捷智慧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