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蔡吉,北京市第九中学英语教师,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曾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
我校教学工作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目标,根据高中课改的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整、完善、或重建,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加强教研制度建设,积极开展主题研训
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管理,促进校本教学研究工作,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我们制定了《北京九中教研组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任务,以及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产生、任职条件和职责;并依据《规程》,选举了我校新一任教研组长。同时,制定了《北京九中教研组考核表》,从承担工作量、组室建设、质量监控、主题活动和档案管理等八方面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考核。
校本教研内容广泛,我们采取研训一体化的教研制度,把平时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为主题,确立了 “主题研训、赛课承载”的教研思路。按照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分段的层次确定主题,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以首席教师制的形式展示教学成果,达到相互培训、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共同促进、资源共享的目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2.狠抓常规工作,树立目标意识
我们加强教学常规检查,认真实施“四精四必”教学要求,即精选、精编、精讲、精练,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
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 (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和“四统一” (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教师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要求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资源共享。
3.聚焦课堂实践,促进教学交流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把握“稳中求进、由新到常、突出亮点、选择创新”的原则,聚焦课堂, 推进校本教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深化教学方式的革新,我校推出了 “教学课堂展示月”活动,一共有32节课全面向社会开放,以虚心的姿态接受社会对九中新课改的检阅。
同时,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交流活动,让教师开阔了眼界、展示了自我。教师积极参加了北京十二中、北京八中、北京四中等新课改教学展示等交流活动,体育、音乐、地理、英语以及政治等科目的教师参了加市、全国教学研讨会。
4.加强教师培养,构建良性结构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北京九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九中结构良性的教师队伍。
本学年度通过建立青年教师“鸿鹄班”、新老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双师制,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工作,并通过“新教师达标课比赛”、“区教学设计大赛”、“教学得与失教育教学论坛”等活动,给年轻教师搭建表现的舞台。同时,我们通过市区骨干教师“风采大赛”、高一高三骨干示范课等形式,为青年教师向“名师”迈进指引了方向。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广大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转变。
我们还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区“教学设计大赛”活动,进行系列基本功达标强化练习,以教研组为单位,突出训练教师的9种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校教学工作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目标,根据高中课改的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修整、完善、或重建,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加强教研制度建设,积极开展主题研训
为了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学管理,促进校本教学研究工作,推进我校新课程改革,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我们制定了《北京九中教研组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任务,以及学科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产生、任职条件和职责;并依据《规程》,选举了我校新一任教研组长。同时,制定了《北京九中教研组考核表》,从承担工作量、组室建设、质量监控、主题活动和档案管理等八方面对教研组工作进行考核。
校本教研内容广泛,我们采取研训一体化的教研制度,把平时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确立为主题,确立了 “主题研训、赛课承载”的教研思路。按照学校、教研组、教师三级分段的层次确定主题,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以首席教师制的形式展示教学成果,达到相互培训、共同研讨、共同提高、共同促进、资源共享的目的,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2.狠抓常规工作,树立目标意识
我们加强教学常规检查,认真实施“四精四必”教学要求,即精选、精编、精讲、精练,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
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单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 (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和“四统一” (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教师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备课要求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俱进,资源共享。
3.聚焦课堂实践,促进教学交流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校把握“稳中求进、由新到常、突出亮点、选择创新”的原则,聚焦课堂, 推进校本教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了深化教学方式的革新,我校推出了 “教学课堂展示月”活动,一共有32节课全面向社会开放,以虚心的姿态接受社会对九中新课改的检阅。
同时,我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交流活动,让教师开阔了眼界、展示了自我。教师积极参加了北京十二中、北京八中、北京四中等新课改教学展示等交流活动,体育、音乐、地理、英语以及政治等科目的教师参了加市、全国教学研讨会。
4.加强教师培养,构建良性结构
为了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在《北京九中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构建九中结构良性的教师队伍。
本学年度通过建立青年教师“鸿鹄班”、新老教师教学和班级管理双师制,使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工作,并通过“新教师达标课比赛”、“区教学设计大赛”、“教学得与失教育教学论坛”等活动,给年轻教师搭建表现的舞台。同时,我们通过市区骨干教师“风采大赛”、高一高三骨干示范课等形式,为青年教师向“名师”迈进指引了方向。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广大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和“专家型”教师转变。
我们还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区“教学设计大赛”活动,进行系列基本功达标强化练习,以教研组为单位,突出训练教师的9种能力。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