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偏振成像技术研究及进展

来源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水体自身吸收和悬浮颗粒强散射的作用,水下光学成像存在严重的"帷幔效应",造成场景中目标细节信息被淹没在背景散射光中,图像对比度大幅降低。由于目标和背景信息所具有的唯一性和差异性,从光场的偏振特性发展出的水下偏振成像技术可以对水下背景散射光进行有效抑制,利用目标信息光与背景散射光的偏振差异特性将二者有效分离,实现清晰化成像。目前,水下偏振成像技术发展迅猛,已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全新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水下偏振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实现算法和成像效果,并依据现有技术的优缺点对水下偏振成像技术的未
其他文献
随着三维网格在数字游戏、影视动画、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三维网格的处理方法也越来越多,包括压缩、简化、嵌入水印和去噪等,这些处理技术均不可避免地导致三维网格的失真。如何更好地评估三维网格的视觉质量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回顾了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三维网格的客观质量评价方法。介绍了这一领域常用评价方法的技术指标以及常用的数据库;对现有的典型三维网格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其各自的特点
世界丰富多彩,每天都在变化,艺术以不同的角度呈现着世界,而软材料作为艺术作品的依托与载体,自然而然地应与时俱进.现如今,在多以硬质材料建构的冰冷建筑空间里,软材料正创
为了解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的资源状况及受威胁因素,于2016—2018年选取保护区内典型生境,设置10条样线开展实地调查,记录样线内环境因子、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及威胁因子。结果显示:共记录两栖动物14种,隶属1目5科8属,占湖南省已记录68种两栖动物的20.59%;区系组成多为东洋界种类,其中,东洋界华中区、华南区共有种9种,占64.29%;东洋界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共有种4种,占28.57%;被列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
In 2021,we plan to publish the coming special issues of the journal Advances in Polar Science (APS)entitled"Marine Ecosystem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uthern Ocean"and"Sino-Finnish Cooperation on Cr
华南珠江三角洲河口地区受到珠江流域和近海海洋环境的共同影响,其沉积体系中承载的古地质记录对于揭示海陆交互作用下的地质地貌过程演化具有独特意义。本研究对珠江伶仃洋湾口的一条钻孔岩芯进行了环境磁学研究。研究发现,在晚更新世以来海水入侵的相对高海平面时期,岩芯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组成或高矫顽力组分的来源更稳定,反映了沉积区环境的稳定性或沉积物源区的相对固定;在海水退出的风化剥蚀期,沉积序列中磁性矿物组合出现大幅度旋回变化,这表明同时期碎屑物质源区可能经历了显著的环境更替。多重磁学参数包括低频磁化率、非磁滞剩磁、饱
目前数码显微镜中常用的自动对焦方法分为主动式自动对焦和被动式自动对焦.主动式自动对焦依赖特定的传感器或者测距设备,通过主动发出光波并且接收反射回来的光波判断物体与
针对大动态范围下运动目标速度测量受限的问题,提出四光相干混频探测方法,通过提取多普勒频率以及移频量与多普勒差频可以实现更大动态范围的速度测量.在四光相干混频探测过
在剪纸艺术的传承发展中,其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相关性工作一直是一大重要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高,但剪纸研究还是围绕着以民间为主来进行的。这样过于依赖民间的工作模式使得技术水平很难达到新的层次,因此需要新的改革,不仅需要管理层面上的改革,还需要美育价值方面的研究。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传统敦煌平面设计与当代图案更恰当的结合方式。在中国风越来越流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文化自信也随之越来越强。深入讨论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敦煌图案的特点与构成形式,以及与当代平面设计融合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灰塑是广东特色建筑装饰,常与狮子形象结合。灰塑狮子的造型通常蕴含护法镇宅和吉祥纳福的寓意,是研究广东民间神兽崇拜、建筑装饰艺术的重要一环。陈家祠是建于清末的家族祠堂,规模宏大、保存完好,以精美的灰塑闻名,其中狮子造型的灰塑也相对较多。因此,以陈家祠的灰塑狮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获得的相关材料,分析灰塑狮子的造型来源、创作技法、色彩、动态、神态组合方式以及安放的位置等,为全面了解灰塑的艺术语言特点及发展创新和复兴做准备。